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3278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强化训练 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解析】 “素”可以联系“吴广素爱人”,“怪”可联系“固以怪之矣”理解。

“把”“对”要结合语境理解,把理解得出的含义放入原句,符合句意即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

欲以妻子托朱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解析】 A项顺承连词,可译为“来”。

B项译为“因为”。

C项介词,译为“凭”。

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

二、(2012·

金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

“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

”曰:

“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

“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

“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之不憎且爱之也。

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

“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

”燕曰:

“皆无之。

“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

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

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释】 ①病:

困苦。

②忮(zhì

):

嫉妒。

③见: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我至子所:

处所

(2)不乐依人焉:

依附,依靠

(3)燕不喻而去:

知道,明白

【解析】 “所”,结合语境是“处所”的意思,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所”意思一致。

“依”是“依靠”的意思。

“喻”是“明白”的意思,如“不言而喻”。

分析时结合课内所学知识比较理解。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B)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之不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解析】 A项中第一个“于”是“在”的意思,第二个是“比”的意思;

B项中的“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项中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把”的意思;

D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第二个“其”是加强语气。

三、(2012·

陕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 ①渴(hè

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

小竹。

③庥(xiū):

树荫。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

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3)北堕小潭:

落入

(4)卷石底以出:

弯曲,翻卷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含有语言现象的词语的解释,如“桥”是名词,在此处为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搭桥,架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

B.

C.

D.

【解析】 A选项中两个“然”,前者译为“……的样子”,后者译为“然而”。

B选项中的“其”,前者译为“它的”,后者在句中作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不译。

D选项中两个“自”,前者译为“从”,后者译为“如果”。

C选项中两个“自”均译为“到”。

四、(2011·

义乌)文言文阅读。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

“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

“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偷曰:

“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濠州定远县:

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

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

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

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善用矛(善于、擅长)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偷在市饮酒(刚好)

D.弓手者忽谓偷曰(对……说)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平时要注意积累。

C项的“值”解释为“遇到,碰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解析】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

A都是代词,“他,他的”;

C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D都是代词,“他”。

B项“因”,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凭借,根据”。

五、(2011·

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

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

“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

”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伯乃佯死,乃置伯去。

伯归家,欲治两孙。

两孙惊惋,叩头言:

“为子孙,宁可有此?

恐是鬼魅,乞更试之。

”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

复见两孙来,扶持伯。

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

达家,乃是两人也。

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

出著庭中,夜皆亡去。

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

极夜不还。

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 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

②坼:

裂开。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C)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解析】 虚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意思和用法,平时要注意积累。

六、(2012·

无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

“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

“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

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

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

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释】 ①宄(guǐ):

坏人。

②钞:

掠夺。

1.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解析】 题干所给例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A项“以”是“因为”的意思。

B项“以”是“认为”的意思。

C项“以”是“按照”的意思。

D项“以”是“来”的意思。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客谢之:

道歉

(2)监试者异之:

认为……奇特(奇异)

(3)窃为郡内忧之:

私下

(4)以病去:

离职,离开

【解析】 解答这道题要注意,“谢”是古今异义词,“异”为意动用法,容易解释错。

七、(2011·

宁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目。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 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⑤孰:

熟。

⑥从:

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屏人论事(C)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D)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假装

【解析】 解答此题可根据上下文来把握。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解析】 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王右军,而A中的“之”无实义;

B中的“之”是代词,指愚公;

C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D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八、(2011·

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目。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

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

学射于周同⑤。

同射三矢⑥,皆中的⑦,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⑧;

再发,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