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9066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docx

朗咸平清华大学精彩演讲

朗咸平清华大学《时代论坛》关于股市的演讲

郎教授:

  

  感谢各位同学!

从去年开始一直走到今天,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

“到底什么叫做改革开放?

”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想找到一个适当的场合来陈述我的想法。

今天,我感谢清华学生会邀请我。

学生的邀请对我个人而言,意义极其重大。

因为国家未来需要的就是你们。

我准备在今天这个场合谈谈一个新思维──到底我国的改革开放出了什么问题?

什么才是一个改革的新思维?

在场这么多同学,冒着天寒地冻的危险(笑声),跑来听我的演讲,我想请现场每一位同学,当次历史的见证人。

今天我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好吗?

(热烈掌声)  

  各位同学如果比较关注我的言论的话,应该能从最近的网上对我的批评得知一二。

有很多人说我是“反改革”,说我忽略了邓小平先生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像这一类的批评,已经见怪不怪了。

因为这类批评对我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

今天在一个“追求卓越”、世界级的学府,在这样一个场合,我要告诉各位,什么才叫做正确的改革。

我选定一个题目──“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

  

  我要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你认为我们25年来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吗?

我们回头看一看,25年之前,邓小平说过一句话:

“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各位注意到没有,当时讲这句话的时候,全国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

当时在社会主义的环境里,竟然能够喊出: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可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什么条件呢?

我想在清华大学,把这个条件重新的定义清楚,我不希望在这个基本问题上面,我们学术界,或者企业界再有任何争论,以及任何的怀疑。

它的条件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

(掌声)  

  今天,我就想拿一本你们曾经念过教科书,叫做《微观经济学》来谈一谈邓小平的理念。

各位同学回去以后,翻开书里的最后一章“福利经济学”,里面讲了一个理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部分人财富可以增加,可是其他人财富不能减少。

邓小平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提出来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可是各位请注意,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就是一个前提。

但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结晶------《微观经济学》的思维理念,竟然和社会主义的思维是一模一样的。

“帕累托改进”,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公平一定是在前头的。

公平是什么?

是一个初始条件的平等。

也就是给你同样的机会,你不能够剥夺他的机会,当然是一个起点的公平,也就是在不剥夺他的公平机会之下,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

所以不论是以社会主义或者是以现代资本主义观点来看,公平就是一个起点,在公平之上才能谈效率,而“公平产生效率”是一个不容争辩、不容讨论的事实,这是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理念,更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所在。

  

  各位都是最高学府的同学,你们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今天听我讲到现在,你竟然发现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如此的类同性。

在我们心目中,所谓的“资本主义”这个虚幻的名词后面,应该是所谓的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等。

怎么会变成“福利经济学”里面追求公平,在公平之上才有效率呢?

那么我清楚的告诉各位,这是马克思主义冲击一百多年的结果。

所以我在这个场合,和各位谈一下: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又是资本主义?

好吗?

(掌声)  

  我把各位带回到1720年的欧洲谈一个历史故事。

1720年,英国、法国等国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三次欧洲金融危机拟定了一个《泡沫法案》。

所谓三次金融危机,是连续发生了三次股票市场大崩盘。

各位可以上网查一下,包括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英国的“南海泡沫”。

我们再往回看,在1720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一两百年间,是所谓的“重商主义”时代。

当时的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国营企业──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噩梦)。

东印度公司是国有企业,是以炮舰为前导、以盈利为目的一家公司。

当时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殖民地,不停的打仗,打得民穷财尽。

不得已只有发行战争债券,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债券。

但问题出来了,战争债券到期得还钱啊。

如果还不起怎么办呢?

那只有“打白条”了。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个英文单字──把这些还不了款的“白条”摞成一堆的存量的英文怎么讲?

对,就是同学们所说的“stock”。

也就是说,政府利用国有企业掠夺财富,而还不起的债务就叫做“存量”。

政府控制着一大堆还不起钱的债券,或者叫“白条”,到最后还是要还嘛,那怎么还呢?

当时就有几个聪明的人说,要还掉“白条”就得搞个“市场”来骗。

市场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个stockmarket──“白条市场”(我们翻译成“股票市场”)。

如果你要搞个市场来骗,就不能搞个脏脏乱乱的菜市场,不好看嘛。

那你要怎么骗呢,就要搞的富丽堂皇──大理石的地板,大理石的柱子,宏伟之极,就像今天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一样。

(笑声、掌声)。

当时国王就说,好啊,这我可以做到,没问题。

但我怎么骗人去买白条呢?

聪明人说,“白条”现在千万不能卖,因为它没价值。

那么国王说我怎么创造出白条的价值呢?

聪明人就说白条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你就告诉他们这个“白条”的价值是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

国王说,这个未来的现金流用什么做担保呢?

聪明人就说用“东印度公司”未来掠夺的金银财宝来做担保。

所以你们今天读财务管理,你发现股票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这个概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然后,政府就劝告老百姓买“白条”,因为它代表的是未来的财富,就是东印度公司从亚洲到非洲,到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而这就是“白条”未来现金流的保证。

政府将白条卖给第一批傻瓜。

(笑声)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样理由卖给第二批傻瓜,然后卖给第三批傻瓜。

到最后把“白条”的价格炒得无比之高。

可是这么细小而不成熟的市场所寄托的只是未来不可预测的现金流。

终于发生了三次金融危机。

就是我刚刚说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南海泡沫”。

  

  到这个时候,欧洲各国政府才理解了股票市场官商勾结、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借钱炒股的本质。

我们今天在中国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当时都发生过,只是我们不了解这段历史。

欧洲三次金融危机之后,欧洲政府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个《泡沫法案》。

英国政府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达一百年之久。

而法国政府禁止了银行这个名词达到了150年之久。

  

  “重商主义”走到这个阶段,算是走到了尽头,1776年,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了一本伟大巨着《国富论》。

《国富论》坚决反对国有企业,呼吁市场化和民营化,主张以看不见的手来调整市场的供需,而不需要政府的干涉。

这不是和我们改革开放喊的口号类同吗?

我们今天喊的口号,我们今天做的改革,包括股改,几乎都可以在过去欧洲历史上找到痕迹。

只是我们不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我们今天是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悲剧。

(笑声、掌声)  

  《国富论》针对国有企业的弊病,提出了一个当时所谓的新思维,那就是政府与国有企业彻底分家,政府退出企业经营。

一个很时髦的理念──民营化和市场化──出来了。

亚当·斯密提出以法制为基础,以自由为手段,追求财富。

但这一切必须在民营化和市场化的原则下完成。

请记住,那是1776年。

从1776年至1867年的90年间是欧洲最困难的时间,这段期间叫做工业革命。

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是历尽劫难。

在自由经济,民营化和市场化的理念下──类同于今天中国的“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层出不穷,例如资本家克扣工资,聘用童工,制造污染等等。

  

  1867年,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马克思在《国富论》出版90年之后写了一本巨着《资本论》。

这本书在今天世界历史上扮演角色之重,是我们所不可想象的。

当时的欧洲社会,是遍地暴动,社会严重动荡不安。

究其原因,就是社会财富由于自由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过速,而造成大欺小、强欺弱的不公平现象。

在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情况下,原始的资本主义遭到了挑战。

马克思利用历史的观点,详详细细地批露了一个让人竦动的理论,那就是劳动剩余价值说。

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根据比他更早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观点写的。

李嘉图认为这个经济体系所创造的财富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

我们今天研究经济学仍然秉承这个思维。

最原始的生产力就是劳动,劳动创造资本,资本有了劳动才有后续的活动(这个理论在1966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姆尔逊(Samulson)在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所发表的论文得到了证实,)。

马克思认为如果这个社会的财富是由劳动所创造的,那么资本家为什么那么富裕呢?

显然是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他以相当的篇幅陈述了一个观念,就是以大历史的视角来看,工业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而工业革命之后就是一个追求公平的共产主义。

当时所谓的“共产”,目的就是追求着公平。

马克思并不是不重视效率,而是认为效率是由外部因素所推动的,例如蒸汽机的发明改进了效率。

但是《资本论》对公平的追求影响了欧美国家此后数十年法治系统的改变。

这本书所描绘的情况,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因为欧洲资本主义走到了1867年前后,几乎要到达尽头,整个社会无法再容忍不公平。

当时一种追求绝对自我的理念,使得巴黎、伦敦等城市变成了肮脏、臭气冲天的城市。

每个人把大小便、垃圾都往街上倒,因为我只要自己好就是了,不管别人死活。

这不是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话吗?

──“东西是自己的才会做得好?

”我们的国企改革不正是这个思维吗?

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只顾及自己好,而把不要的垃圾都扔到街上,结果使得整个巴黎、伦敦、维也纳等城市臭气冲天。

当时不论是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环境,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所以《资本论》的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必定灭亡。

我可以告诉各位,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的资本主义确实已经灭亡了。

  

可是其后的资本主义就在《资本论》的冲击下逐渐社会主义化。

以英国为例,英皇亨利二世创立的皇家法院编辑了过去的判例,形成了今天《普通法》系的基础(也叫《海洋法》,或者《英美法》)。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冲击,英国大法院开始研究平等法案(国内翻译成衡平法)。

普通法和平等法两个法案于1873年和1875年在英国司法法案中合并,成为今天的普通法。

普通法所追求的,是把一个社会的平等观念,加入到法案里面。

什么叫做社会的平等观念?

举个例子,在英美两国的法院,真正做成判案决断的不是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法官,而是陪审团。

这个思维我们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中国所遵从的是“精英主义”的理念。

所谓“精英主义”就是你在年轻的时候,爸爸妈妈天天督促你读书,不然怎么考得上清华呢。

你这次考了个97分,还不好,要好好努力,一定要考满分。

把书念好了,现在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

我们这一群人,包括我在内,都是“精英主义”下的可怜虫。

我小的时候,父母就逼我念书,我的智慧又不是很高,我念得非常辛苦。

我当时就想,等我将来当爸爸以后,绝对不逼我孩子念书。

结果我当了爸爸以后,不但逼我儿子念书,还要逼他学小提琴,学钢琴。

(笑声)这就是“精英主义”在作祟。

在“精英主义”制度下,我们很难理解、也无法体会普通法的平等理念。

  

我想问在座同学一句话,假设今天你要去法院打官司,有人告诉你,这个法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你马上就放心了。

如果别人告诉你,“这个法官是个农民”,你就担心死了,“完了,完了,这官司别打了”。

我们都是这么想的,因为我们都是“精英主义”下所培养的人群。

但是英国司法法案所强调的就是“非精英主义”。

整个社会的公平标准,不是由社会精英所决定的,而是由普通老百姓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由社会大众组成陪审团。

比如说像我这种有沃顿商学院博士的教授,都有可能被认为是神经病,简称偏执狂,而被排除在陪审团之外。

因为我这种人特别自以为是,所以是不能在普通法系里面判案的。

各位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一向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念博士,就是这个目的,让你知道如何坚持自己的偏见叫博士。

(笑声、掌声)  

  可是判案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