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60793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6、本项目工程勘察报告和纵、横断面测量资料;

7、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及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1.3执行工程初步设计意见批复情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建设规模和内容:

本次某某道路排水工程西起临空南路,沿线与福乐路相交,东至临空中路,施工全长1074.386m,规划路幅宽20m,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标准横断面布置为12m车行道+2×

4m人行道。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某某道路排水工程的道路、排水、给水、电力、通信、照明工程等。

执行情况:

本次设计严格按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

1.4工程范围、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1.4.1工程范围

拟建某某道路工程南起于临空南路,北止于临空中路,路线全长522.297m,红线宽为30m。

设计范围为临空南路至临空中路段平交口,且两平交口均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起、止里程分别为K0+000(坐标:

X=3406542.1156,Y=525360.5667)、K0+522.297(坐标:

X=3407038.1078,Y=525524.2310)。

施工起点(X=525364.515,Y=3406554.081),施工止点(X=3407034.946,Y=525523.127)。

标准断面形式为:

红线宽30m=4.0m(人行道含树池)+3.5m(非机动车道含树池)+15.0m(行车道)+3.5m(非机动车道含树池)+4.0m(人行道含树池)。

1.4.2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道路、交通、排水、给水、电力、通信、照明、绿化工程等。

2工程主要建设条件

2.1场地地形地貌、气象情况

拟建道路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境内,路线起点位于临空南路,自南向北布展,终点接临空中路,附近路网大部分形成,交通较为便利。

拟建道路沿线主要为剥蚀堆积垄岗状平原地貌,沿线地形起伏较小,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地面标高一般在23~25m,相当于长江Ⅲ级阶地。

黄陂区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一般1100~1450mm,雨水多集中在4~10月份,约占全年雨量84%~88%。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达2262.0mm,最少仅657.1mm。

季节降水分配不均,夏季雨量最多430~530mm,占全年雨量36%~45%。

多年平均器皿蒸发量1447.9mm,绝对湿度年平均为16.4毫巴,湿度系数0.90,大气影响急剧深度1.35m。

区内4~7月盛行东南风,其余月份多为北风和东北风,最大风速29.6m/s,风向西北,最大风力10级。

大风以4月最多,9、10月最少。

2.2沿线周边环境、控制性建筑、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2.2.1沿线周边环境与建筑情况

某某道路排水工程起终点现状为已修建城市道路,拟建道路两侧为房建施工区域。

2.2.2沿线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拟建道路勘察范围内未发现管线、障碍物等不利埋藏物分布。

2.3工程地质

2.3.1地质构造

勘察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准地台的四级构造单元武汉台褶束以西与江汉平原(断陷)的东北部的交接地带。

江汉平原(断陷)是在古老变质岩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生代盆地。

在白垩~第三纪红色沉积盆地之上,又堆积了一套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组成江汉平原广泛分布的第四纪沉积物,项目区内地质构造行迹被第四纪沉积物全部覆盖,成为隐伏构造,附近无活动断裂经过,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2.3.2场区地层结构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野外地质调绘与钻探成果,拟建道路沿线出露及揭露的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类(Qml)和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Q2al+pl)成因粘性土层及粘性土夹砾石层。

根据地层时代由新到老的顺序,对勘察区内的地层进行分述而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主要为素填土,道路沿线均有分布,黄褐色为主,松散状,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石及砖块,局部夹较多建筑垃圾,均匀性较差,堆填年限小于1年。

2.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2al+pl)

该层在拟建道路沿线广泛分布,为河流冲洪积形成的松散堆积层。

上部主要为褐黄色、棕红色粉质粘土及粘土,以硬塑状为主,局部经水泡作用呈可塑状。

具网纹状结构,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水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石及针铁矿等,结构紧密。

局部夹石英质砾石。

局部具弱膨胀性。

下部为粘土夹砾石层,由棕红色、灰白色粘土及砾石组成,具二元结构特征,砾石含量20-25%不等,成分为石英及脉石英,分选较差,粒径一般在3~40mm,多呈圆棱状。

砾石空间分布不稳定,常呈透镜状零星分布,局部富集较多卵石。

地层主要特征表

地层

编号

名称

年代

成因

层厚

(m)

平均厚度

层顶

标高

颜色

状态

湿度

岩性特征

素填土

Qml

0.8

4.4

2.3

24.19

25.29

黄褐

松散

湿

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碎石及砖块,表层含植物根茎,均匀性较差。

堆填年限小于2年。

沿线均有分布。

②-1

粉质粘土

Qal+pl2

2.6

5.4

4.0

21.56

23.42

黄褐褐黄

可塑

饱和

土质不均,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手按轻微变形。

线路区仅局部分布。

②-2

粘土

最大揭露厚度

9.3m

18.96

23.61

褐黄棕红

硬塑

局部夹白灰色,含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及高岭土团块,局部含少量石英质砾石。

该层在道路沿线均有分布。

②-3

粘土夹砾石

4.7m

16.39

19.37

灰白褐黄

可~

局部夹棕红色,土质不均,局部含约20%的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粒径2-30mm不等,多呈圆棱状,局部富集较多卵石。

线路区局部分布。

2.3.3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

1.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武汉市区域地质资料,拟建道路范围内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本次勘察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采空区、滑坡、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道路建设。

2.特殊性岩土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拟建道路范围内的特殊性岩土有人工填土和膨胀性土。

3.人工填土

道路沿线广泛分布人工类填土,局部地段为临时堆弃土,厚度变化较大,主要由粘性土新近回填而成,未经压实或稍作压实,没有达到路基土的压实要求。

沿线人工填积层分布情况见表2.8.2-1。

沿线人工填积层分布情况表

路  段

层号

厚度(m)

层顶标高(m)

层底标高(m)

回填年限

K0+000~K0+522.297

0.8~4.4

24.19~25.29

20.89~23.61

小于2年

4.膨胀性土

道路范围内老粘土为第②-1层粉质粘土和②-2粘土,根据本次勘察所采取的5组样品的试验成果,其自由膨胀率为13~49%,其中自由膨胀率小于40%的样品有3组、大于或等于40%的样品有2组,说明拟建道路范围内老粘性土普遍具弱膨胀性。

2.4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

2.4.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拟建道路沿线:

①无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

②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因此道路沿线场地稳定。

①场地稳定;

②土质较均匀、密实,地基稳定性较好;

③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很小;

④地形相对较平坦,排水条件较好。

因此道路沿线场地适宜道路工程的建设。

2.4.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拟建道路地处Ⅲ级阶地,现状地形较为平坦,起伏较小,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的土层状态有可塑和硬塑,厚度变化较小,坡度小于10%,属较均匀地基。

2.5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本次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成果,拟建道路沿线主要分布有人工填土(Qml)层和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Qal+pl2)层。

拟建道路上部为素填土,厚度变化较大,建议进行换填或压实处理,对厚度大于3m的素填土进行强夯或复合地基加固处理;

并建议对设计路面表层的膨胀土(②-2层老粘性土)进行掺灰改良处理。

2.6水文地质条件

2.6.1地表水

拟建道路范围内地表水不发育,勘察期间,仅局部坑洼处有少量积水。

根据本次勘察在拟建道路西侧约300m附近水沟所采取地表水样分析成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12.2.5条判定,拟建道路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2.6.2地下水

拟建道路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1.30~1.80m,相当于标高22.56~23.99m。

水位、水量与地形及季节关系密切,并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水量总体较为贫乏。

地下水对工程一般影响较小,施工时可及时抽排疏干处理。

2.6.3地表水及地下水腐蚀性判定

根据本次勘察在LK5(K0+331)钻孔所采取地下水样分析成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12.2.5条判定,拟建道路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2.7场地地震效应

拟建场地超出了《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的范围,因此不进行地震小区划分。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

武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设计特征周期均为0.35s,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

拟建道路可按六度设防;

排水管涵均属标准设防类,按六度设防。

3设计技术标准

3.1主要采用的规范

3.1.1道路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无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