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暑假创意新作业高二语文通用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暑假创意新作业高二语文通用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暑假创意新作业高二语文通用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他说: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备仁德,而是他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孔子把仁这种境界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选文第8则: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仁人”指讲究仁义的人。
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只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仁是孔子为人生开启的根本方向,是孔子为世人营造的安顿人生的居所。
选文第9则: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这里主要是看这句话的前一半。
“约”,意思是指贫困。
孔子说,不讲究仁义、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不讲究仁义、没有仁德的人,若长期处于贫困中,必定会无所不为。
孔子说过: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
卫灵公》)就是说德行崇高的人在困厄中能够坚持道义,而人格卑下的人在困厄中就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会漫无准则,不择手段地干坏事。
另一方面,不讲究仁义、没有仁德的人若长期处于安乐中,必定会忘乎所以,流于淫滥。
古今中外那些“富贵而淫”的人物往往都是如此。
1.拿孔子及其弟子间的师徒关系,来对比现在的师生关系,你觉得前者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2.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Ⅰ.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材料二:
宰予昼寝。
子日: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1)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2)材料二中所讲的是和的关系。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2分)
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
(1)之墙不可杇
(2)也,于予与何诛!
【注释】
(1)粪土:
腐土、脏土。
(2)杇:
音wū,抹墙用的抹子。
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于予与何诛!
(3分)
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分)
(2)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
(2)题。
子路曰:
“卫君
(1)待子为政,子将奚
(2)先?
“必也正名(3)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4)也!
奚其正?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注释】
(1)卫君:
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
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
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
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
什么。
(3)正名:
即正名分。
(4)迂:
迂腐。
(5)阙:
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
音zhò
ng,得当。
(7)苟:
苟且,马马虎虎。
(6分)
①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②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2)孔子认为治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
请简述出来。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
(2)题。
长沮、桀溺
(1)耦而耕
(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
“夫执舆(4)者为谁?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是也。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为仲由。
“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
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桀溺:
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
两个人合力耕作。
(3)津:
津,渡口。
(4)执舆:
即执辔。
(5)之:
与。
(6)辟人:
逃避。
辟:
同“避”。
(7)耰:
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
怅然,失意。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不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不超过15字)。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述而》)
②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
③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2分)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简要分析。
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郑国,却和弟子们彼此失散了;
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口。
郑国有人看见就对子贡说:
“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
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失去主人家的狗。
”子贡见面把这些话据实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
“一个人的相貌如何,那是不重要的;
倒是他说我像只失去主人家的狗,那可真是说得对!
真是说得对啊!
”
第1章1.2《孟子》选读
二、《孟子》解读
民为贵可见孟子说夏桀殷纣贼害仁义,所以是独夫,所以可杀,跟“民为贵”的思想正是息息相通的。
因为践履仁义是赢得民心的根本,所以桀纣贼害仁义便使他们丧失了民心,终至丧失了天下。
这样,说天子贼害仁义就可杀,就有了天子丧失民心就可杀的意思了。
在这里,“民为贵”的思想表现得非常有力。
孟子时时告诫统治者,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
1.孟子“民贵君轻”“诛一夫”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的思想意义和实际境遇。
2.说说在孟子理想中的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下题。
孟子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注】:
容光:
水的空隙。
(1)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孟子说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学习道理?
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
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离娄上》)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说:
“侍奉谁最重要?
侍奉父母双亲最重要。
守护谁最重要?
守护自己最重要。
”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白己的节操。
B.孟子欣赏不失去自己的节操而又能侍奉父母的人,对那些失节而侍奉父母的人是鄙弃的。
在孟子看来,“孝”固然重要,但“守身”更重要。
C.孟子对失节而能侍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的,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足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
D.孟子既肯定“事亲”,也肯定“守身”。
“孝”不仅是侍奉父母,子女立身行道,守节不改,以显父母,是“孝”的最高境界。
孟子这段话丰富了孝的新内容。
(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你对“事亲”和“守身”的理解。
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日: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
必照焉。
”(《孟子•尽心上》)
注(术:
方法。
客光,细小的缝隙。
③不盈科不行:
不流满坑洼就不会向前流淌。
④成章:
通晓文理,精熟所学。
⑤达:
通达。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j
A.孟子认为,看过大海的人,就会觉得江、河等难以称得上是水了;
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世间的其他言论吸引了。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
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疋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孟子认为君子有志于道,要先通晓文理,精熟所学,透彻地体悟圣人思想,才能够登上顶峰,达到高远的境界。
(2)从文中来看,孟子通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4.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
(用自己的话回答)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
(2)题。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①哉?
【注】①廋,音搜。
廋,匿也。
(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②人焉廋哉?
(2)这段文字论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孟子主张什么?
说说孟子的理由。
孟子与张仪有过交锋,孟子对张仪说三道四,不屑一顾。
张仪三言两语,令孟子哑口羞愤,被扶而出。
当时张仪站在当殿,用手中铁杖直指孟子:
“儒家大伪,天下可证:
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
术皆卑贱,唯我独尊;
学皆邪途,唯我正宗。
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绝后。
扬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
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
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
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未技细学。
纵横策士,你孟轲骂作妾妇之道。
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
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
凭心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