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06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人教版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23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间:

40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某西方学者说:

“1945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

”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和体系化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C.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A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45年二战结束,二战结束前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使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体系化,与“第三个意义”“目光远大”相符,A项正确。

]

2.(2018·天津高考)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

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且与京津塘高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关系不是很大,故B项错误;中国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是因为1980年中国恢复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故C项正确;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3.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关贸总协定”的发达成员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成员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

这说明(  )

A.国家合作与协调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B.发达国家的关税降低幅度大

C.贸易壁垒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了转移

A [根据材料可知,各国关税的降低是因为国家间合作的加强与协调,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发展中国家之前的关税水平,故无法推断出发展中国家的关税降幅,故排除B项;关税降低其实是贸易壁垒逐渐消除的体现,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中心的信息,排除D项。

]

4.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

这说明(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扫清

C.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D.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

D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全球化障碍已经扫清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主导,与题干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长期的贸易协定,这本身就说明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正确。

]

5.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

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

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

A.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

B.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C.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

D.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B [材料“是一座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说明欧共体推进一体化使美国经济受到了冲击,与美国形成了竞争,故B项正确;A项没有全面反映题干主旨,排除;欧洲一体化与美国全球化目标没有直接关系,此时欧洲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

6.(2019·洛阳调研)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

图一        图二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

C.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

C [根据图一英国国旗、图二希腊危机,可判断指代欧洲,图一是指英国的脱欧,图二是指拯救希腊债务危机,这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故C项正确。

]

7.(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这反映了(  )

A.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B.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C.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D [根据材料“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说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关,故选D项;联合国在20世纪90年代所起作用与之前是一样的,故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

8.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

“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

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于是,本来只在国家内部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C.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D.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

A [根据材料“于是,本来只在国家内部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可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时间为“20世纪末”,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的反映,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

9.(2018·菏泽一模)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综合下图可知,这一时期(  )

A.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

B.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

D.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B [材料是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无法客观地体现具体的贸易出口额情况,因此无法体现工业发达国家对外出口额是否平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战后发达国家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一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是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故B项正确;C、D两项不能从材料信息中得出。

]

10.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WTO已受理了496起贸易争端案件,平均每年受理25起,这远远高于GATT存续47年间的受案量。

这表明(  )

A.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得到认可

B.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

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

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A [从WTO与GATT受理贸易争端案件数量的比较可以看出,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得到认可,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

11.(2018·江苏高考)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A [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者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评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

]

12.(2019·渭南质检)反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

在一些情况下,包括政治家在内的当地人,比全球人更反对全球化。

这说明(  )

A.贫富差距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

B.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的矛盾凸显

C.经济全球化侵犯了国家主权

D.反全球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

B [“反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表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矛盾尖锐,故B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沧州质检)(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

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

掌握主权的统治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定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

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

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

国家从事战争的主权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和正义原则,出于“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和处罚”,根本目的是解除敌方危害别人的力量,维持世界和平。

——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

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

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贷款时,就不得不接受其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将部分主权移交了出去。

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发达国家权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权力越来越小。

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使强势国家有机会压榨、胁迫弱势国家,限制和削弱弱势国家的主权。

在理论上,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国家主权过时论,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反对霸权的立场横加干涉和无理指责。

——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劳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并从其所处时代发展主题的角度,分别指出两人的主要目的。

(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的表现。

(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6分)

[解析] 第

(1)问中的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概括二者都认为国家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

“不同点”,根据材料格劳秀斯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拓展到对外主权的阐释;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博丹希望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打击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特权,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根据材料“格劳秀斯(1583—1645)……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劳秀斯希望在海外扩张盛行之时,为国际社会确立规范,从中获益。

(2)问,根据材料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知识经济等方面概括。

第(3)问,从对全球化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