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9282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天然气实体与虚拟交易枢纽对比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普遍采用标准仓单交割(交收)制,即在指定仓库内进行交割。

而天然气因其能量密度低,储运成本占货值的比例高和依赖输配气管网等特点,需要在特定地点或地域的输气管网设施内实现集中交易和交割,这样的管网设施称为天然气交易枢纽(tradinghub)。

交易枢纽内的天然气气质一致,且可无成本地自由流动,因此可以通过自由竞争形成枢纽价格,实现“气-气竞争”的市场定价机制。

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交易枢纽包括美国亨利港(Henry Hub,简写为HH),英国国家平衡点(National BalancingPoint,简写为NBP)和荷兰TTP(Title TransferFacility)等。

我国地域广阔,天然气区域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和差异性特征,造成整体市场的不均衡和低效。

2017年冬季局部地区出现的严重气荒,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表现,因此迫切需要推动区域市场的发展和全国市场的一体化。

交易枢纽是区域市场的交易和定价中心,枢纽价格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将全国市场连通起来。

构建和发展天然气交易枢纽具有以下意义: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形成亚洲基准价格的需要,提高天然气流通效率,提升其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的需要,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和管理天然气价格风险的需要。

建立交易枢纽的前置条件包括较发达的管网及储气基础设施;

强制实施第三方准入,或彻底打破纵向一体化,实现管网独立;

放开天然气价格,仅对管网输配气费率进行监管。

我国天然气市场改革始于2014年6月13日中央财经工作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的能源革命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10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2017年5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价格改革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等。

已推行的改革措施包括:

制定《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推动管网设施建设;

颁布《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要求天然气管道、LNG接收站、LNG液化设施和储气设施向第三方公平开放;

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LNG价格,管输天然气实行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上浮20%、下浮不限,价格更为灵活。

并推动跨省和省内两级管道的财务独立核算和管输价格形成机制建设,逐步实现“管住中间,放开两头”。

综上认为,我国已基本具备建立天然气交易枢纽的条件。

我国已建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集中组织和撮合天然气现货交易,目前还没有法定从事天然气期货交易的交易所,交易枢纽的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

一方面,制约了交易中心的发展,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为例,目前基于非常分散的交割地来组织交易,同一个交割地的供气方和用户数量有限,流动性不足,难以形成反映当地供需关系的区域价格,更难以形成具有亚洲或全球影响力的基准价格。

而交易枢纽可以集中交易和交割量,增加供给侧和需求侧市场主体的数量,避免价格操纵或流动性枯竭。

另一方面,基于交易枢纽才能建立起可靠的交易和交割规则,透明的定价机制,以及种类丰富的交易和套利工具等。

天然气交易枢纽主要有两种类型:

实体交易枢纽和虚拟交易枢纽。

本文将通过对比,探讨这两类交易枢纽各自的特点和在我国的适用性。

1 基本概念

实体交易枢纽是指位于具体地点的天然气定价和交割设施,包括输气管网及储气库、LNG接收站等配套设施。

实体交易枢纽发源并广泛应用于美国。

欧洲早期也建立了一些实体交易枢纽,但发展较为缓慢。

1992年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发布636号令,强制管道公司退出销售业务,原本由管道公司负责的交易、交割、平衡、仓储等业务需要新的主体来运营,大量实体交易枢纽应运而生。

早期的实体交易枢纽选择建在多条管道的交汇点上,后来一些管道公司转变经营方式,将整条管道或一段管道建成实体交易枢纽,枢纽内运输费率保持一致,排除了地点对气价的影响。

Henry Hub建于1988年,是美国现存最早的天然气交易枢纽,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临近墨西哥湾产区,连接9条州际管道和4条州内管道,运能大,连通美国中西部、东南部、东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等市场,邻近大容量储气设施并连接多个LNG终端。

1990年,NYMEX推出全球首个天然气期货合约Henry Hub NaturalGas,以Henry Hub作为实物交割地。

得益于地理和先发优势,Henry Hub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天然气基准枢纽。

1992年之前,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简写为EIA)认定的交易枢纽只有5个,到1998年增长至38个。

近些年交易枢纽的变化非常快,新建、并购、关闭、更改运营模式等情况频繁发生,过去留存下来的交易枢纽只剩下7个,交易枢纽的认定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因此美国能源信息署已不再对交易枢纽进行明确划分和数据统计,而是重点关注27个交易枢纽,并与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简写为ICE)合作提供8个枢纽的交易数据供市场参考。

各资讯提供商和交易平台根据交易量自行选择交易枢纽提供数据或组织交易,其中普氏能源提供基于109个交易枢纽的日交易数据和29个交易枢纽的竞价周交易数据,天然气情报基于153个交易枢纽的日交易数据和65个交易枢纽的竞价周交易数据。

Henry Hub作为基准枢纽,产生基准价格;

其他枢纽以其与Henry Hub之间的价差(升贴水)来定价,即基差价格。

虚拟交易枢纽是人为划出的一定地域及该地域范围内的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LNG接收站等配套设施,设施内部的天然气气质一致,气压一致,气价一致,与具体所处位置无关,因此也可以实现天然气的集中定价和交割。

英国于1996年开创了虚拟交易枢纽,将国土范围内的整个输气管网NTS(national transmission system)划定为国家平衡点,输气费用采用“入气口+出气口”的定价机制,由入气口和出气口的两部分费用相加而来,与途径路径无关。

“入气口+出气口”的定价机制考虑了不同入气口和出气口的运输成本差异,尽量避免托运人之间出现交叉补贴,与同网同价的定价机制有本质区别。

国家平衡点内的天然气价格已包含入气口的费用,未包含出气口的费用。

在国家平衡点的基础上,英国建立起了统一、高效的天然气批发市场。

2011年欧盟将英国国家平衡点的成功经验在欧洲范围内推广,建立了荷兰TTF、比利时ZTP、德国NCG、法国PEGs、意大利PSV、奥地利VTP等多个虚拟交易枢纽,其中NBP和TTF在用户数量、交易品种、交易量和交易交割比(churn rate,交易量除以交割量,反映市场的流动性)等方面实现全球领先,已经发展为成熟度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准枢纽。

通过各交易枢纽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和互动性,欧洲原本分割孤立的多个天然气市场被统一起来,实现了整个欧洲范围内的资源互补和调度。

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定价和交割都很分散,主要沿用已有城市门站、管道交叉站点和LNG接收站等位置和设施,随着交易量的不断集中,部分交割点未来可能发展为物理交易枢纽。

目前还未出现虚拟交易枢纽的雏形。

2 两类交易枢纽的管网设施对比

2.1 管网设施的物理结构

实体交易枢纽的管网设施虽然仅涵盖管道交叉点或一段管道,但由于它的运营和交易都基于整个输气管网,因此需要对所在的输气管网进行研究(表1)。

输气管网内,很多阀门将管道分割为小段,每段内的气压各不相同,通过每段管道两端的压差实现天然气的运输,因此天然气在管道内具有明确的流向和输送路径。

输气管道之间交叉点较少,输气管网整体呈线状分布(图1)。

虚拟交易枢纽覆盖的设施是整片管网,且具有排他性,即在管网所在的地理范围内不能建设其他独立的输气管网(表1)。

整片管网是贯通的,各处气压一致(平衡),平衡气压在安全范围内浮动。

当某一入气口的气压高于平衡气压时,天然气进入管网;

某一出气口的气压低于平衡气压时,天然气流出管网。

整个管网每天的入气量和出气量保持基本一致,从而维持管网的平衡状态。

管网内的天然气混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也无明确的流向。

输气管网密度较高,呈网状分布(图2)。

选择在管道的交叉点或一段管道上建立实体交易枢纽,是最简单、直接和传统的办法。

天然气在枢纽之间流动时,运费依赖于路径的选择及费率。

随着管道的不断建设和加密,当输气管网呈高密度网状分布时,制定输气价格、选择最优运输路径、避免阻塞发生、交易和定价等都变得非常困难。

将所有管道连通起来建立虚拟交易枢纽,一方面方便管输费定价和计费,并可利用整个管网来平衡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汇聚更大地理范围内的天然气交易量和流动性,形成更高效和更有影响力的枢纽价格。

虚拟交易枢纽可以以国家为范围,如NBP包括英国全境;

也可以在划定区域,如TFF只包括荷兰国土的一部分,并非全境。

虚拟交易枢纽的范围不宜过大,内部的地理环境、输气管网和交易市场互相连通且分布均匀,边界清晰和明确。

各虚拟交易枢纽之间有连接线相连,将各自独立运行的市场连通起来。

天然气交割一般发生在产地、消费地或流通集散地。

产地天然气管网较密,但多呈辐射状分布,环网较少,因此适宜发展实体交易枢纽,如HenryHub;

流通集散地往往是多条重要长输管道的交叉点,也多为实体交易枢纽;

消费地较容易形成环状管网。

美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少,城市分散,同时天然气储量丰富,以自产为主,供应稳定,价格长期保持低位。

因此,各用气量较大的州缺乏建设州内输气管道的动力,州际管道直接将天然气送至城市门站,随后进入城市配气管网。

因此,美国选择建立实体交易枢纽。

欧洲情况正好相反,人口多,城市分布密集,且各国天然气自产量很少,严重依赖进口,用气价格较高且供应不稳定,更适合构建虚拟交易枢纽。

在欧盟的一体化框架下,各国积极发展虚拟交易枢纽,努力实现气源多元化,并通过环网将不同气源连通,以实现保证供应安全和降低气价的目的。

我国幅员辽阔,天然气储藏和生产集中在新疆、陕西、内蒙古、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管输气三大进口通道中亚线、中俄线和中缅线也分别从西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边远地区进入我国,而天然气市场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相距较远,因此长输管道多呈线状分布,以单方向输气为主,适合建立实体交易枢纽。

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的地区,管网密度高,并呈网状分布,适合构建虚拟交易枢纽。

东南沿海地区的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开放,实现基础设施服务与销售的分离后,也可能发展为实体交易枢纽,中海油正在广东省做这方面的尝试。

2.2 管网的运营和监管

每个实体交易枢纽及其相连的输气管道都是由企业根据市场机会而自发建设的,也由企业自主决策和运营。

因存在局部垄断,实行特许经营和监管定价。

由于同时存在多个独立运营的交易枢纽和管道,枢纽与枢纽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会形成横向竞争。

监管时只需要限定最高价,无需考虑激励因素,监管难度较小。

虚拟交易枢纽在一定地域内具有排他性,需要政府强行推动才能建立起来。

因管网运营商处于完全垄断地位,实行特许经营和监管定价。

监管工作需同时考虑约束和激励因素,监管难度较大。

为减少垄断势力,管输容量的分配、使用和结算等均需由独立第三方机构来负责。

虚拟交易枢纽最好由单一主体来集中运营,德国虚拟交易枢纽NCG由6个公司分别运营,协调难度较大,发展缓慢。

我国天然气输气管网包括跨省管道和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