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251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docx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

第1篇: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概况

2021年10月8日9时,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动力公司4100空分系统冷却塔内,发生一起外包施工人员随意进入冷却塔,导致氮气窒息事故,工友盲LI施救,共造成3人死亡。

2)事故原因

(1)施工单位未能正确辨识有限空间危险源,未制订或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作业人员未配备或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作业环境要求,未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3)事故发生后盲LI施救,作业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等。

3)防范措施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履行批准手续。

需经单位技术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2)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3)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

要针对作业环境的实际要求,配备足量、符合实际作业环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需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场外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及必要的施救用具。

(4)事故发生后,切忌盲目施救。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后,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呼救,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带上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以及其它一些防护措施后,方可入内施救。

切忌因救人心切,盲H入内,而导致事故伤亡人员的增加和事故的扩大。

(5)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第2篇:

氮气窒息事故案列

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21年4月15日7时50分左右,滨州市天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在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计量罐区进行检修施工时,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滨州市天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4日在滨州市工商局注册,注册资金50万元,经营范围为中央空调设备及安装,路灯、楼宇自控、建材销售,电器设备,太阳能设备销售及安装,防腐、保温、屋面防水。

从4月7日始,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开始停车检修。

天安公司4月14日上午完成了环氧丙烷计量罐盘管更换项目的施工作业。

随后,石化车间根据工艺需要向环氧丙烷讣量罐充氮并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过程中发现短节有漏点。

在16时30分左右召开的检修例会上,车间决定更换短节并由周向东、郝新坡负责安排落实。

17时30分左右,周向东、郝新坡通知刘景超,要求对计量罐内一段法兰短节进行更换。

刘景超在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就指示职工打开环氧丙烷讣量罐人孔盖,刘滨滨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乂先后中毒窒息。

其中刘滨滨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4号环氧丙烷计量罐已经充氮,罐内氮气含量过高,严重缺氧,刘景超未办理进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就指示职工打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刘滨滨未釆取相应安全措施,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死亡,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滨化集团化工公司对检修施工承包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安全评价公司在对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的安全评价报告中没有对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氮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建议,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考核。

对违章违纪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2)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深入开展检维修作业风险分析丄作,加强现场管理;

(4)选择具备资质的业务水平相对较高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本单位下一步的安全评价工作。

冶钢“1.12”重大氮气窒息事故

2021年1月1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冶钢项目部(下称十七冶)在冶钢股份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煤气管道(管径1.6m)与二号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过程中,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造成施工人员1人死亡,抢救人员2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

1.事故经过

2021年3月20日,十七冶与冶钢签订了2#380m3高炉工程总包合同协议书。

工程期限,开工日期:

2021年3月20日,竣工日期:

2021年10月8日。

因资金及其它原因的影响,使工期顺延。

为确保2021年1月16日2#高炉出铁,2#高炉项目指挥部于2021年1月11日召开专题会,会议决定1月12日1#高炉煤气管道与2#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要抓紧施工,煤气管道8小时后要恢复通气,并规定屮方(冶钢)负责管道煤气吹扫,乙方(十七冶)负责煤气管道对接。

1月12日上午8:

00冶钢煤气监护及公安消防人员按指令集结到位,9:

30高炉休风,开始氮气吹扫,11:

30经煤气防护站防护工宋华检测,煤气浓度检测合格,符合动火条件,由消防员袁才惠开出动火票。

11:

40冶钢高炉项LI部现场技术员柯显锋通知十七冶高炉项LI部现场技术员王国军,煤气管道内煤气已吹扫干净,可以动火。

于是,王国军就派方国胜、范中辉等人上到管道进行气割,12:

10左右,方国胜出现恶心、呕吐,就下到地面休息约20分钟后乂上到管道上,范中辉接着气割,5分钟左右晕倒在三通口旁,站在旁边的方国胜发现后立即扶他下来休息。

王国军看到这种现象后对柯显锋说,气割人员恶心、呕吐,是不是管道内煤气没有吹扫干净,于是,柯显锋再次喊来煤气检测人员重新测试,检测结果煤气浓度符合要求,但在上面进行焊接的周亚也出现呕吐现象,这时王国军对他们说,不要干了。

当天下午14:

45,冶钢炼铁厂副厂长项LI部副经理黃献党发现管道无人施工,于是就打电话给十七冶项LI部副经理程彪说,你们管道施工队为啥停工不干,程彪说我们的同志在管道上施工感到不舒服,是不是管道内的煤气没有吹扫干净,黃献党说,不可能吧!

我们机制公司在那边施工怎么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要不我们提供氧气呼吸器,并派人监护。

这时柯显锋从炼铁厂拿来一套氧气呼吸器,交给十七冶管道队苏传景工段长,苏传景让方国强戴上氧气呼吸器进行切割。

切割成三块(两小块是上午切割的,下午切割一大块),切割下的三块钢板均掉入煤气管道内,切割完后,方国强戴着氧气呼吸器进入管道将掉入管道内的钢板捡起,捡出两块较小的钢板后就感到人很难受,就爬出来休息,对柯显锋说,大的弄不动,留在管道内也无大碍,算了吧,柯显锋说,不行,要捡出来,大约在15:

40左右,方国强第二次进入管道内,系好绳子准备吊岀钢板,在洞口牵拉绳子的姜永刚、蔡云看到方国强倒在管道内,就喊人,此时冶钢公安处的袁才惠急忙通知守护在施匸现场的煤气防护站丄作人员,这时煤气防护站的桂卫国立即佩戴准备好的氧气呼吸器笫一个下去救人,接着煤气防护站胡年平戴氧气呼吸器也下到管道内,不到2分钟时间,桂卫国、胡年平相继晕倒在管道内。

管道外蹲满了冶钢炼铁厂的员工和冶钢消防队员全力施救,紧接着冶钢煤气防护站班长曾伏戴上氧气呼吸器系着安全绳进入管道内救人,并儿次托起胡年平未能成功,最后也昏迷了,被蹲在管道口的人员救出。

蹲在管道口救人的袁才惠、胡先蕊、郭敬等也发生轻度昏迷现象。

此时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冶钢集团公司付柏树副总经理看到事态继续发展下去的严重性,决定管口停止救人,从管道侧面切开一洞口实施抢救,大约17:

10分从管道侧面洞口将倒在管内的三人救出,迅速用救护车送往冶钢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先后于17:

40分左右死亡。

2.事故发生原因及性质

(―)直接原因

从业人员对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的氮气认识不清,盲LI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十七冶在实施管道对接施工方案设计时,对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考虑不细致。

经调查,十七冶在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中对被切割下的钢板没有考虑加焊挂位,导致切割下的钢板掉入管道内,当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内捡钢板时,没有制订特殊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2)对氮气的性质缺乏认识

氮气性质比较稳定,本身无毒,但能在密封空间内置换空气,当氮气在空气中的分压升高,则可引起窒息。

据调查,冶钢煤气防护站的职工,平时只注重对煤气(一氧化碳)的救护方法进行培训、演练,而对氮气及相关气体缺乏正确认识,以至出现紧急情况时措手不及,导致抢救时使事故扩大。

(3)氧气呼吸器缺乏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校验

对事故中死亡的三名同志使用的氧气呼吸器,事后委托鄂东南区域矿山救护队对已经使用过的三台氧气呼吸器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的结论是“依据呼吸器检查标准,判定三台AHG-2型二小时氧气呼吸器多项维护保养均不合格。

(4)未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经调查,2#380m3高炉工程总承包方十七冶,对煤气管道对接未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致出现突发事件,现场恐慌、盲H抢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因工程施工单位施工设计方案考虑不仔细,审查人员对设计方案审查不严,从业人员对氮气吹扫后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氮气的危害性认识不清,在未制定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情况下,盲LI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

3.整改措施

(-)十七冶、冶钢公司应认真吸取“1.12”重大氮气窒息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在全公司范围掀起学习《安全生产法》的新高潮,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针对性强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全公司安全生产。

(三)对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点)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消除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公司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对冶钢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刻苦训练紧急情况下救护技术,并实地举行演习,对氧气呼吸器定期进行检测校验,以确保紧急情况下正常的工作。

(5)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切实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和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做到先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

笫3篇: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讲课讲稿

1.氮气特性和危害程度分析1.1.氮气的特性

为了安全的使用氮气,就必须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在生产过程中就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避免事故的发生。

1.1.1.性质简介:

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氮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氨气、氛气、氟气、眾气和水蒸汽。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C(77.35K)o1.1.2.生

产方法:

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憎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

氮气在空分车间主要用于分子筛的再生、水冷塔中水的冷却及氧圧机的氮气置换等;氮气在全厂主要用于吹扫、置换及密封气等。

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1.2.1.窒息机理:

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烘、氛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

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

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

氮本身对人体无其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

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

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

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械至导致死亡。

1.2.2.窒息的危害性: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

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

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1.2.3.环境危害:

对环境无害。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切勿盲LI施救,必须携带测氧仪并戴好正圧式氧气呼吸器,然后再进入现场。

抢救原则为:

先救人,后救物。

先避险,后抢险。

3.预防与预警机制

各单位、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或其他任何人如果发现氮气发生泄露或氮气窒息事故,应立即报厂长、生产车间主任、综合办安环科,安环科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如果原因不明或事故不可避免,应迅速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接到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部门,一边釆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一边评估事态发展状况,做好启动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一旦确认事故发生并符合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按照相关程序,由指挥部总指挥发布指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4.信息报告程序4.1.报警方式和程序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系统为通过电话报警。

当确认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现场任何人员应立即报警,在向车间领导报告事故的同时,立即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办公室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并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指挥部接报后确认符合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总指挥下达指令,启动应急救预案,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2.信息上报

1)事故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则,逐级报告,特殊情况可越级报告。

2)信息上报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3.信息传递

事故现场笫一发现人员一一本车间领导一一应急救援队一一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

针对安全生产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圉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公司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三级:

I级响应、II级响应和1【1级响应。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如下:

II【级响应:

发生人员轻伤以下事故,事故危害程度一般、影响范围在本单位区域内、不超过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

1【级响应:

发生人员重伤事故,事故危害程度较重、影响范围在公司区域内、不超过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必要时可请求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力量支援。

I级响应:

发生人员死亡事故,事故危害程度严重,影响范围可能会超出公司范围并超过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应在启动公司应急预案【I级响应的同时,及时请求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力量支援。

达到【I[级响应和II级响应条件时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达到I级响应条件时在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的同时,及时报请上级地方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救援。

3.2.响应程序

公司应急响应的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步骤。

针对应急响应级别分步骤实施应急程序,发生III级响应和【I级响应事故时,按照公司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展开救援行动;当n级响应事故的事态不断扩大,无法有效控制时或发生I级响应事故时,应及时启动扩大应急响应,向上级地方政府应急救援机构请求应急救援。

5.3.釆取的应对措施:

5.3.1.事故的发生预报警

假设空分氮压机附近发生氮气泄漏,现场巡检人员到氮气压缩厂房内巡检,测氧仪报警并发现有人倒地,应立即退出事故现场,用对讲机向本班班长及当班车间领导汇报情况。

空分车间领导立即向厂领导、生产调度、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消防保卫部(119)报警。

报警内容:

空分厂房氮压机附近氮气泄漏,有一人窒息请求救援。

我是空分车间xxx,控制室电话是XXX。

5.3.2.启动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

1在应急中心及厂领导到达之前,现场指挥权山车间负责人指挥。

通讯联络员(1人)速到2#物流门口接引筹备处消防人员(胳膊上佩戴袖标,手里拿着小红旗,站在门口南侧,不断摆动红旗)。

②车间负责人应做的处置事项:

a.派出车间救援组。

b.停氮压机并关闭进出口阀。

c.全开屋顶通风器及轴流风机。

d.打开厂房大门及窗户。

③抢险救援组(2人)立即戴好正压式氧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对窒息人员进行抢救,将窒息人员抬到上风口安全地带,立即展开抢救(另外2人对伤员施行心脏复苏术抢救)。

④抢救方法:

a.氮气窒息者均山缺氧引起,抢救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巩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

b.救离氮气环境后必须立即给予吸氧,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在工厂中可以用正压式供氧仪给氧)。

c.若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3.3.具体要求

1当笫一发现人发现事故时,需第一时间上报当班班长及车间领导,切忌盲LI施救。

当班班长应立即组织前期事故处置。

车间主任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指挥现场救援,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事故大小、发展势态等情况组织并实施相应的救援上报工作。

2救援中心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启动救援体系,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理的指令,按现场悄况调配各对口专业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并迅速向主管上级公安、劳动、安监、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3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泄露部位和泄露大小,如能通过切断电源、停机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

不能自行控制区的,应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报告并提出抢修的具体措施。

4专业人员到达事故发生地后,要认真、整齐的佩戴好防毒防护服和面具,迅速查明现场有无人员受伤、中毒,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伤者抢救出事故现场,交医疗救护组医治。

5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态势及危害程度,要迅速作出相应的救援方案,组织调整好各专业救援队伍的协调抢险救援工作,下达救援指令,如事故救援队受阻或进一步扩大时,应向外请求支援。

⑥生产管理部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事故发生单位,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泄露部位、泄露大小和危害程度,并想尽一切办法,控制和切断危险源,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及时将查明的事故现场情况报告指挥中心,以便做出正确的救援指令。

7保卫部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事故单位,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用设岗,划分禁区,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并指挥作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疏散工作。

8医疗应急中心到达现场后,与专业消防队配合,立即展开对伤员的救护工作,并向抢险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宣传,咨询工作,将处理的伤员及时送往医院继续治疗。

9抢险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迅速抢修设备设施,消除隐患,控制险源,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6.应急结束6.1.程序终止条件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山相关负责人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6.2.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应急处置过程,对各个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公司应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

1)报警仪及个人防护用品:

便携式02检测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报警系统和消防器材:

消防栓、灭火器、报警系统。

3)通信系统:

岗位电话、无线对讲机。

4)应急电源:

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疏散指示灯。

公司成立抢险、抢修、医疗、抢救物质、供应、运输等专业救援队。

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组要加强训练,针对模拟事故进行应急演练,并加强救援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定期演练制度,实战性的综合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确保救援队伍能适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

8.培训及演练

车间制定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方案,山公司应急指挥部安排人员定期对培训及演练方案进行检查,同时落实演练的执行情况。

空分车间

笫4篇:

事故心得体会

事故心得体会

6月12日的安全事故,让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无小事”的深刻教训。

安全生产不是口号,是我们人身安全保障的唯一措施,不能因为以前的安全就忽略了以后的危险。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有麻痹大意心里。

通过这次事故的教训进行举一反三,实实在在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断累积安全知识,使我们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科室,名字

2021.6.23

第5篇:

事故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xxxx年8月31日,在我们碳素厂,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组装车间的相某等人在配合拆卸阳极导杆时,发现设备故障时并未上报,并违规操作,造成相某右大腿骨折。

此次事故的原因很多,悬链钟不可鼎,导杆受力不均匀,阳极钢爪存在内伤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还有一些主观上的原因:

安全意识薄弱站在设备上违规操作,悬链小车控制失灵后没有终止作业,员工对非拆卸位拆卸阳极钢爪的危险性认识不够。

事故发生后,合成碳素厂、公司安环部本着对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多次详细的分析,对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经济处罚,同时针对本次事故对广大员工开展了一次安全教育。

作为一名带班班长,我认识到本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也给责任人及相关人员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给个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精神伤痛。

思痛之余,我更加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有深刻的体会。

一、提高安全素质,杜绝事故发生。

本次事故的主要根源是操作工在关键时刻失去了对事故发生的可能预见和后果的意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对安全的侥幸心理。

为此,抓安全生产必须抓好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思想行为的教育和提•4

咼。

二、从多方面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体员工要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要养成专心致志抓安全的良好习惯,操作工在做到三会、四懂的前提下,还应做到五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生产的安全。

三、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

当前公司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降本增效活动,身为一线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最好的降本增效。

在工作中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还要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杜绝习惯性违章,敢于同身边的不安全行为较真。

每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只要人人都来重视安全,时刻关注安全,把安全生产铭记在心,消除任何对安全工作的饶幸心理,公司的安全工作必定能做得更好。

第6篇:

事故心得体会

事故心得体会

事故心得体会内容

安全无小事”这句警醒我们的话在12月4日这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管是运行人员、检修人员还是基层管理工作者,工作中都必须从全局出发,从细处入手,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俗话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能因为“这是小事”而放松警惕,“小事”同样要求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处理。

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安全。

针对12月4日的事故,总结得出以下儿点心得体会:

1.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流程办事。

省公司入主明星电力以来,给明星公司带来了新的管理形式和管理理念。

但我们部分职工未及时跟进,没有做到清空思想,转变观念,做事仍然存在想当然,不负责任,随意操作。

无视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根源。

制度犹如法律,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