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9581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一、导入新课

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

1957年,在雅安市宝兴县救助的大熊猫“碛碛”和“平平”被作为国礼从雅安送往了莫斯科。

其中,碛碛(后名“姬姬”)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会徽设计的原型。

截至2016年底,中国与日本、美国、奥地利、泰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近20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及其幼崽目前共50多只。

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排在第一的就是大熊猫。

大熊猫已经成为四川乃至中国沟通世界的“使者”。

思考:

走出国门的大熊猫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赢得外国民众的喜爱,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使者”。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提示:

心系祖国,胸怀世界,迈向未来,逐渐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二、新课讲授

(一)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1.教师讲述:

古代唐朝时期有日本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近代有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而现在我国每年都有无数的出国留学学生,也有不少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国家间的交流学习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人与人的交往范围也不断扩大。

接触和了解当今世界是我们无法避免的经历。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材料二:

在耶鲁校园,至今悬挂着一位中国人的画像,画像上的人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100多年前,中国青年容闳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由他主持的“幼童赴美留学计划”,让国人第一次得以平视西方教育,受其教益。

材料三:

材料四:

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1)出国留学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途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还有哪些?

(2)说说在这些经历中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

如:

与外国友人交流,参观国内外的展览,观看外国电影,参加国际夏令营活动,学习外国语言,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了解世界。

(2)学生回答。

3.小结: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越来越多的事,遇见越来越多的人。

我们要珍惜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

(二)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共同成长

1.材料展示:

头大身体小,趴在电脑前的怪物,这是人类的未来吗?

在100年前英国科幻作家乔治·

威尔斯的《最早登上月球的人》中,由于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人类发生了重大异变,四肢萎缩,脑袋和眼睛却膨胀得巨大,以至于几乎所有行为都要通过机器人来完成。

当下不少年轻人的表现像极了乔治·

威尔斯所描绘的状态:

自称“宅一代”的他们终日闭门不出,躲在计算机前。

画一画:

阅读上述材料,试着画一画《最早登上月球的人》中发生异变后的人类形象,说说你的感受。

2.图片展示: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在家里观世界。

结合教材“探究与分享”,说说他们这样“宅着”,是否也在走向世界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通过互联网拓宽了交往的范围。

但是,一部分人被互联网捆绑,他们沉迷于互联网中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质,并且认为这也是一种走向世界的形式。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走向世界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但是不能沉迷于其中,从而与现实世界相脱离。

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

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决问题。

我们一路历练、成熟,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一)从普通事做起,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作贡献

材料展示:

祖籍广东梅州的客家人朱梅麟,是迄今唯一一位头像印在外币上的华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封锁海运航道后,毛里求斯生活物资匮乏,朱梅麟号召零售业商人积极配合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运大批库存货物保障民众日常生活供给,解决了毛里求斯的食品危机。

1968年,毛里求斯宣布独立,朱梅麟被任命为新政府财政部长,为毛里求斯独立后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做好事不分国界。

陕西人陈军不久前赴土耳其旅行捡到15000多里拉,在海滩等候失主时,遇见玩滑翔伞坠入大海的女士,他奋不顾身跳入大海营救,被外国朋友大赞:

中国人verygood!

(1)请你再列举几个中国公民为世界作贡献的实例。

(2)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探究与分享”,说说“看似普通,却不可或缺;

看似平凡,却不平凡”说明了什么。

(1)屠呦呦、袁隆平。

(2)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

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1.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提供的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学习方式?

(2)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并说说理由。

(3)想一想:

这四幅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

(4)这样的学习经历对适应未来世界的挑战有什么意义?

(1)第一幅图片和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通过科学实验进行学习;

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学习;

第四幅图片反映的是通过课外大课堂进行学习。

(2)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讨论回答。

(3)要把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

(4)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2.小结:

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正逐步走向世界,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也了解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世界,懂得了个人要努力为世界添光彩、作贡献,就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的道理。

3 板书设计

走向世界大舞台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个人应当为世界做什么。

学习多彩世界中的我,要注意用好教材中的材料,指导学生理解,提高认识;

学习我为世界添光彩,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个体如何才能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2课时 少年当自强

具有爱国情怀、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

认同少年强则国强,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会确立自己的远大志向,提高个人与祖国共成长的参与能力;

结合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提高自己融入世界的能力

知道青少年要从小立大志,理解少年强则国强,明白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是时代赋予的

青少年的责任。

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

请学生集体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著名章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不管是40年还是70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昨日的中国,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新上演。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指引着中国人继续向前,迈向光明的明天。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电视剧《国家命运》剧情(节选)

剧情一:

邓稼先和一批年轻的科技人员投入到原子弹库房的建设和原子弹的理论学习与研究之中。

为加快两弹工程,宋任穷、钱三强等请苏联专家讲解原子弹原理,对方却不准做笔记。

苏方的态度和做法,既让人难以理解,也难以让人接受。

剧情二:

苏联专家离开之前,技术员张洁向列捷耶夫询问原子弹的结构,对方告诉她:

“原子弹就像一个苹果。

”这样的回答让张洁非常意外,然而对方却说:

“以后你就会明白我的话。

剧情三:

1960年2月19日,第一枚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可正准备发射一枚从苏联购买的导弹时,苏方却提出不准使用中国生产的燃料,尽管它是完全合格的。

孙继先、李福泽气得当场拍了桌子。

当年7月16日,苏联宣布召回专家,撕毁协定,终止合作项目。

剧情四: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历史性跨越。

(1)你知道哪些为“两弹一星”设计研制和试验成功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国家命运》的剧情,说说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是一种什么关系。

(3)《少年中国说》里有少年强则国强。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少年强,中国强”的?

(1)于敏、孙家栋、钱学森、程开甲、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等。

(2)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3)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从天而降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少年要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3.教师过渡:

过去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老一辈的科学家殚精竭虑,终于成功研制出核弹,中华人民共和国再也不用受制于人。

如今美国依旧挥舞着“大棒”打压中国的崛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怎么做?

4.材料展示:

钱学森的四次人生选择

报考大学时,钱学森做出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

在校园里目睹天空中的日本飞机,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

要改学航空工程。

他要学习能打下日本飞机的本事。

为了能掌握航空理论,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

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

国家的需要使得钱学森做出了他人生的第四次选择:

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

(1)是什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