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6044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张载:

①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②在理论上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3)“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他们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2.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思想

(1)理气关系:

①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②万物之理终归为“太极”。

(2)修养论:

①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②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认为仁者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

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②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干政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2.主要贡献: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地位及影响

(1)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地位: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

(1)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核心命题:

“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穷理方法:

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以“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2)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①理论:

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

“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②结论: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强调“知行合一”。

③特点:

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即由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转变为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轻巧识记]宋明理学

[概念阐释]

1.理学

理学是理学家在继承传统儒家精神的基础上,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后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

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建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

朱熹集孔子之后历代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

朱子理学受到朝廷的推崇,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

2.“三纲五常”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3.心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易错提醒]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1)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2)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

认为人天生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1.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

2.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3.陆王心学提出“心即理也”,强调“发明本心”“致良知”,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标志着重建儒家理论信仰的任务已经完成。

程朱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一]朱熹说: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文公集》

(1)朱熹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他怎样发展了传统儒学?

[教你读史]

材料用“岂不是”的反问形式是强调了伦理纲常就是“天理”。

[提示]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更加重视伦理道德,将之上升为哲学高度。

[材料二]明代东林书院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上述材料体现了理学的哪些影响?

注意材料出处:

明代东林书院楹联,从下联体会所反映的思想内涵。

[提示]引导人关注社会发展,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材料三]“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3)据材料三,理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关键是正确理解“以理杀人”的“理”指什么?

是怎样来“杀人”的?

从中归纳认识理学的影响。

[提示]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

1.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这是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

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和禁欲主义思想,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2.影响

(1)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它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材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

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1)“二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注意“天理”与“万物”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出思想实质,进而概括“二程”的观点。

[提示]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理是万物的本原。

[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2)与材料一相比,陆九渊的主张有何不同?

注意材料出处,并由此理解陆九渊“宇宙”与“吾心”之间的关系。

[提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材料三]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3)材料三表明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在哪一方面产生矛盾,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明确对比朱熹与二陆的不同;

“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体现了各自的主张。

[提示]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产生分歧。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对理的具体认识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即理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达到理的途径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

“发明本心”;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相同点

内容

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实质

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作用

一、魏晋时期儒学统治地位遭削弱的原因

1.佛教盛行:

当时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人民要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

2.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道家的“无为”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信徒。

3.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

1.宋朝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使儒、佛、道三家融合,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2.“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

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

代表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

朱熹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守仁

宣扬“反省内心”“心外无理”

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致良知:

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知行合一:

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题组一程朱理学

1.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B.佛教盛行

C.道教有了新发展

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

选BA、C两项错误,理学是在宋代才发展起来的,本体与道教无关;

B项正确,佛教在魏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展,寺院林立;

D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B.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C.提出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理”

选B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3.在鹅湖之会上与陆九渊进行了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

选B结合“水流有西东”可知,朱熹指出了理学与心学的不同;

结合“应知合处同”可知,朱熹认为二者殊途同归。

由此可知,朱熹认为二者“大同小异”。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