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212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

《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多媒体音箱十五年Word下载.docx

一、中国多媒体音箱的起源

最早传播多媒体这个词,应该是1988年,到了1990年,这个概念在中国市场已经很成熟了。

多媒体(MultimediaSpeaker)在当时,涵盖的概念还没有今天这样广泛,主要就是指计算机在音频领域和用户界面图形化的扩展(还不包括图像),实际上,多媒体的原始概念的准确含义就是电脑用户界面媒体介质多样化。

最早的“声卡”是ADLIB的音频卡,起源自1989年。

但多媒体音箱问世要晚的多,用户是用什么来连接ADLIB卡作为输出的,但多媒体音箱确实是在创新推出了最早的SB卡这款真正的“声”卡之后才问世的。

世界上最早的多媒体音箱(MultimediaSpeaker),是ALTECLANSING即中文名字奥特蓝星在1991年出品的。

说起来,奥特蓝星作为世界多媒体音箱的第一品牌,在中国市场还真是灰头土脸,直到近几年,奥特蓝星才算正式进入中国(此前在国市场的产品,实际是奥特蓝星的代理所做得市场操作),在成立了亚洲区中国办事处,不过半年来做得并不好。

竞争激烈的国市场已经没有多少空间让他来进入了。

不过奥特蓝星在、这些大陆之外的大中华区市场确实搞得很风生水起

中国市场对多媒体音箱(MultimediaSpeaker)的跟进很快。

这和SB声卡进入国有关。

相比较来说,ADLIB音频卡始终没有正式进入到国,但SB声卡问世不久,就被人把水货引进了国,当然价格是很高昂的。

而正式的行货,还要等到几年后创新和四通成立的合资公司“创通”(当时创新在各地都采用了合作的办法,中国大陆是“创通”,是“创巨”),不过,当时虽然国的音箱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那些大把捞钱的HI-FI音箱企业并没有关注多媒体这个新兴的小市场,基本上是不屑一顾,这和当下HIFI企业削尖了脑袋要往里钻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时进入这个市场的先行者,大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不过这第一批先知,后来大多成了先烈。

中国多媒体音箱的始祖,既不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漫步者,也不是第一个搞出木质音箱的轻骑兵。

而是两个现在很多人都不记得的企业——迪波和国立。

这两家都是在1992年底-1993年初开始生产多媒体音箱的。

所以说,中国多媒体音箱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

这两家在当时也谈不到什么工业设计,产品的造型大都是仿效国外的知名产品的。

不过单元之类在当时国的HI-FI方兴未艾,扬声器产品如日中天的时代,而且有趣的是,从一开始这两家南派北派的始祖,就表现出南北不同风格。

多媒体音箱南派北派的区分即从一开始在设计风格、制造风格上就有很大的差异。

所谓南派,由于厂家大都以代工起家,原始投资也比较雄厚,所以产品大都以流水线产品为主,多用注塑流程,重视造型设计,但较少着意声音设计,单元选用上,比较重视使用PV、PP、CD之类适应南方温湿气候的单元。

而北派,由于多是设计师建立的小本经营企业起家,产品多为木质手工箱,造型简单,但重视电路用料,喜好使用纸盆等声音更为中性但易受气候影响的单元。

总而言之,所谓北派和南派的区别,既受厂家的经营方向影响,又受老板个人背景的影响。

更加重要的是,南派中心的的代工基地身份与北派中心的的渠道中心身份,决定了南派和北派的巨大差异。

不过到现在大厂通吃的时代,两派开始有合流的趋势了,现在很多品牌,如漫步者、惠威之类,已经很难从产品上给他们归为哪一派了。

而南北派的差异,从迪波和国立时代就开始了。

到了漫步者/轻骑兵和麦博/三诺登场的时代,这种差异达到了最高峰.

迪波开始生产多媒体音箱比国立更早一些。

而且相对来说,他留下来给人印象深刻的产品更多,特别是几年后推出的DIBO99和DIBO2000这两款对箱。

迪波的产品基本都是注塑箱,包括大2.0对箱,也是注塑的箱体。

但是在当时的标准来看,其音质真是不错。

迪波大概在1995年左右,启用了第二品牌迪霸DIBA,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迪波品牌开始淡出,换成迪霸作为主推。

相对来说,迪霸在老烧友印象中的地位就不如迪波那么不可撼动了,因为随着市场大趋势的变化,迪霸逐渐开始也做很多入门级的烂东西。

后来在1999年左右,在漫步者、麦博开始飞速上升的年代,迪霸也开始逐渐淡出零售市场,此后,迪霸实际依然在市场上存在,但是始终处于几乎和杂牌没什么区别的境地,厂方也再没用过什么力气来推动它。

中国多媒体音箱的始祖就此消失在历史中。

2003、2004年的时候,迪霸还依然存在。

在、卖得还可以,其他地方能见到的不多,有个人(在)还点名要迪波、迪霸的箱子。

但出了沪宁地区,迪霸的影响力和渠道就基本是零了。

在IT业方面是个有点奇怪的地带,很多东西自成一体。

2004年还出了些迷你音箱“LONGSONG”,中文名是“朗胜”也许有人记得,它们同属于新加坡独资企业——新捷超电子电器,主要做OEM市场,当时的“沐泽”、“八亿时空”二线品牌机的音箱和爱国者的音箱大多是它做的,缺乏渠道和宣传方面的人才。

近几年见不到了!

国立没有迪波当时的深厚背景。

他是典型的中关村小本企业。

其创始人199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靠几个人创立了这家公司。

相对来说,国立在初期没有迪波那么显赫和引人注目,其早期产品大多是些没有个性的塑料小对箱。

国立真正崛起还是在木质音箱时代来临之后,特别是我们后面要说的轻骑兵分裂时期,国立迅速崛起为北派多媒体音箱的老大,曾经一度在北方市场拥有今天漫步者一样的地位。

国立在历史上最高峰就是第一个USB音箱。

继微软第一个推出USB音箱后,国立在国第一个跟进推出了这类产品,其名气达到最高峰,不过在这之后,国立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1998年以后,随着漫步者和轻骑兵的迅速上升,国立的国零售市场开始萎缩。

它在当时和很多多媒体音箱厂商一样,开始转向OEM等其他业务(典型的就是麦博和三诺,当时他们也完全退出了零售领域专供O单),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国立彻底干净的从零售市场退了出去。

以致几年后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几个人还知道这个牌子了。

2005年底开始,国立开始尝试重回零售市场,不过冒了几个泡之后,发现今天的市场今非昔比,没有麦博之类那样的宣传资金支持,重回市场几乎已经不可能。

所以又缩了回去。

现在已经一年多没有再听说国立的动静了。

听说情况很不好。

估计这个北派音箱的始祖,今后也将难以见到了。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大明星们出厂了——特别是著名的传说:

北派三强的恩怨。

漫步者、轻骑兵、冲击波。

这三家加上创新在1999-2003年之间,几乎垄断了国70%以上的零售市场。

实际上一开始漫步者是北派三强中最弱的一个,能够做到今天的规模,颇有值得研究之处。

在麦博和JAZZ登上舞台之前,很长时间里,南派多媒体音箱始终是一些没有设计没有个性的小杂牌在你撕我咬,不过那个时候市场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产能增长的速度,所以大家还算是相安无事。

相对来说,在1993-1997之间的那个时期,多媒体音箱领域,真正吸引人目光的,还是北派的厂商。

不管是产品,还是里面的恩恩怨怨。

1993-1997年之间,中关村大量诞生了一批多媒体音箱厂家,像也曾经一度很有名的“超音速”、“狂人”,当然,这和多媒体音箱(MultimediaSpeaker)的门槛很低有关,不管是技术门槛还是资金门槛。

实际上,那个时候也正是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中关村本土企业大爆发的时候,这里面不少人成了先烈,也有不少如雷贯耳的名字从这时候开始起步。

军在同一个时候喊出了“我不能一辈子给别人创造价值”,放弃了辉煌的小太阳键盘开始做自己的爱国者键盘,而军的同班同学夏春秋,则开始筹备一个叫清华华天的企业,也就是今天的九州风神。

这里面就有后来在21世纪初一统市场的北派三大品牌:

二、三强并立

很多人隐隐约约都知道,这三家历史上是有关系的,但是有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知道。

相关当事人也讳莫如深。

笔者就当年的记忆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来说一说。

细节处由于笔者也并非当事人,可能不一定对,但大体过程上,应该是不错的。

轻骑兵最初的创始人,就是今天轻骑兵的董事长程建军以及漫步者董事长文东,以及漫步者的另外两个老板文生与肖敏(据说:

文东是大学老师,肖敏是他的学生。

1995年主要因为答应的分红没有兑现,导致二一肖才从轻骑兵出走。

后来文生也从漫步者出走,但没再做多媒体音箱)。

这几位自理工大学出来以后,创立立了最早的轻骑兵,于1994年推出了最早的木质2.0音箱RDS-1000。

但是后来由于至今我们不清楚的分歧,二一肖自轻骑兵出走,并于1996年注册了漫步者品牌。

轻骑兵则属理工大学下属的中北高科机电公司的产品品牌。

冲击波则又是另一回事。

建立冲击波的这一群人,最初是轻骑兵的总代理。

也是轻骑兵最大的代理。

简单的说,冲击波的前身,和轻骑兵之间的关系,就有如今天雪马与漫步者的关系。

在轻骑兵发生分裂的时候,冲击波也另起门户,建立自己的独立品牌来生产音箱。

老实说,创始人不同身份,真的是大大带入了这三家企业的风格里,使得同样的北派风格下,这三家在经营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

轻骑兵是这里面资格最老的,也是唯一的国企。

它的产品直到今天整体上依然偏保守,可以说,轻骑兵是现在还唯一可以明确归为“北派”的品牌了。

而从市场反应来说,轻骑兵的反应动作总是显得缓慢,直到今天依然不能完全摆脱。

这一点使得轻骑兵历史上不断出现创造了机会却又放过的情况。

后来轻骑兵的地位被后起的漫步者超过并非没有原因。

不过轻骑兵作为资历最老的厂商之一,又背靠大学的资源,在产品设计方面依然有很强的力量,渠道力量在业也数一数二,所以即便在轻骑兵最低潮的时期,也依然是别人不能轻视的一个品牌。

而漫步者的三个创始人,是以搞设计起家的。

所以从历史来看,漫步者的绝对设计能力,也许并非很强,但他有很强的设计前瞻性,总能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及时拿出合适的产品,这点确实罕有能比。

像历史上,创新在国推出2.1音箱后,漫步者是麦博之后第二个推出此类产品的国品牌,而轻骑兵推出B1三分频音箱后,漫步者是第一个跟进的,并且利用轻骑兵产能不足缺货的实际迅速成为了此类产品的第一品牌;

后来的独立功放、中高档2.0更不用说了。

难怪有位业的资深朋友说过“不是漫步者太强,而是别人犯了太多的错误,而漫步者总能抓住这个机会”。

而冲击波则是一群渠道商起家,所以论渠道能力,冲击波实际上是这三家中,可能也是国最强的。

不要看冲击波现在已经不起眼,但是直到2003年为止,冲击波的渠道依然不亚于漫步者的规模。

实际上,在冲击波问题重重的今天,依然是僵而不死,和超强的渠道能力有很大关系。

不过也正因如此,冲击波对自己的渠道能力太有自信,也太依赖渠道和轻视设计与宣传,所以历史上冲击波却曾强大一时,但最后却留不住设计和宣传方面的人才。

像业几个著名的设计师,原本就是出身冲击波,却终于弃他而去,到2002年以后,已经明显可以看出冲击波在产品设计上与漫步者和轻骑兵的差距。

而历史上,2003年是冲击波最后一次在宣传上发力,当时出身自公关业的媒介经理辞职后,冲击波就此从媒体上彻底消失了。

有位朋友说过一句极为刻薄的话,但我觉得相当有趣——“冲击波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成功的把自己从一个一线品牌做成了二线品牌”。

这句话我觉得可以很好的概括了冲击波在产品和宣传上的失败。

漫步者和轻骑兵,我们后面还要不断提到。

下面,先来整体说一下冲击波的兴衰,因为后面提到的机会不会太多了。

到现在还记得之前冲击波的红色恋人和那款号称子弹锥低音单元的东东。

那是最早的以子弹锥作为宣传卖点的箱子吧?

相位锥(冲击波当时叫子弹锥)、防弹布低音,这都是冲击波最早搞出来的宣传点,冲击波在2000年之前,确实各方面都和漫步者、轻骑兵鼎足而三的。

但从2001年以后,维卡的心开始不踏实,关注点往什么汽车、地产之类的转移,冲击波才开始设计与宣传一落千丈,渠道一枝独秀的。

最早想买的第一对箱子其实就是那款子弹锥,不过商家不给试听,可惜啊。

冲击波有防弹布么?

只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