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9951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

1、教学重点

①品味文章清新的淡雅的语言,学习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②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的生活理想

[教学步骤、方法]

1、 诵读法:

诵读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法,正确的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它容易使学生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一篇文章读好了,鉴赏目的也就达到了。

2、 比较鉴赏法:

可以把本文的比喻与《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句进行比较,把本文与《陋室铭》就表现手法进行比较。

从而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美点。

3、 讨论法:

鉴赏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可组织学生讨论在“空中楼阁”中生活的“我”的形象,对“空中楼阁”中寄寓的志的理解

[教具准备]《我的空中楼阁》朗读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

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天边的云彩,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做一次愉快的心灵旅行。

(板书:

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透露出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脉

(一)、立足小屋之外

小屋和山(山外远观)1-3段

小屋和树(山上近看)4-7段定景换点

小屋和树(山下仰望)8段

(二)、立足于小屋

花园、云霞9、10段

空气、光线11、12段定点换景

外界交通13段

夜晚14—17段

四、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情景交融。

作者在对小屋描写时,就运用了这种写法,紧扣“空中”组织材料。

山脊小屋——悬空而起

树间小屋——凌空而起

开放性院子——领空

山路————空中走廊

夜间小路——空中楼阁

五、朗读

请一两个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作朗读指导:

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要读出明快的、跳荡的节奏来。

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六、探究“空中楼阁”的含义

“我的空中楼阁”的几层含义,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语双关,既指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

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追求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

通过3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文学创作中,作家有时感到某种抽象的精神难作具体描绘,有时也会由于某些原因不便对所表现的失望进行直接描述,于是便往往借对某一适当物象的描写,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让不便明言的情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

《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这样的托物言志、咏物寄情的作品。

状物与言志,融洽无间,和抒情也浑为一体。

七、赏析语言

1、学生初步交流阅读的感受。

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及语句,分析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2、教师归纳总结

八、请同学们把自主交流的喜爱的语句让学生仿写,并且找出文中的一些优美的画面,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学生朗读]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教师明确]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

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

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

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

“山如眉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山也虚无”: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

3、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本文,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

4、修辞美

①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如: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洽,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了及好的艺术效果。

②排比、比喻结合,如: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二、比较《陋室铭》和本文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写作者的居室

(2)都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不同点:

(1)体裁不同

(2)表现的精神追求不同

(3)《陋室铭》以写室内生活为主,本文以写四周环境为主

(4)《陋室铭》批判官场的生活,本文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含而不露。

三、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3.请模仿文中你所喜欢的段落,以“我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短文。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