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659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docx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

一个局外人看北大数学考研初试

论坛上一些朋友私底下给我发过消息,其中不乏有报考北大的朋友,请我介绍下自己学习数学分析的经验。

这大概与我在论坛上发过08北大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and解析几何的解答有关吧,加之我还算回答了一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帮助过一些人吧。

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身在研二本身又不是数学系的我现在是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回答所有人的问题,所有只能回绝一些热心朋友周末想向我咨询的请求。

这大概就是生活吧。

另一方面,考虑到受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这个道理。

我决定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一些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我打算写的细致一些,以免使人感到过于官腔和空泛。

计划分两贴,一帖短的介绍下我对北大初试备考的一些看法,

另一帖长的,详细介绍下我的学习经验和一些心得,将以连载的方式陆续登出。

下面是第一篇

北大初试怎样备考,我之所见。

这篇文章绝对是论坛上第一篇非亲身经历北大数院初试考试的人写的经验。

看多了亲身过来人的现身说法,再看看我这外行人的

文章,可能会有其他的收获。

其实我关注北大近4年试题(论坛上都有了)有一年了吧,除去没亲身考过外,也算半个资深人士了。

加之确实按三小时一科自己模考过08北大真题,成绩如下:

政治应该有60分,英语约60分,4月份做的数分,大约是120分,最近十一期间做的高代和解几,约120分。

政治英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6060120120

考虑到实战环境(紧张)可能影响发挥,因此减去10分。

这样350分,应该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你可以把我视作08年考北大基础数学方向的350分等级水平选手写的经验谈。

所以这篇文章适合350以下的考北大数院的朋友们看的。

好!

言归正传,先从思想上解决一个问题。

(1)“考北大难不难?

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有人说难,也有人说不难。

事实上,在清华北大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考上的人尤其是第一次就考上的,他们

多半说“不难”。

而没考上的,多半会说“难”。

这其实是一个“小马过河”问题。

你不能说某个人观点对,其他人观点错。

难本来

就是相对的,而咨询者的困难之处在于无法找到一把与自己相近的“尺子”。

对于此问题,按本人观点,你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自己(适合基础数学方向)

1.你是否真的热爱数学,而不是仅仅为了就业。

如果你不真的喜欢数学,那么我建议你不要报考北大数院;

2.你是否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和毅力。

数学到了研究生水平数学已经不仅仅是技巧的事了,搞数学不是意志薄弱者的游戏;

3.是否擅长数学。

不用要求自己数学天赋有多高,但至少要相对其他科目有一定优势;

4.论坛上不是有北大真题吗,试做一下。

当时受打击不要紧,关键要判断出自己是否有潜力,比如我现在做不出,但6个月后有信心做出。

那就大胆的报,人的水平总是慢慢提高的,高手也不是天生的。

(2)北大的专业课难吗?

与XX大学的题相比难多少?

说北大的题难,那谢惠民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里类似难度的题一堆,对于做过那套书的牛人可能就没啥感觉了,都一样。

说简单吧,看专业课成绩惨不忍睹。

在这里讲一个真事,大概是07年5月吧,我在论坛上第一次看到07北大数分题,当时有五道题读不懂,那套题看起来很难。

加之当年论坛上一堆考砸了的人一忽

考的。

这种看法有片面性,诚然,考定理的几率很小。

但有这种可能,即某道题的证明方法和某个定理本质上是一样的,或者有相似之处。

比如我解决08北大数分最后一题的灵感来自新讲中对Riemann引理的证明,在那个定理证明思路的基础上稍微变通一下就把北大这题OK了!

学会从相似之中看出相似,这是数学中的一门功夫。

第二篇:

(再次声明:

下面的建议是针对350级别以下的考生,不对高分选手做要求)

在说说练习册吧.事实上,练习册是你上战场的武器,其对胜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目前数分的练习册很多,但我个人认为报考北大的人,有两本练习册应该必看.一本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裴礼文的<数学分析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另一本是谢惠民等合编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这两本书都是高教出版的,应该容易找到.下面说下推荐理由:

裴礼文的书写的算是很详细的习题集了,尤其里面也收录了不少一般教材看不到的定理.比如08北大数分中有两个题用到了比较深的定理(深是相对的),一个是第7题的积分号下取极限定理,另一个是第9题的Riemann-Lebesgue引理.坦白说,这两个定理裴礼文的书上都有,而且一旦你知道了这个定理,那第7,9题立刻降低为中档题,剩下的事就容易多了.说到这里再多说几句,如果你不知道上面的两个定理,那么原题难度将急剧增加,如果你之前没看过证明而现推的话,不论时间还是难度都将使你举步为艰.这告诉了我们一件事,考北大不仅仅是技术(或技巧)的事,你还要见多识广(多知道些定理),毕竟北大对考生水平要求很高(看试题难度就看出来了).无独有偶,08北大高代第7题正交变换那题,需要用到正交变换在实数域上的标准型,知道了标准型再观察到其准对角线上的二阶矩阵几何意义是旋转,那么本题基本就OK了!

但若你不知道正交变换在实数域上的标准型定理(有些书上确实没有),那么我觉得就比较悬了.至少我目前没看到其他方法.自己大致考察了下北大07,08北大的数分试题,我的结论是其考察的知识范围没有超出裴礼文的书.事实上,论坛许多考上了数院的人介绍自己复习资料时也提到了这本书.也许有的朋友说了"裴礼文的书我看了很多遍了,可做北大的题还是不会".这实际涉及到学习数学的方法问题,有关内容将在第三篇论述.

裴礼文的书写的详细,性价比高.如果觉得不够,我再推荐一本数分习题集中的九阳神功------<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谢惠民等合编).此书给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事实上今年4月份我在做08北大数分真题时,手里只有裴礼文的书(两月前刚在校内买的二手书).后来与zhaobin交流时,他向我推荐<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好在清华的书还算很全,我很快在书店买到了.买完后回到寝室仔细翻看,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无形中飘出来.我甚至觉的,如果我早一年看到此书,我的数分水平会比现在高不少.

说到<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以下简称讲义)这本书,网上有许多负面评价,诸如:

没答案,巨难无比,课后题太bt了,提示太抽象了.那只是从应试角度来评价的,有失公平.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这本书,我个人看法是这样的.

1.首先我把她当做一本数分字典.事实上该书收录了数分中许多深刻的定理,诸如Riemann-Lebesgue引理这样的定理在此书中很多的.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证明某个结论R时要用到结论P(你只是感觉P应该对,但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定理or推论),你被P卡住了.于是你可以查查"讲义",没准就能找到你需要的结论.然后由P推出R就自然了.

2.我之所以推崇这本书是因为她的参考书太NB了!

很少有习题集列出参考文献的,更难得的是参考文献是很NB的书(但由于年代或其它的原因,不容易找到).谢惠民的书收集了这些书的精华部分(当然不可能是全部),整理出了"讲义",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3.关于答案.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少顶尖高手or牛人一般都不喜欢看答案,他们更喜欢自己写答案.在一些人看来,一旦你未经思考就看到答案,那么这题就没意思了."讲义"也许更对牛人胃口,实际上北大的CMO金牌得主做"讲义"里的题也头大.但可能因为牛人都喜欢挑战吧,他们反到更推崇此书.我个人觉得谢的书没答案也不是坏事,很明显谢的书并不是给考研的人写的(因为很少有学校的考题像北大这么难的).此书是用来提高自身数分水平的,我称之为数分中的九阳神功.既然是神功,那不是朝夕之间就能练成的.像我把这本书放在枕边,每天翻一点,慢慢看呗.

4.这么难的书对考北大的人有没有用?

我的答案是有用!

这到不是说逼着你硬着头皮做此书,毕竟考北大的人中能达到同zhaobin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人不多.我不是说了吗,考北大要见多识广,多知道些定理结论.在我看来有的定理你可以不知道证明过程,但一定要知道这个定理(想想第9题的Riemann-Lebesgue引理).把<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上的定理背下来还是能做到吧.其实这本书不仅仅是习题集,她按类把数分梳理开,分的很细致,结构也很清晰,可以作为数分纲领.每一章用简要的笔墨概括下大致内容,再配上适当的例题,还有课后习题.事实上我个人建议,此书是应当珍藏的,尤其是喜欢数分的人.

选好了练习册后,接下来就是做题了.学数分如学游泳,光有理论而不下水是学不会游泳的.做题千万不要先看答案,否则你考场上可能还不会.对于好题要舍得花时间(考北大不是靠题海堆出来的),尤其是北大的历年真题,我觉得想上两三天都不为过.实在想不出来再上论坛上询问.北大这几年似乎前几题会考下基本定理,建议对证明不太长的定理还是多动手推一推.

第三篇

还接着上次的数分书说吧,我推荐<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时,确实带有个人倾向.不过谁写经验谈时又不带主观色彩呢?

至少我觉得看"讲义"是慢功出细活儿,这本书整理的知识点已经算是从古典角度看微积分的大乘之作了.至于她不是最新的,在我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理由有三:

1.如果你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那么我觉得你还是扎扎实实的打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渐从古典微积分过渡到现代观点.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一些,但确实是多数人走的正常道路,而且从长远看也许好处更多(顶尖高手不在讨论之内).

2.观点越新,工具用的越新不代表对问题理解的越深刻.抛弃本源而大跃进搬的赶时髦,刻意求新的话,对天赋一般的人弊端更大.我个人始终认为,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深刻理解需要时间,而不仅仅是概念和工具新不新的事情.

3.是新的东西都好吗?

旧的都不好吗?

它们之间有没有清晰的界限?

这是个很难说的问题,而且还是个历史问题.从数学史看,曾经有些当时很新很时髦的东西,也火了一阵儿,但最终却被历史筛除了出去而没有流传下来.任何数学理论的价值都要经受历史的考验的,虽然这很残酷.

再补充几句:

裴礼文那本习题集是报考北大的最低要求,无论如何先要把那本书吃透,这是根本.至于"讲义"要不要看,还是视自身情况很难,我之前第二篇说的有些太绝对了.另外,.裴礼文那本习题集难度还是蛮大的,我所知道的高中联赛一等奖和CMO金牌得主中,有些人承认自己做这本书觉得很难,有些题确实不会.所以认真做这本书还是收获不小的,而且此书算是详细介绍了数分中一些基本技巧,不善用技巧的人可以多揣摩揣摩.切忌:

不要轻易看提示,你每看一次提示就浪费一次独立思考的好机会.

说完数分,顺带说一下高代.这次完全是站在一个初学者的角度谈的(我三个月前刚看的高代,边看奥运边自学),可能不如谈数分那样高谈阔论,但也许说的更实在.

以前自己只能做北大数分题,高代不懂(现在仍有很多地方不太理解),总感觉像是吃饭吃半饱.于是觉得自己该自学下高代.大概是6or7月份,开始动手看书了.自己以前只学过工科线代(以二次型为分界线),而且当初学的有如梦魇一般.一致我一看到高代就头大,但我知道一个人要想提高数学水平必须要全面提升自己,于是硬着头皮看了.可能是自己的思维确实不擅长线性代数吧,加之是自学,效率很低下,信心也不足.

当时,从06年和08年北大高代里挑了几道"我认为难的"题,发帖询问了一下.结果,得到了类似"这题不难",然后就没下文的空话回帖.尤其是回帖者还是算是论坛有点水平的人(在论坛上泡一段时间,对谁有水平会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类似"这题不难"的空话帖子,以前不是没见过,但倘若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恐怕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我当时感觉自尊心受到很强的挫折感,当时甚至想吵一架.不过想想自己的高代水平确实不高,没资格多说什么,底气也不足.加之论坛那一段时间讨论问题风气也不太好,空话很多.一时意气用事,甚至决定告别论坛.但也许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