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029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块测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二)

Ⅰ卷模块测试(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

图1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C.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丁地迁出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2.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最多B.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丙地就业机会最少D.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图2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

读图回答3-4题:

图2

3.2000~2020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       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4.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老龄化现象加重           D.人口大量外迁

5.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地区的开放程度

6.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C.人类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能力有限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图3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7-8题:

7.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8.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乙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图4是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完成第9-11题:

 

9.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不适合建设为城市的是

A.a  B.bC.c  D.d

10.在该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交通C.水源D.政策

11.该地的瓜果品质优良,主要得益于当地

A.先进的种植技术  B.肥沃的土壤  C.适宜的气候  D.丰富的劳动力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5回答12~13题:

12.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

13.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读图6“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有关。

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a、b、c曲线分别表示

A.地租、运费、劳动力成本

B.运费、劳动力、地租成本

C.地租、劳动力、运费成本

D.运费、地租、劳动力成本

15.某工业需要综合考虑地租、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6.从主导因素看,③地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服装厂B.糕点厂C.乳制品厂D.炼铝厂

近几年,山东、河北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为京津地区提供大量蔬菜。

据此回答17-19题:

17.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8.影响山东、河北大力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市场需求   C.气候条件好   D.土壤肥沃

1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20.读图7,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工厂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C.钢铁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

D.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图8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划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若图中显示工业为该地区主导产业,其中受市场区位影响明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图9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C.地形     D.土壤

2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C.果园     D.菜地花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图10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5-26题:

25.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

26.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图11中M为市场城市,N为原料供给地,以市场M或原料N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等值图。

读图回答27-28题:

27.当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则工厂可能是

A.炼铝工业       B.电子工业    

C.家具制造工业     D.蔗糖工业

28.若原料的运费(吨/公里)是产品运费的1/2,原料利用率为70%,在布局工厂时,下列位置最合适是 

A.a   B.b   C.c   D.d

图12是我国某老工业区,区内有钢铁厂、造船厂、火电厂、化工厂等大型骨干企业。

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化工、钢铁、造船、火电

B.火电、钢铁、化工、造船

C.造船、火电、化工、钢铁

D.钢铁、造船、火电、化工

30.图中①指向③的箭头表示

A.向其提供能源B.向其提供资金C.向其提供原料D.向其提供技术

图13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1-32题:

31.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产量高,商品率低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科技D.市场

图14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①石油化工工业②钢铁工业③机械工业④有色冶金工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4.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②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

③利于集中治污

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晋江是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据此回答35-36题:

35.晋江以制鞋业闻名天下,影响制鞋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B.生产技术C.市场D.原料

36.下列工业地域与晋江的发展模式基本一致的是

A.德国鲁尔区B.美国东北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地区

C.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D.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图15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回答37-38题:

37.适合航空运输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8.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B.铁路

C.河运D.海运

读图16,完成第39-40题:

3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条件最好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4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最容易

发生泥沙淤积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图17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

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41-42题:

41.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D.乙、甲、丁、丙

42.关于李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李村的人到Ⅲ地购物的概率大于Ⅱ地,

因为距离Ⅲ地近

B.Ⅱ地的商品等级比Ⅲ地高、品种比Ⅲ地多

C.李村到Ⅱ地的交通可能比较便利

图17

D.李村是属于Ⅲ地的一个村

图18为我国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43-44题:

43.图中a、b、c分别表示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44.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

①循环型②高消耗

③生态化④可持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回答45-46题:

45.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46.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

图19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47-48题:

47.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

牧业

D.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

农业

48.关于三种地域类型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地域类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B.甲、丙地域类型农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大

C.乙地域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

D.丙地域类型农业的产品运输最方便

49.读图20,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50.图21的各城镇中最有可能发展成级别最高的城镇是

A.QB.P

C.MD.N

Ⅱ卷水平测试(50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0分,请在答案卷规定区域内用黑色水笔作答。

5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1:

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2:

该地区相关气候资料。

气温(℃)

降水(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5.5

28

50

175

1450

(1)该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2分)

(2)该地域类型农业需大量投入。

(1分)

A.科技B.资金C.劳力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