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006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资料。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了解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以及他的宗教理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理解《天朝田亩制度》。

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纲领,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指导思想的积极性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列表格等形式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

(2)通过用表格归纳太平军北伐、东征和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刚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

通过学习这场运动反外来侵略的性质,来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把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提高到了单纯农民运动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但是,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多媒体显示: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两者都没有实现,但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

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

(《天国风云》片段)

教师提出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农民运动,从以上四幅图片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这些信息给我们哪些启示?

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初步讨论,提示学生注意一些关键字和关键图片。

学生回答一般多注意表面现象,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并总结相应规律,如阶级分析法。

教师总结:

看它的领导人、规模、纲领和最后的结果。

启示主要可以从下面一排两幅图片中表现出来,从它的纲领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农民阶级比较关心土地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涉及了土地问题,说明农民运动达到了一定高度。

从下面一排第二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农民提不出新的主张,最后也会陷入封建统治的轮回,成为腐败的统治者,所以它不能推动历史跨入新的时代,注定要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规模宏大、波澜壮阔,为什么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是什么原因葬送了大好的革命形势?

提示学生思考问题,初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其兴也勃焉”的原因,就是大历史背景,即民族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教师再引导学生注意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中国农民所处的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环境,小农经济容易造成农民的一些特点,比如观念的保守、力量的分散等。

还可以从农民阶级所属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个阶级是一个旧的阶级,所提出的观点不能超越封建社会,不能超越农民阶级的范畴。

根据这些问题的初步提示,让学生了解大概的原因,为接下来继续分析创造条件。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 “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

旧税捐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1849年8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10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材料三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提问:

(1)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引导历史背景组的同学回答,对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启发其他组同学质疑、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是基督教传入又为农民战争带来新的思想武器。

进一步设问:

(2)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太平天国理论方面的探究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及其组建的领导核心。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教师向学生介绍洪秀全创建和领导运动的拜上帝教及其理论来源。

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

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

《原道醒世训》宣传的思想和传统的封建思想有什么不同?

这种思想适用于今天吗?

洪秀全的宗教理论的来源与评价:

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是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和洪秀全的自身经历、所受教育分不开的。

他用宗教理论表达反清思想,对于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但也体现了洪秀全思想的落后性。

理论特点:

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理论著作: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过程评价: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以材料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教师的提问要层层深入,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论上的探究,还要指导学生分清一些概念,比如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

问题情境2:

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进攻——达到全盛时期

多媒体显示《太平天国前期进军路线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前期斗争形势图及教材相关内容,学生考虑前期军事斗争的过程和结果。

1.军事上:

胜利进军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

(开始)(初步建政)(正式建政)(达到军事上全盛)

教师补充资料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继续北上。

在进攻全州时,冯云山不幸受伤,至蓑衣渡时牺牲。

在攻打长沙时,萧朝贵也不幸殉难。

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了武昌。

一路上,他们杀贪官恶霸,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

因此,沿途的农民纷纷加入太平军。

太平军人数迅速发展到50多万人。

1853年2月,太平军分水陆两路,顺江东下,向南京挺进。

陆路由胡以晃等率领,水路由杨秀清等指挥。

江岸上战鼓咚咚、马蹄得得;

江面上风帆旌旗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沿途清军闻风丧胆,一触即溃。

太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很快兵临南京城下。

在攻打南京城的日子里,附近人民给太平军以极大的帮助。

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人们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为太平军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慰劳品。

在人民的支持下,太平军经过12天的激战,攻克了南京。

他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太平军从永安北上,不到一年就打到南京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太平军的政策、纪律,人民的支持,清军的腐败无能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表格归纳:

北伐、东征、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太平天国北伐、西征、东征的过程。

(1)当前形势:

要推翻清政府,必须北伐;

要巩固天京,必须西征;

要断绝清政府财源,必须东征。

教师简要介绍情况,参考下图讲解。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作战失败欲自杀)

(2)出示《全盛时期军事斗争简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填表:

名称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意义

北伐

 

西征

东征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它有哪些目的和基本内容?

它在当时能够实施吗?

2.理论上:

《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材料一 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

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

材料二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以上材料均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师生互动

师:

《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

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

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多媒体显示: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

这里,天下田是谁的?

生:

土地归农民。

(启发)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

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

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

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得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