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8492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燃料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球变暖、化石能源日渐消耗……引发了人们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

如巴西、美国、中国等国正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但如果一如既往以大量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势必和人“争食”、“争地”,造成人类生存隐患,走“非粮”路线是大势所趋。

其中,纤维素地球贮量丰富,其能量来自太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关研究[1-5]。

本文分析了燃料乙醇发展经济、能源、环境、社会效益,肯定了其能源战略地位,提出几条实现我国生物燃料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建议以资借鉴。

1国内外燃料乙醇发展概况

目前面临化石能源危机,一些农产品丰富的国家正大力发展乙醇汽油供应市场。

巴西从1975年开始实施“燃料乙醇计划”,以其富产甘蔗为原料,目前已形成1000多万吨产能,替代了1/3车用燃料。

为推广燃料乙醇,美国制定了积极的经济激励政策,计划从2006年至2012年,可再生能源燃料年用量从1200万吨增加到2300万吨。

日本重点研究利用农、林废弃物等植物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

欧盟、加拿大、菲律宾、墨西哥等国也在在积极进行着相关研究[1]。

目前,中国是继巴西、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

“十一五”期间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

实践证明我国过去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不符合国情,探索非粮能源资源是大势所趋[1]。

全国相关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特别是筹建中的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顺应时代潮流而生,肩负历史、国家使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队”。

2中国能源战略

随着全球变暖和化石能源消耗,人们对新型替代能源--乙醇的关注度日益上升,正成为许多国家新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为契机,8年前中国上马了燃料乙醇项目,也意在解决过剩陈化粮问题。

经过1999-2005几年间不懈努力,国家首批4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完成了规划建设的102万吨产能,基本实现了“十五”提出的“拉动农业、保护环境、替代能源”三大战略目标。

然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用大量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必然要和人“争食”、“争土地”,造成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符合我国国情。

因此,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需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1-5]。

在规划实施中,国家采取国际通行做法,对燃料乙醇生产给予财政补贴和产业政策扶持。

财政补贴额逐年减少,2007年每生产一吨燃料乙醇国家给予1373元补贴,到2008年底将采取弹性补贴方式以尽可能避免企业亏损[1]。

未来工作依据是国家《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其总体思路是积极培育石油替代市场,促进产业发展;

根据市场发育情况,扩大发展规模;

确定合理布局,严格市场准入;

依托主导力量,提高发展质量;

稳定政策支持,加强市场监管。

其基本原则有7条:

因地制宜,非粮为主;

能源替代,能化并举;

自主创新,节能降耗;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合理布局,留有余地;

统一规划,业主招标;

政策支持,市场推动[1]。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

这一产量的制定主要取决于全国用于非粮生产的盐碱地和荒地面积[1]。

并且国家将继续实行生物燃料乙醇“定点生产、定向流通、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的相关政策[1]。

3燃料乙醇效益

燃料乙醇是通过对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变性剂制成。

目前,中国试点推广的E10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掺入10%纯度达99.9%以上的乙醇制成[2]。

简而言之,燃料乙醇发展实现了“十五”规划中提出的“拉动农业、保护环境、替代能源”三大战略目标[1],不仅部分解决了汽油紧张,拉动了大宗农产品的消费,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促进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乙醇燃烧值仅为汽油2/3,但其分子中含氧,抗爆性能好,取代传统MTBE为汽油抗爆、增氧添加剂,避免了其毒害性(致癌,地下水污染),具有优良能源、环保效益。

如汽油中乙醇添加量≤l5%时,对汽车行驶性能无明显影响而尾气中温室气体含量降低30%-50%。

添加10%,其辛烷值可提高2-3倍,还可清洁汽车引擎,减少机油替换使其动力性能增加[3]。

事非偶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就在维也纳乙醇专题讨论会上提出:

“乙醇应该被当作燃料和化工原料永久的和可供选择的来源”[3]。

4燃料乙醇生产原料

一次能源必将耗竭,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以混配乙醇汽油(E10乙醇汽油)为例,每用1000万吨就可节省1O0万吨汽油,而要提炼这些汽油至少需要300万吨原油,足见乙醇的能源战略地位[1]。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主要有玉米(美国)、甘蔗(巴西)、薯类、谷类等。

不同原料全生命周期的能量效益也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甜甘蔗、甜高梁>

木薯>

玉米、小麦。

如巴西甘蔗能量比达到1︰8以上,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木薯、甘薯大约是1︰1.3~1.4,产生正效益[1]。

然而以粮食为原料,势必与人“争粮”、“争地”,利用非粮资源是大势所趋。

非粮资源包括木薯、甘薯、甜高梁,还有大量粮食作物秸秆,农业、工业、生活废料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及其它可用生物有机质资源。

其中,纤维素是地球上贮量最丰富的有机物,其能量来自太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

每年地球上由光合作用生成的植物体总量达1.5×

l011kg,40%是纤维素。

按全球人口平均,每人每天可分摊到56kg。

日本就重点研究利用农、林废弃物等植物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3]。

如我国过去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本相对要高,不符合人多地少的国情。

因此,现阶段国家对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实行核准制。

“十一五”专项规划要求燃料乙醇生产走“非粮”路线。

此外,欧盟、加拿大、菲律宾、墨西哥等国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关研究[1]。

5燃料乙醇生产路线

对于生物质衍生合成气制乙醇有并存、竞争的化学法、生物法两种转化技术:

(1)生物法:

纤维素、半纤维素,酸解或酶解或发酵→单糖(五碳、六碳糖),化学、酶催化及微生物发酵→乙醇

(2)化学法: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及其它生物体有机物,热解→合成气(H2,CO),化学或酶催化或微生物发酵→乙醇

在某些方面,化学法好比西药,强烈、见效快,生物法好比中药,温和、见效慢。

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其制约因素是成本和高效、廉价催化剂、酶和合适微生物的开发等关键技术。

总而言之,生物法具有选择性、活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原料利用率低、反应时间长、产物浓度低及酶、微生物活性易受影响且纤维素降解和单糖转化所需酶、微生物适于不同反应条件,不能很好耦合。

相比,化学法具有原料利用率高、反应时间短、催化剂构成简单、没有严格反应条件限制等优点,但为高温、高压过程,对设备要求高[1-5]。

6能效分析

生物质直接燃烧热效率很低,只有10%左右,而将它们转化成气体或液体燃料(甲烷、氢气、乙醇、丁醇、柴油等)热效率可达30%以上,缓解了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4]。

其次,乙醇燃烧值仅为汽油2/3,但分子中含氧,用作汽油添加剂抗暴性能好、低排放,可提高其辛烷值2-3倍,还能使汽车动力性能增加等[3]。

7经济分析

目前中国试点推广的E10乙醇汽油价格按国家同期公布的90号汽油出厂价乘以价格系数0.911。

90号汽油目前出厂价不到5000元/吨。

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每销售1吨燃料乙醇要亏损数百元且在汽油多次提价之前,每吨亏损一度达到了1000多元[2]。

此外,燃料乙醇定价机制不合理,有两个“倒挂”,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一是油价倒挂,我国原油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但成品油没有实现接轨;

二是燃料乙醇产品价格倒挂。

原本成品油价格就低,再乘以0.911所形成的价格对燃料乙醇经济性就很差。

另外,以燃料乙醇取代高价MTBE,而燃料乙醇各项指标接近或优于MTBE,价格更高才合理,但并非如此,从技术上也没有充分体现其经济性。

就目前生产工艺而言,燃料乙醇生产成本本来就很高再加上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生产企业严重依赖于国家财政补贴[1]。

结语

全球大约12%的能量供应来自生物质的燃烧,其中发展中国家大约35%的初级能源为生物质能,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领域(例如炊事);

发达国家大约3%,主要作为商品能源,进行区域供暖或发电。

为了促进生物质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国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政策。

例如,欧盟在《可再生能源白皮书》中建议在2010年将再生能源的使用份额提高到12%,达到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其中建议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的总量将达到5,700PJ。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也是全球能源消耗增长最迅速的国家。

在2002年世界初级能源消耗的增加量中,中国占68.5%,成为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

2002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了5.8%,相当于2002年世界石油消耗量的增加值,己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总需求量为20亿吨标准油,石油和天然气的净进口重为3.1卜3.68亿吨,占能源消费量的15.85%、18.4%.

近20年来,我国在生物质能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每年可提供相当于3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生活用能的要求。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技术层面或应用层面则具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每年产生50余亿吨的生物质,其中约6亿吨被用作能源,主要作为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用能,能源利用率较低,仅为10%~20%。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建议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研究高效的燃烧技术,促进建立生物质燃料收集、预处理和配送体系,积极推广村、镇级生物质供热系统,鼓励建

设与使用生物质发电系统及与煤混合燃烧发电系统,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起到重大深远的影响。

建 

要实现我国生物燃料规模化生产,关键要解决好资源、技术、市场、国家投资、价格和税收政策四个环节问题;

在尽量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下,积极开发非粮原料种植基地;

努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争取生产技术、设备国产化;

延长产业链,除燃料乙醇外生产如乙酸乙酯、乙烯、环氧乙烷等化工产品。

这样,实现了对资源综合利用,“吃干榨尽”,大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亏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