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1504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A

【解析】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

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

3.将某种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细胞中,培育成耐低温的西红柿新品种。

这种导入外源

基因的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B.转基因技术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将某种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细胞中,这种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属于转基因技术,B正确,A、C、D均错误。

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错误;

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正确。

5.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

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A.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D.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一对A血型(IA_)和B血型(IB_)的夫妇,生了AB血型(IAIB)的孩子,说明IA基因和IB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同时显现出来,这种显性类型属于共显性,C正确,A、B、D均错误。

6.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累

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

【解析】睾酮为雄性激素,不能促进卵细胞的发生,A错误;

雌激素可使女性皮下脂肪选择性的积聚在乳房、腹部、大腿、臀部的部位,B正确;

雌激素能加速卵子在输卵管的运行速度,对子宫内膜和平滑肌的代谢有明显促进作用,即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C正确;

雄激素可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D正确。

7.下列关于细胞癌变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

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化扩散转移

C.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D.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

【解析】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能够无限增殖,A错误;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减少,使其易扩散转移,B错误;

有些物理射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C正确;

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不可逆,D错误。

8.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单位膜包被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

B.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分拣和转运

C.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含氧化酒精的酶

D.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9.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B.2,4-D的浓度时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解析】依题意可知: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因此图中纵坐标所示的因变量的名称既可用生根数量表示,也可以用根长度表示,A错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换言之,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B正确;

因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甲组的2,4-D浓度不一定高于乙组,C.错误;

该实验的处理时间为无关变量,因此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与乙组的处理时间应等长,D错误。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理解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研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据此找出自变量(2,4-D浓度不同)、因变量(插枝生根的数量或长度)、无关变量(溶液处理的时间等),进而结合题意,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解析】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

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

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错误;

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正确。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

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解析】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以便使酵母菌在混合液中均匀分布,A正确;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因此应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B错误;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C正确;

甲试管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CO2,因此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D正确。

【点睛】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CO2,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叫做乙醇发酵。

据此,结合题意并从装置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各选项。

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

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解析】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A错误;

某些化学物质,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

遗传物质DNA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CuSO4溶液)4滴并摇匀,D错误。

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确;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

白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

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的人,均衡饮食条件下不会患坏血病

B.先天愚型患者第五号染色体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患儿哭声似猫叫

C.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导致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

D.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与基因有关,与环境因素无关

【解析】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而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是合成维生素C所必需的酶,所以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的人,均衡饮食条件下,可以获取足够的外源性维生素C,不会患坏血病,A正确;

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五号染色体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引起,患儿哭声似猫叫,B错误;

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使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而患病,C错误;

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与基因有关,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错误。

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一段时间

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

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

【解析】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的“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说明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B正确,A、C、D均错误。

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解析】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错误;

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

结构①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

乙→丙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正确;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