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激发学生热爱汉字、汉语的情感和积累、表达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四、课时安排:
杨氏之子2晏子使楚2半截蜡烛1打电话1口语交际.习作三3回顾拓展三1单元测试210.杨氏之子一、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二、教学重难点读懂全文,感受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聪慧。
三、课前准备1.相关背景资料,课件2.查找、收集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文: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
“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
不太好懂;
像古诗的语言教师小结:
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
很难读通顺;
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
意思不懂;
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i)”、“应(y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
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
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
“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
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
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
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文言文10杨氏之子杨梅简练孔君平孔雀作业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
linggucng()()()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sh)之子九岁,甚(shnshng)聪惠。
孔君平诣(zh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iwi)设果,果有杨梅。
”儿应(yngyng)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qng)。
”三、选词填空。
爱慕爱惜珍惜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之心。
2、我们要()今天的幸福生活。
3、我们要()粮食,()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用鼻子嗅;
(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3、你知道吗?
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五、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11.晏子使楚一、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2、PPT课件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
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
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f”,是官职的称呼。
)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
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
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
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
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
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
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引: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
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
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
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
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3)感情朗读:
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
(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二)第二个故事句一: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4)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个故事“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