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146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 文 苏教版.docx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0讲光与光合作用Ⅰ考点整合文苏教版

第10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考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由图可以看出: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模式图

(2)结构

决定

(3)功能: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证明

(4)恩格尔曼的实验:

好氧细菌只分布于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

[深度思考]

(1)为什么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提示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很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2)为什么无色透明的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

提示 无色透明大棚能透过日光中各种色光,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无色透明的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

题组一 光合色素吸收光谱的分析

1.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某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数字表示光的波长,单位为nm,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

则该色素是(  )

A.类胡萝卜素B.叶黄素

C.胡萝卜素D.叶绿素a

答案 D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色素主要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该色素为叶绿素a。

2.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

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答案 C

解析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A正确;据图可知,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B正确;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色素吸收光能增强,光反应增强,C3还原加速,叶绿体中C3的量将减少,C项错误;叶绿素b主要吸收420~470nm波长的光,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减少,所以此波段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D正确。

题组二 分析光合色素的元素组成与作用

3.(2013·新课标Ⅱ,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 D

解析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由于绿色植物几乎不吸收绿色光,所以植物的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4.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三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所示),他得出光合作用强度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则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则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D.聚集的好氧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答案 B

解析 普通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不同色彩的光,在图(b)中由左到右是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布,好氧细菌分布在氧气浓度较高的环境中。

图(a)中,好氧细菌分布多的地方,氧气浓度高,氧气来自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因此好氧细菌的分布也体现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故B项正确。

归纳提升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分析

(1)光照:

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

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

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子变黄。

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子变黄。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及过程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线)

思考 

(1)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应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答案 应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

(2)萨克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答案 自变量为光的有无,因变量为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实验组是遮光处理组,对照组为曝光处理组。

(3)写出鲁宾和卡门实验的设计思路。

答案 H2O+C18O2―→植物―→O2;

HO+CO2―→植物―→18O2。

2.光合作用的过程

(1)反应式:

CO2+H2O(CH2O)+O2。

(2)过程

[思维诊断]

(1)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和酶均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基质中( × )

(2)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2011·浙江,1A)( × )

(3)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2012·北京,1B)( × )

(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是暗反应进行的前提( √ )

(5)在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都迅速增加(2009·海南,15B)( × )

(6)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2009·安徽,1B)( × )

题组一 分析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

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

答案 C

解析 Y1和Y3是O2,Y2和Y4是18O2,因此Y2的质量大于Y3;④中小球藻中含有(CHO)的有机物,而①中小球藻含有(CH2O)的有机物,故④中小球藻质量大于①中的小球藻质量;④和②中的水都为HO,且含量相同,因此质量相等;在试管①和②中原有质量相等的情况下,②中释放出的是18O2,而①中释放出的是O2,故剩余质量①大于②。

2.(2013·海南,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a、b和dB.a、c和e

C.c、d和eD.b、c和e

答案 B

解析 部位c、e被锡箔纸遮盖,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a部位为黄白色,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加碘液不会变蓝。

归纳提升

体会探究光合作用历程的实验方法

(1)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科学家们利用了对照实验,使结果和结论更加科学、准确。

①普利斯特利:

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②鲁宾和卡门:

相互对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O与C18O2),因变量为O2的放射性。

③萨克斯:

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叶片的颜色变化。

(2)萨克斯在做实验前,把绿叶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段时间,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如果不进行该步操作,结果可能会变为遮光处也出现蓝色,因为其中的营养物质没有被充分消耗掉。

(3)应用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装置和萨克斯的实验处理方法可以验证CO2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在实验时应注意对植物做饥饿处理。

题组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

3.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②不仅用于还原C3化合物,还可促进③与C5的结合

答案 C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判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H]、ATP、CO2、(CH2O)、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C3化合物还原过程中需要ATP,CO2固定过程中不需要ATP。

4.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高等植物叶绿体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B.③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

C.在③上形成的产物[H]和ATP进入④中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

D.④中进行的反应使ATP进入糖类等有机物中

答案 D

解析 ①和②分别表示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③为基粒,其上分布着光反应所需的色素和酶;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进入④叶绿体基质中,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氢和能源物质ATP;ATP水解后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而非直接将ATP转移到有机物中。

5.(2014·福建,26)氢是一种清洁能源。

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

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

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计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实验结果:

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作用。

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和。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

答案 

(1)类囊体薄膜 

(2)促进 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解析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a等光合色素捕获光能的过程属于光反应过程,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故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2)A组为对照组,产氢量:

B组>A组,说明缺硫能促进莱茵衣藻产氢;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研究CCCP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时,可将自变量设置为是否添加CCCP,研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时,可设置完全培养液和缺硫培养液进行对照,而既要研究CCCP和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又要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可设置如下四组实验:

完全培养液

缺硫培养液

添加CCCP

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不添加CCCP

不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不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产氢则意味着部分[H]转变为氢气,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会使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减少。

(4)由题干中信息“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可知,氧气能够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题组三 分析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