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968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如何正确评价唐太宗,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佛教在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三、教学法指导

采用系统知识归纳法,通过表格整理,知识点总结进行系统复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个封建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是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难得的“治世”。

你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评价他呢?

你知道唐朝时,我国边疆地区有哪些重要民族吗?

唐朝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

讲授新课:

要点一:

“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一、唐太宗--李世民

1.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秦王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功勋卓著,是卓越的军事家。

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从这些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2.唐太宗夺取政权

通过玄武门之变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

二、贞观之治

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

2.贞观新政的内容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

“贞观之治”。

(1)政治方面

完善制度:

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制定律法:

修订颁行《唐律》

发展科举:

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

(2)经济方面

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

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不夺农时;

设置义仓,救灾备荒;

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

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三、正确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即位后,次年(627)改元贞观。

他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松、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要点二: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一、“和同为一家”

1.唐朝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怀柔政策。

2.“天可汗”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领相继归附,共同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经过鄯州、鄯城(今西宁)、莫离驿、那禄驿、柏海、众龙驿、过通天河藤桥,过唐古拉山,经那曲到拉萨,全程6240里。

相传文成公主过了日月山后来到了倒淌河,家乡日远,文成公主不禁失声大哭,哭声感动了天地,使河水发生了“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流奇迹。

文成公主等人长途跋涉,历时两年,才到达吐蕃。

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公主到逻些时,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盛装,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

二、唐朝对外交流

1.遣唐使来华:

①、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他们往返于中日之间,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②、与学生一起分析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次数、作用等。

 

2.玄奘西行 

玄奘去天竺的原因:

求取佛经精义

3.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4.鉴真东渡

(1)、鉴真东渡的原因:

鉴真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鉴真东渡的传播的主要内容有:

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

(3)、鉴真东渡的意义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要点三:

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雕版印刷与火药

1.造纸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但是一字一句的靠手来抄写,很不利于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在印章与拓印刻石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迟至在唐代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二、火药

1.火药的原理

与古代的炼丹术密切相关。

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现的副产品。

火药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构成。

唐初炼丹家、医药学家孙思邈的《丹经》第一次记录火药配方。

2.火药的应用

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上。

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或叫“飞火”。

要点四:

唐朝的灭亡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

北方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黄河中下游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不少州县化为废墟。

从此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在安史之乱的猛烈冲击下,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分裂的局面。

3.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

安史之乱之后,名义上归降的安史部将仍独霸一方,朝廷被迫增设了许多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4.藩镇割据的危害:

严重消弱了唐朝国力,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苦难。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藩镇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人民赋役繁重,连年灾荒,生活困苦。

结果:

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唐朝的繁盛以及唐太宗的贞观新政,唐朝时的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唐朝的科技发明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一、唐太宗--李世民

一、“和同为一家”

二、唐朝对外交流

二、火药的原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