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6645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格式.doc

 

量筒(或量杯)不能用来加热,也不能用来配制或稀释溶液,热溶液须冷至室温时,方可使用量筒(或量杯)量取。

2.滴定管的使用

当需要精确而方便地量取少量液体或做滴定实验时,常使用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使用较多,不能用来盛放碱液。

酸式滴定管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易分解的试液如硝酸银溶液滴定时,应置于棕色酸式滴定管中。

碱式滴定管下端套有一小段橡皮管,将滴头和管身相接,凡是能与橡皮管作用的物质,如高锰酸钾、碘、硝酸银等溶液,尤其是氧化性酸,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使用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

将盛水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仔细观察有无水从活塞隙缝中渗出或尖嘴处滴下。

如果发现酸式滴定管活塞有漏水现象,应把塞子拔出来,用滤纸将活塞及活塞槽内的水和凡士林擦干净,然后在活塞的周围重新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不要太多堵住小孔),插入塞孔内,向同一方向旋动活塞至外部观察全部透明为止。

用一根橡皮筋将活塞套在滴定管上,用蒸馏水将滴定管洗净,再用滴定溶液润洗2~3次,润洗液要从下端放出。

加入溶液后,先要把活塞或胶管处的气泡赶出,再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以下。

排除停留在酸式滴定管内的气泡,可用右手拿住滴定管,左手迅速开足活塞,让急流冲走气泡。

如冲不走,可斜拿滴定管,再开大活塞冲。

赶走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时,要弯曲橡皮管,让尖嘴管斜向上方,并挤压橡皮管内的玻璃球使液体向上喷出,如果碱式滴定管漏水,应更换橡皮管或玻璃球。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该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旋转活塞,控制流量。

右手拿住接受液体的容器。

如图5-15。

使用碱式滴定管时,用左手捏在玻璃球外胶管的上部,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尖嘴管,使它垂直向下,轻轻挤压胶管,让液体从胶管和玻璃球的隙缝间流出。

如图5-16。

3.移液管

移液管又叫吸量管,用以精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使用移液管时,用左手握洗耳球,右手拇、中二指握住管颈标线以上部位,慢慢放松球体,液体就被吸入管内。

待管中液面高于所需体积时,移开洗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抵住移液管上口,并用拇、中二指转动移液管,配合食指轻轻松动,使液体流出,调节液面至所需刻度,立即紧按食指堵住上口。

放出液体时,应稍倾斜盛器,直立移液管,尖嘴靠在容器壁上,停留15秒钟待液体流尽,不要用嘴吹出管尖的残留液(因移液管上的读数已将残留液扣除)。

4.容量瓶

容量瓶常用来配制和稀释溶液。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先把称量好的固体在小烧杯中溶解,再把溶液仔细地转移到容量瓶中。

转移时,应使溶液沿玻棒慢慢流入。

残留在烧杯中的残液,用少量蒸馏水洗3~4次,洗液按上法依次转移至容量瓶中。

溶液转入容量瓶后,补加蒸馏水至容量的四分之三,将容量瓶平摇几次,作初步混和。

然后小心加蒸馏水至标线下1~2厘米处,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标线。

这时须充分摇匀,用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大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捏住瓶颈,右手食指和中指尖顶住瓶底,拇指和无名指扶住瓶侧,将容量瓶倒转后摇荡片刻,再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

这样反复几次,使溶液混和均匀,如图5-18所示。

配好的溶液如需存放,应转移到干净的磨口试剂瓶中,容量瓶不能代替试剂瓶长时间存放溶液。

容量瓶不可加热,也不能盛温热或剧冷的液体,以防由于冷热变化而改变容量瓶的容积,或因剧冷剧热而使容量瓶炸裂。

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精密量具,均不能放在烘箱中烘干或加热烤干,也不允许量取热溶液,以免影响精确度。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取用

少量微晶和粉末状固体须用角匙或塑料匙取用,微量药品用角匙尾端小勺取用,大量取用可直接倾倒,块状固体则用镊子夹取。

固体药品取用量,有用量要求的应用天平称量,无用量要求的应取最少量,以盖满试管底或者在烧杯中加1~2角匙为度。

向试管和烧瓶中装粉末和微晶试剂时,为了防止药品沾附在容器口和内壁,应将盛有药品的角匙(或把药品盛在用硬纸条迭成的V形纸槽中),用右手平拿住,小心送入平卧着的试管底部或烧瓶中,再竖起容器即可。

将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烧瓶、烧杯和试管等玻璃器皿时,应将盛器倾斜,使固体沿器壁慢慢滑入盛器底部,切勿向竖直的玻璃容器中直扔固体颗粒,以免击碎玻璃盛器。

2.液体试剂的取用

定量取用液体试剂,应用量筒、移液管、滴定管等仪器。

取用少量液体试剂可用胶头滴管或用倾倒法。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量以不超过试管总容积的1/3为度。

从试剂瓶中倾倒液体试剂时,瓶盖开启后应仰放在桌面上。

左手拿住盛液体的容器,右手拿试剂瓶,标签向上对着手心,使瓶口紧靠容器口,缓缓倒入待取试剂。

倒毕,稍待片刻,等瓶口液体流完时再离开。

将试剂瓶轻放桌上,盖上瓶盖,放回原处,并注意使瓶上的标签向外。

往烧杯中倾倒液体试剂应沿玻璃棒倒。

玻璃棒下端轻抵烧杯内壁,瓶口紧贴玻璃棒,缓缓倒入。

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时,先用适度的力吸入液体,切勿使液体进入胶头。

然后使滴管垂直于接受容器口的上方,轻轻挤

压胶头,使液体从容器口的正中悬空滴入容器内,勿让滴管的尖嘴触及容器内壁。

(三)加热、蒸发

1.直接加热

直接加热多用于对温度控制不甚严格的情况。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需取用干燥试管,管口稍向下倾斜。

用试管加热液体物质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为宜,试管夹由下而上地套住试管,夹在试管中上部,手握试管夹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应略倾斜。

在加热过程中微微摇动试管,如需煮沸,应使试管上半部液体先沸,下半部后沸。

加热时,管口不要对着人。

加热较多量液体常在烧杯中进行,烧杯放在铁圈或铁三角架的圆圈上,底部垫以石棉网。

加热液体也可以用烧瓶,液体的量应占容积的1/3到2/3。

为了防止液体爆沸,常在烧瓶中加入几片洗净的碎瓷片。

锥形瓶常用以微热液体。

用瓷坩埚灼烧固体物质,应把它直立于铁架台的泥三角上,先用火焰上端均匀加热,最后在喷灯的氧化焰中加热,可斜置坩埚于泥三角上,搁上坩埚盖,使火焰对着坩埚盖,先以小火加热,此时热空气流经坩埚,使沉淀与滤纸迅速烘干,当滤纸全部焦化后,加大灯的火焰,以高温灼烧,当坩埚壁上的炭素完全灰化后,可使坩埚直立在泥三角中,盖上坩埚盖,继续以大火灼烧15分钟。

然后使火焰逐渐熄灭,让坩埚在空气中冷却。

移坩埚应用坩埚钳。

2.间接加热

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的实验多采用间接加热法,如水浴、油浴和沙浴。

热温度时应悬挂在水浴中,用以测量加热液体的温度时,则插入液体中。

水浴用于加热温度不需要超过100℃,并且要求温差变化很小时(如±

2℃)。

水浴锅的口径要合适,盛水量应保持其容积三分之二为宜。

有时也可以用烧杯或钢精锅代替。

温度计悬挂的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控制加

当加热温度需要在100℃以上,不超过300℃时,往往用油浴加热。

油浴锅一般用水浴锅或钢精锅代替。

常用的油有机油、液体石蜡等沸点高、蒸气压低的矿物

油。

使用油浴时,先要缓慢升温,待油中可能残留的水分蒸发掉以后,再升至所需要的温度。

沙浴是一个铺有一层均匀的细沙的铁盘,被加热器皿放置在沙上,温度计插入沙中,是需要加热温度高于100℃时用的,受热比较均匀。

3.蒸发

要蒸发点滴溶液可以用干净的玻璃片,在上面滴2~3滴待检溶液,然后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7~8厘米处,缓缓移动,使玻片均匀受热,蒸干水分,出现斑点。

注意不可把玻片直接置于火焰上加热,否则容易爆裂。

如果改用洁净的破烧杯或玻璃瓶的碎片,常可避免爆裂。

用蒸发皿进行操作,注入的溶液不应超过容量的2/3。

把蒸发皿置于铁架台的铁圈或泥三角上,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火焰调节到液体不飞溅为度。

当溶液变稠时,应用玻棒经常搅动,以利蒸发和防止飞溅。

当溶剂蒸发到一定量时,即得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

如果要得到干的固体,待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应减小火焰或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极少量溶剂蒸干。

(四)溶解、过滤、结晶

1.溶解

按照相似相溶原理,象氯化钠、硫酸钾、氯化氢等离子晶体和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多选用分子极性很大的水做溶液;

石蜡、油脂、高级脂肪烃、芳香烃等非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就选用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等非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做溶剂。

实验室中为了增加溶解能力,有时把两种或三种溶剂混和起来使用。

用搅拌、振荡、加热等方法可以加速溶解,遇到颗粒较大的固体,可先把大颗粒研细。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很大时,可以直接把导气管插到水中。

如果气体极易溶解,则不能直接插入,以防形成负压,而把溶剂吸到反应器中。

这时可以把导气管提离溶剂面,或在导气管上反接一只小漏斗。

2.过滤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物质最常用的方法,根据过滤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常温常压过滤、热滤和吸滤等几种。

中学实验常用常温常压过滤法。

过滤操作可总结为“一角”、“二低”和“三靠”。

“一角”是滤纸的折叠,必须和漏斗的角度相符,使它紧贴漏斗壁,并用水湿润。

“二低”是滤纸的边缘须低于漏斗口5毫米左右,漏斗内液面又要略低于滤纸边缘,以防固体混入滤液。

“三靠”是过滤时,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嘴和玻璃棒相靠,液体沿玻棒流进过滤器;

玻璃棒末端和滤纸三层部分相靠;

漏斗下端的管口与用来装盛滤液的烧杯内壁相靠;

使过滤后的清液成细流沿漏斗颈和烧杯内壁流入烧杯中。

当某些热的浓溶液或饱和溶液中的杂质在热时不溶而其中的溶质在温度下降时易于大量结晶析出,就应趁热过滤。

否则晶体会堵塞滤纸微孔而使过滤中断,同时也不能分离杂质。

热过滤要用过滤漏斗,即在普通漏斗外面加一个金属外罩。

罩内装有热水,并在罩的支管外加热,以保持热水的温度。

为了加速过滤,常用减压过滤法,或称吸滤。

吸滤器由吸滤瓶、布氏漏斗和吸滤泵组成(图5-26)。

滤纸剪成圆形,要把布氏漏斗的底面全部盖住,又不留翘边。

抽气前,先用清水将滤纸湿润,以便更好贴合漏斗底部。

先开始抽气,后徐徐倒入待滤清液,再倒入浊液,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用吸滤瓶过滤完毕应先把吸滤瓶和抽气泵分离,然后再关水龙头,以防水倒吸。

吸滤瓶上的滤瓶如要洗涤,可用洗瓶直接加水或其它洗涤剂抽气洗涤。

开始抽吸时,水流速度要慢,以后再逐渐加快,勿操之过急,否则固体颗粒会堵住滤纸微孔而影响过滤速度。

3.结晶

凡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物质,常用结晶法。

先在较高温度下制得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然后使它冷却。

快速冷却,得到的是细小结晶;

缓慢冷却可得较大晶粒。

如果冷却时无结晶析出,可用玻棒在烧杯内壁液面磨擦几下,也可以加几粒该溶质的晶体(俗称晶种),就有较多的结晶出现。

(五)蒸馏、升华

蒸馏装置如图5-27所示,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端应恰好和蒸馏烧瓶支管的底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瓶内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也不少于其容积的1/3,瓶内加几块碎瓷片以防爆沸。

冷凝管的冷却水要从下往上流动。

加热速度以每秒滴出1~2滴为宜,蒸馏过程中,温度计水银球要有被冷凝的液滴,这时的温度计读数,就是馏出物的沸点。

蒸馏完毕,先应停火,然后停止通水,再拆卸仪器。

升华装置由盛升华物的容器和冷凝器所组成。

冷凝器最

好用蒸馏烧瓶,可以更换冷却用水。

加热后的升华物就凝结在烧瓶的底部。

(六)分离液体、萃取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和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密度不同,用分液漏斗分离。

先把混和液注入分液漏斗,静置漏斗架上,待它分层明显之后,开启活塞,使密度大的下层液体流出,两种液体就分离开来。

有时两种液体有乳化现象,可加破乳剂摇和,待分层后再分离。

萃取是把溶质从一种溶剂里提取到另一种溶剂里的操作。

这两种溶剂一定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