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018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

一.地理山川

1.阴阳(阴:

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

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二.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

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

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荒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

指崤山以东。

(5)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

即长江以东。

(7)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

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

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

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

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

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

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

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五.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王安石有《元日》诗: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宋朱淑真《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元镇《连昌宫词》: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

"端午被恩荣。

"

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和凝《宫词》:

"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

中元鬼节

农历七月十三或十四,每家就会请祖先,烧自己做的纸钱。

传说十五祖先要到阴府开东洋大会。

中秋

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

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

重阳

九月初九。

又称重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

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

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杜甫有《腊日》诗:

"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六.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

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总角:

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

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

20岁男子。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

50岁。

花甲、平头甲子:

60岁。

耆:

60岁。

古稀:

70岁。

耋:

70~80岁。

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

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

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

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3.谦辞和敬辞

(1)谦称

窃:

私下、私自。

愚:

不聪明。

鄙:

学识浅薄。

敝:

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家:

对别人称在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

舍: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舍妹。

官吏谦称:

下官、末官、小吏。

读书人谦称:

后学、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

其他谦称:

在下,晚辈或地位低下的人谦称;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谦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谦。

其他谦辞:

过誉:

谦辞,过分称赞

赏脸:

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斗胆:

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2)敬称

枉驾:

有劳大驾。

惠赐:

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尊称:

令,美好的意思,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爱、令尊、令堂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尊府、尊驾、尊命等;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郎等;仁,表示爱重,如称平辈友人中必自己年长的仁兄,称地位高的为仁公;称年老的为丈,如丈人。

称呼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父、先贤等。

其他敬辞:

惠,表示对方的行为对自己是一种恩惠,如惠赠、惠存、惠允等;借,表示自己要依靠对方的力量,如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垂,表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如垂询(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等;久违:

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

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

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

(书)夫妻,如伉丽之情泰山、泰水:

岳父、岳母

劳步:

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

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赏脸:

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台端:

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

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

敬辞,旧称对方台鉴:

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托福:

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鼎力:

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光顾:

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光临:

敬辞,称宾客来到。

贵庚:

敬辞,问人年龄贵恙:

敬辞,称对方的病。

海涵:

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麾下:

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阁下:

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候光:

敬辞,等候光临候教:

敬辞,等候指教

4.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草民。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七.科举职官以及任免

1、科举: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2、官职任免

拜:

授给官职。

除:

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

出任。

升:

提升官职。

迁:

调动官职升官。

革:

革除官职。

罢:

罢免、停职。

免:

免除官职。

黜:

废黜、贬退。

谪:

降职远调。

削:

革职罢官。

废:

罢免或废黜。

退:

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

屏弃不用。

去:

去职,被调离。

左迁:

降低官职调动。

擢:

提拔、选拔。

授:

封给官职。

八.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皇帝死后有庙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

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

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

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

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

(3)谦称。

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

晚辈自称小子。

九.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诗经》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