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410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

《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做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docx

精做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试题君之大题精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答案】论题:

近代中国的反抗与探索

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的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

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

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2.(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答案】示例:

集中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3.(2015年江苏卷•节选)甲午之役,民族之殇。

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

“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

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

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

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

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

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

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

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

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

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

日军受降。

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

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答案】

(1)特点:

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原因:

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危害: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4.(2017年河北唐山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

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此你如何理解?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4.【答案】

(1)观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

理解:

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预示新的经济形态将会出现;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2)直接影响: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间接影响:

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观点: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5.(2017年湖南长沙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

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的特点。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资政新篇》的看法。

5.【答案】

(1)向西方学习,如创立拜上帝教,提出《资政新篇》;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如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等。

(2)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行。

原因:

本身的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实现;战争环境,不能实现。

(3)《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但《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不利的战争环境,在

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

6.(2016年湖北孝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收到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

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用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

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中共在抗战中所经历的一切,再清楚不过地印证了外力介入的作用。

只不过仅仅有外力的作用还不够,没有当权的国民党始终坚持抵抗,只靠两三万地处穷乡僻壤、缺吃少穿、枪弹奇缺的中共军队,要想在战争期间顺利恢复、发展和准备自己的力量,同样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没有毛泽东这样精明且决断力极强的领导人,共产党也一样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一个

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如果按照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多数领导人的意愿,以及共产国际“抗日高于一切”的方针,把中共军队投入到作战中去,而不是按照他坚持的那样,把军队分散到敌后农村中去,最终的结果亦可想而知。

——摘编自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力介入”的典型表现与作用,简析抗战中共产党实力大增的原因。

6.【答案】

(1)变化:

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变为军事援助。

影响:

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物资匮乏的问题,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表现:

美国轰炸日本,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作用:

推动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原因:

国民党正面战场顽强阻击日军;共产党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毛泽东个人的精明与决断。

(2)问,第一小问结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直接因素作答;第二小问从其对抗日战争进程的影响这一角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没有当权的国民党始终坚持抵抗……最终的结果亦可想而知”等信息,从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共产党的敌后抗战以及毛泽东的个人因素等角度概括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二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高第《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

(1)材料一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

材料一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思考:

继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7.【答案】

(1)态度:

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原因: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

(2)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8.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阅读以下有关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

“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道光二十一二(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

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

彼族实能觇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于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于紧要数处。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