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8554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宋代某中央机构之下设有盐铁、度支(规划收支)等

部门,该机构的长官应为

A.同平章事B.枢密使

C.参知政事D.三司使

宋朝的中央官制——两府三司制。

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

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为分散宰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权力相互制衡。

将政务、财政、监察等权分开,而大权则系於皇帝手中。

3.下列言论观点与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原则相符的有

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②“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③“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原则是重农抑商。

明清时期黄宗羲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新思想。

4.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帆樯北持湖湘蜀,楼橹南通岭海航”,是对下列我国古代哪一项工程的赞颂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五尺道

古代水利工程。

公元前214年,秦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都江堰(四川)和郑国主持郑国渠工程(关中地区,引泾水至洛水)

例: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这段话是对古代哪一项水利工程的赞颂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五尺道

5.古雅典历史记载:

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

”两则材料均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C.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雅典民主政治。

明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评价。

6.《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

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B.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C.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7.“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该材料反映的作者观点是

A.开展思想启蒙至关重要

B.实行维新变法迫在眉睫

C.甲午战败促进民族觉醒

D.推翻满清统治条件成熟

甲午中日战争。

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

8.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

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一战对欧洲的打击

B.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一战对欧洲的影响。

 

9.下列报刊中,与右图报纸同时期创办的有

①《申报》

②《时务报》

③《昭文新报》

④《中外纪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③④

近代报业发展。

19世纪40年代在华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1872年英商在华办《申报》,由中国人主执笔。

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19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影响较大的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和《时务报》。

1905年同盟会创办《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五四时期《新潮》、《国民》等进步报刊。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为避免邦联体制的弊端

B.为调和地方各州的矛盾

C.为维护三权分立的体制

D.为体现民主共和的原则

1787年宪法。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

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

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统一的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

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准。

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

“帝国议

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材料可说明帝国

议会

A.产生方式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B.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C.是维护德皇专制政体的附庸

D.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和特点。

12.某同学在梳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相关知识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处?

A.1处B.2处C.3处D.4处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13.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有

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④“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

民族工业的发展、袁世凯复辟帝制。

14.1922年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①意在削弱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

②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

③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

④中国据此收回了山东主权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5.下列口号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北上抗日”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北伐战争。

16.有同学要撰写有关“坦克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研究论文,下列哪些可作为直接相关的史料①索姆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德国突袭波兰④普罗霍罗夫卡战役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

17.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

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下列对这一历史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它在欧洲战场上有利于英国

B.它“新”在取消了原来武器禁运的限令

C.它的通过并不代表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D.它是在德军发起西线进攻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美国的中立法和二战的进程。

(1)1935年8月31日,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对一切交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强制性禁运(“禁止的军械、军火或军备等之项目”),并禁止美国船舶向交战国运送军火。

禁运有效期为6个月。

(2)1936年2月,在6个月禁运行将期满时,美国总统和国会决定对该《中立法》稍作修改,延长14个月。

经过修改后的《中立法》,除了重申有关武器禁运条款外,还增加了禁止贷款给交战国的条款。

(3)1937年5月1日,在1936年《中立法》即将失效时,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永久性”《中立法》规定美国对交战国出口武器之外的任何货物用现金交易,但不用美国轮船运输。

概括为武器禁运、现款自运。

(4)德国进攻波兰后,孤立主义在美国逐渐退潮。

193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修订了《中立法》,废除了禁运条款,允许交战国购买美国武器和军用物资,但仍维持“现款自运”原则。

国际关系史专家一般相信,1935年到1937年,美国执行的是偏袒德国的孤立主义政策;

1937年到1939年制订有利于英国的中立法案,但援英不参战;

1940年到1941年是对德不宣而战;

1941年12月,正式参战。

18.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枚硬币,对其最合理的历史推断应为

A.由中央苏区铸造

B.是印证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史料

C.发行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D.是研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史料

19.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

……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

”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不结盟运动和冷战

20.某同学对下表的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