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157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Word文档格式.doc

D.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

3.“HOLD住、伤不起”,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

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4.安徽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积淀,着力实施徽派原创振兴活动。

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和知名品牌:

“江淮情”大型慰问演出、中国农民歌会、黄山徽文化艺术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艺术节。

这表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  )

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 ③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④支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

5.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

与羊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

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又求同存异

6.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

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老百姓喜欢、独具特色、有独特魅力的传统剧种。

取材于棚户区改造这一现实题材的二人台现代戏《北梁》,再现了包头市北梁人民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活愈加美好的新面貌,该剧的演出受到当地戏迷的欢迎。

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作要(  )

①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生活 ②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清代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说:

“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音tuò

,意为竹笋的皮壳)也。

”这告诉我们(  )

A.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借鉴外来文化不能失去民族特色

D.在文化发展中要反对“守旧主义”

9.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

材料表明(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10.2014年8月27日,体现台湾法蓝瓷“华人的品牌需根植于文化”理念并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创作的新品——“百蝶千福”瓷瓶在台北面世。

其设计灵感源于清代知名画师余省的《百蝶图》,瓷瓶不仅展现如原画的精细笔绘,并以独特的立体雕塑,重新诠释经典的现代风貌。

这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①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 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③要重视现代科技的运用 ④要以社会实践为动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②④

11.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

《雁归巢》既不是普通形式的演唱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在于它把抽象的文化用饮食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示出来,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践行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发掘和弘扬。

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需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立足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改变规律,彰显个性

二、非选择题

13.有专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14.在“2014·

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西藏应该像封存在博物馆的展品那样,原封不动地保持原始状态,否则就是“毁灭文化”。

对此,爱尔兰议会外交贸易联合委员会主席帕特·

布林说,人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生态环境、语言文化的保护固然重要,但西藏人民也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不能剥夺西藏人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

来自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汉学家李夏德则指出,西藏的机遇在于保护和发展的完美互补,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材料二 来自希腊的乔治·

左霍普洛斯先生说:

“我在西方国家寻找一些关于西藏的资料时,大多是一些负面信息,很难为我的论文提供帮助。

这次来到拉萨,看到西藏人民生活得很幸福,随处可见寺庙僧侣,可见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

”法国纪录片导演卡雷则表示,他计划拍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告诉法国的民众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们那里的媒体关于西藏的报道往往是“文化灭绝”和“压迫”。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一批驳西藏不保持原始状态,就是“毁灭文化”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旧州中学高三政治第三次月考答题卡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问答题:

13、

14、

(1)

(2)

答案

1.选A 中国人对传入中国的美国可乐进行本土化的运用,体现了对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正确。

B错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实践。

C不是材料要说明的问题。

D说法错误。

2.选D 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说明世界文化有其共同性和共同规律,D项符合题意。

3.选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文化消费。

④错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越来越大。

4.选A 材料没有体现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因此③不符合题意;

材料所涉及的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依据材料信息,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A正确。

5.选B 民俗活动、中国印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选A ③错误,“复古”与“革新”不是直接同一的。

④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7.选D “取材于棚户区改造这一现实题材”,体现了①;

“二人台现代戏《北梁》”,体现了③;

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排除②;

传统地方戏不是现代化的传播媒介,④排除。

8.选A 食笋不是全部都吃,而是剥去硬皮留下内部嫩心,比喻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继承,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

9.选C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如今,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错误;

先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错误;

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0.选C “百蝶千福”瓷瓶以古代名画为设计灵感,融合现代科技手段,体现了②③;

①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④与题意不符。

11.选A ③错误,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2.选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这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精神,从而实现了文化创新,故②③正确;

题干没有指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不合题意;

④观点错误,人们不能改变规律。

13.解析:

要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基本途径之一是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之二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

(1)立足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放眼全球,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14.解析:

(1)问,首先明确材料一中的错误观点是把继承保护当作一成不变,把文化发展当作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毁灭;

然后结合友好国际人士的观点在说明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文化毁灭论的实质,阐述发展对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义。

回答第

(2)问的第一小问,要明确在西方国家只能听到关于西藏的负面信息的原因是政治因素,目的是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回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中的做法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让世界了解西藏真实情况的措施。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把西藏传统文化发展等同于“毁灭文化”割裂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继承、保护对立起来。

保护西藏文化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西藏文化的繁荣发展。

没有发展的文化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最终必将消亡。

(2)反映的现象: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敌视,使得西方媒体对西藏情况片面报道,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

建议:

加大对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成果的宣传力度,揭穿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的谎言。

积极利用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发出在西藏问题上的中国声音。

加强与国际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西藏真实情况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