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583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文档格式.doc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文档格式.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文档格式.doc

1、了解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

1、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教学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学法指导

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课文

1、相关知识介绍

2、作家简介

3、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1)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

用四字短语概括。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一)胡屠户形象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

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了哪几种形式?

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1)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2)夸张

(3)直接写实

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

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二)乡邻们形象

还有乡邻们的变化,虽然没有明确地写,但是可以从范进一家的遭遇去推知。

邻居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三)张乡绅形象

1、中举以后的范进终于出人头地,一扫过去的懦弱潦倒,逆来顺受,连张乡绅也来拜访他了,看看张乡绅前后有何变化?

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他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四)范进形象

1,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在士林中算不算是老实人?

从哪里看出来他不是老实人?

(1)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在疯疯癫癫,昏昏沉沉之中,唯独记得考中了第七名,刻画出了这个人物满脑子都是什么?

明确:

为了功名利禄,神魂颠倒的形象,他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还从哪一点性格中看出他不是老实人?

(2)虚伪

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喊胡屠户,中举前是“岳父”,中举后是“老爹”。

四、主题总结:

我国科举制度古已有之,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记载始于汉代。

以下各朝,在这基础上,或继承,或变化,但大体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

下面只就清代的科举制度加以简单的叙述。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后称为生员。

儒学(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和孔庙在一起,称为学宫。

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

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的著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除了《儒林外史》,仅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和《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

学生联想回顾相关知识

《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年间。

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

作品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的图。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左边问题。

学生批注理解内化

教(学)后记

评价:

评价等级:

优()良()中()差()评价时间: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