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9128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尿素 尿酸 乳酸等

        气体:

O2、CO2 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注意: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

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

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

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3)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v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v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v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v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v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

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 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③ 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

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稳态相关的系统:

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小练习

1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细胞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生物体的内环境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2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

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直接生活环境是③

B.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⑤

C.葡萄糖由③进入②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D.③⑤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5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尿和汗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速率加快

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8.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10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系统,b表示_____系统,c表示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层生物膜。

1C2D3D4B5B6A7C8C9B

10

(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