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632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粤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第1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 练习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赏美文

晋 祠

梁 衡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

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

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

秋来草木萧疏冷落,稀稀落落,天高水清。

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

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yǎn)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思想家。

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人。

精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又精医学。

著有《霜红龛集》等]写的“难老泉”三个字。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

“晋祠流水如碧玉”(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的句子)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

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

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

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

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二年(1087)。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

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做工精巧。

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

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

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

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

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课内挖掘】

烧脚不知痛

1938年初,毛泽东同志在凤凰山麓写《论持久战》。

在延安城内西北角凤凰山下,有一孔窑洞里的灯光彻夜通明。

这是1938年初毛泽东同志开始写《论持久战》的时候。

由于一连两天两夜没有睡觉,毛泽东同志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饭吃得更少了。

天又黑了下来,警卫员翟作军走进主席房间,给主席办公桌两头各放了一支蜡烛。

他有意把点蜡的动作放得慢慢地,想瞅个机会劝主席休息。

可是主席的眼睛根本没有离开纸和笔。

翟作军没有办法,只好退了出来。

已是半夜光景,主席窗上的灯光还亮着,翟作军给主席送来夜餐,看见主席还是不停笔地写着,就轻轻地说:

“主席,吃饭吧。

您已经两天两夜多没有睡觉了,吃完饭,睡一会儿吧!

”“你们先睡吧,我等一会再睡,工作没搞完,睡不着啊!

”翟作军见主席还没有休息的意思,就用恳求的口气说:

“主席,您身体不大好,像这样熬夜怎么行啊?

吃完饭,还是睡睡吧!

”主席微笑地说:

“好,我吃过饭马上就睡。

过了很大一会,翟作军心里想,这回,主席肯定把饭吃了。

他怕惊扰主席休息,走到主席门口,微微把门推开个缝,里边射出耀眼的灯光。

主席还是在写着,热了的饭又早凉了,仍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主席一直没有好好休息,不停地写着。

时间又过了五六天。

入夜,西北风刮得窗纸哗哗直响,人站着还冻得脚疼。

翟作军连忙生了盆木炭火放在主席脚旁。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翟作军给毛主席送水去,刚到门口,一股浓烈的破布烂棉花烧着了的焦煳味儿扑鼻而来,他赶紧跑进主席窑洞里,主席还坐在那里写着。

他弯腰一看,主席的两只脚上直冒青烟——棉鞋给火烤着了!

翟作军忙喊道:

“主席,棉鞋着火了!

主席连忙放下手中的笔,转过身来脱掉棉鞋,鞋上还冒着青烟。

翟作军几脚踩灭了火。

拿起棉鞋一看,两只鞋尖上,都烧开了不小的窟窿。

毛泽东同志这才捂着脚说:

“好痛,好痛!

主席换好鞋,望着那双烧坏了的棉鞋,哈哈大笑着说:

“怎么搞的?

我一点也没有觉得就烧着了。

”说完,又埋头工作了起来,就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给学员送礼

1938年4月1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同志向1600名陕公学员送礼,说:

“今天陕北公学开学,我应当送点礼物。

但是,我没有多少东西,只能送给你们两件礼物。

第一件,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

第二件,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毛泽东同志问道:

“你们这样的一千六百人,为什么不到别处去,而到这里来呢?

“这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这里。

“那么,共产党有什么好处呢?

你们为什么喜欢共产党呢?

……”“共产党为什么会被你们信仰,又被日本帝国主义和某些人讨厌呢?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他的特点,也就是人所不及的地方。

这特点就是:

第一,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坚持这个方向,在现在就是打倒帝国主义了,完成民主政治。

在民主政治建立以后,就要升学,升入社会主义大学,也就是走社会主义的路。

第二,有一种作风,一种奋斗的习惯。

”毛泽东同志在列举鲁艺、抗大、陕公都有各自的作风之后说:

“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

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

【课外运用】

示例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

不知不觉间,已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110周年诞辰了。

11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

但对于历经坎坷的中国人来说,又显得过于漫长。

110年中,发生了多少血泪故事,产生了多少风云人物。

然而跨过新世纪的门槛,蓦然回首,真正的传奇,仍非毛泽东同志莫属。

从一个教书匠到革命家,从人民领袖到军事天才,从“占山为王”到席卷神州、执掌国柄直至步上“神坛”、又“堕入凡尘”……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负荷,对他的评价,自然也伴随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

顶礼膜拜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主张遗忘者有之、极力毁损者有之……

实际上,要消除争论,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办法。

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作为同时代人,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又会怎样?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就不会有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不会有“官”民亲如一家的红色苏维埃,更不会有“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就不会有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不会有爬雪山、过草地的惊世之举,更不会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盖世绝唱;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就不会有来自土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不会有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更不会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果敢论断;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天安门城楼上的醒世宣言,不会有北抗南援、标志着近代以来饱受屈辱的中国敢于说“不”的壮举,更不会有“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的雄浑气魄。

毛泽东同志接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人心离散、被列强用经济直至军事手段肆意蹂躏的中国。

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中国有原子弹、氢弹守卫国门,有卫星傲视着世界,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第一次以从未有过的尊严和凝聚力,屹立在世界舞台。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持续了近百年的混乱,至少还要继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当然,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或许就不会有“文革”“右派”这些令中国人心悸的名词儿,或许也不会有文物的大破坏、知识分子的大乱离。

然而,即使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也就是被一些人给予很低评价的20年,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算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仍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了63%!

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或许这些成就也迟早会取得。

然而,我们或许却没有机会欣赏到他深邃锐利的哲学思想、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欣赏不到他过人的凝聚力和伟大品格的感染力,欣赏不到他作为“世界级”伟人的超人魅力。

“像毛泽东同志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

”巴基斯坦前总理本·

布托这样称颂毛泽东同志,“毫无疑问,毛泽东同志是巨人中的巨人。

”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则如是感叹:

“由于毛泽东同志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历史之流如黄河、长江,注定要东流入海。

然而,没有了三峡的长江、不见了壶口瀑布的黄河,又会失去多少壮丽,减少多少奔放?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智慧也是集体的结晶,然而,许多思想火花、精神火炬却是毛泽东同志独有的,正如三峡之于长江、飞瀑之于黄河!

因此,历史要感谢毛泽东同志,他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概,推动了历史的激流。

毛泽东同志也要感谢历史。

因为后来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他飞溅的思想波浪才被导入流动不息而又平静的河段,更有效率地浇灌着两岸的沃土,也使静流中的人们,有可能平心静气地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