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70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docx

某煤矿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文档

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佳兴煤矿

材料斜井、1号风井

 

 施工组织设计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佳兴煤矿

日期:

二○一○年七月一日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4

1.1  前言…………………………………………………4

1.2编制依据……………………………………………4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6

2.1工程概况……………………………………………6

2.2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6

2.3巷道工程概况………………………………………13

第三章   巷道施工方案及支护………………………14

3.1施工方案的选择……………………………………14

3.2支护设计……………………………………………15

3.3支护工艺……………………………………………15

3.4  巷道工程施工顺序………………………………24

第四章 巷道施工工艺…………………………………27

4.1作业方式……………………………………………28

4.2工艺流程……………………………………………28

第五章巷道施工生产辅助系统…………………………34

5.1运输提升系统……………………………………34

5.2压风系统……………………………………………35

5.3排水系统……………………………………………35

5.4通风系统……………………………………………35

5.5供电系统……………………………………………37

5.6供水系统……………………………………………38

第六章巷道正规循环作业与劳动组织………………42

6.1劳动组织……………………………………………42

6.2正规循环作业………………………………………44

第七章  巷道综合进度计划……………………………47

7.1   综合进度计划……………………………………47

7.2  工期保障措施…………………………………49

第八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52

    8.1  质量目标………………………………………52

8.2  质量保证体系………………………………………53

8.3  质量保证管理职责…………………………………56

8.4  质量保证措施………………………………………59

第九章  安全技术措施…………………………………62

9.1   通用部分…………………………………………62

9.2  掘进部分……………………………………………62

9.3  一通三防部分………………………………………66

9.4  机运部分……………………………………………68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78

第十一章  分项工程技术措施…………………………82

附件一   供电安全

附件二   运输设计

材料斜井、1号风井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前言

(前面省略矿井说明)为了加快矿井开拓,保证矿井生产部署,加快矿井早日投入生产的时间,决定进行材料斜井、1号风井的施工工程。

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统筹安排该项目的施工,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1.2 编制依据

1.2.1由佳兴煤矿提供的本项目设计图纸和文件。

1.2.2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施工技术规范:

1、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2、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3、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

(1)《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300-2001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3-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0-84

(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0)《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4、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规定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HJ33-86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7)《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GB/TI10054-88

(8)《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9

5、其他需要执行的法规标准和规范规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3)煤矿安全建设规定;

(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6)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

(7)有关采矿、建井、建筑工程手册

(8)2010′版《煤矿测量规程》;

(9)佳兴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佳兴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糯木村西部,行政隶属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管辖。

矿井距竹园镇20km,矿区内有简易公路直达,距茂竹公路3km,距富源县城73km,距曲靖市79km,交通较为方便。

2.2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2.2.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本井田位于恩洪7-2井田北端,8井田南端交界处。

矿区属中高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主要山脉延北东向展布,地势为南西高,北东低,最高为矿区中部的小石岩山顶,标高2284.86m,最低为矿区北东侧边界附近的糯木河源头,标高1925m,一般标高在2000—2200m,相对高差361.84m,一般高差为200m。

2、气象条件

本井田属亚热带高原型暖湿气候,干湿季节明显,春旱突出,冬季明显。

据富源县气象站1992-2008年资料:

气温:

年平均气温13.5℃,日最高气温32.9℃,日最低气温14.1℃。

降水量:

历年最大降水量741.6—1213.3mm,平均年降雨量1078.5mm。

降雨多集中于5-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65-86%。

蒸发量:

日最大蒸发量16.5mm,多集中于4-8月,占全年蒸发量63%-68%。

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1-9.8倍。

风:

年平均风速2.8-3.3m/s,每年3-6月份风速最大,次数也最多,时间最长的日数3.3-7.9天,最大风速15 m/s。

多为西风、西南风。

根据国标GB18306-2001图A1,该地区地震烈度属6度区,矿区应按相应烈度进行设防。

2.2.2地层

    1、本区内出露的地层自老至新主要有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B)龙潭组(P2L)三迭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等。

煤系地层为龙潭组地层厚度215-235米,一般厚228米分三段分述如下:

1.龙潭组第一段(P2I1):

厚60—95m,上自16煤层底板,下至玄武岩顶板。

以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为主,局部含较多植物碎屑,碎片化石;含煤8—16层。

上部夹菱铁质泥岩薄层,中下部夹紫红色粉砂质泥岩薄层;底部夹2—3层灰白色铝土质岩泥。

2. 龙潭组第二段(P2I2):

厚49—57m,一般厚53m,上自C9煤层底板,下至C16底板。

以浅灰、浅黄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煤为主,在粉砂质中见有少量的炭质纹层,夹菱铁质泥岩薄层及透镜体;局部含较多植物碎屑、碎片化石;含煤7—10层。

3. 龙潭组第三段(P2I3):

厚96—110m,一般厚100m,上部以浅黄、黄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夹细砂岩薄层,局部夹蠕虫状方解石;顶部0.2.m为灰绿色泥岩,中下部以黄绿、黄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薄层,底板2—5m为泥质粉砂岩,含较多的;腮类动植物化石及植物碎屑化石。

4.飞仙关组(T2f):

本区出露不全,厚大约280 m。

5.第四系(Q):

厚约0—10m,主要分布于沟谷及缓坡地带。

由冲积、坡积和残积物的砂砾、粘土组成。

附:

区域地层表  表1-1

区域地层表                      表1-1

时代

地层厚度

厚度(m)

岩性简述

Q

第四系

0-10

为坡积物、残积物和冲积物与下伏各地层不整合接触。

T1Y

永宁镇组

76-875

为灰色灰岩、白云岩夹粉砂岩、紫灰色细砂岩。

T1F

飞仙关组

286-864

为紫--紫红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

T1K

卡以头组

90-137

为黄—黄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及少量泥岩。

P1L

龙潭组

215-235

为灰—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P2B

峨眉山

玄武岩组

65-597

以暗绿色杏仁状玄武岩为主,夹凝灰岩薄层。

2.2.3煤层

1.煤层

      该区含煤地层为二迭统龙潭组,一般厚228m,含煤25—30层,煤层纯厚16.75m,含煤系数6.75%;在8井田,内8、9、13、16煤层为稳定煤层,其余煤层为较稳定或不稳定煤层;在7—2井田内8—9煤层为稳定煤层,13、16为较稳定煤层。

C11大部可采,C7、C15局部可采。

煤层中C8、9、11、13、16五层总厚度8.35m,C7平均厚1.0m局部可采,C15不可采,边缘局部可采。

底部C17以下各煤层含硫量>3.0%。

2.可采煤层

本区含稳定可采煤层4层,即:

C8、C9、C13、C16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两层,,即C7 、C11煤层,特征及变化规律如下:

C8煤层:

黑色,粒状及碎块状,煤质较好,显层状构造,风化后呈粉末状。

该煤层位于P213地层的下部,煤层厚1.05—1.60m,一般厚约1.25m,单一,厚度在走向或倾向上变化不大,规律较明显,为稳定煤层。

C9煤层:

黑色,粒状及碎片状,煤质较好,显层状构造,风化后呈高岭石泥岩,结构为1.60<0.10>0.20<0.06>0.10<0.04>0.20m,厚度在走向或倾向上稳定变化不大,规律较明显,平均厚度2.3m,局部地段受断层影响煤层增厚,为稳定煤层。

C13煤层:

褐黑—黑色,呈碎块状,色煤质较好,显层状构造,风化后呈粉末状。

该煤层位于P211地层的中部,煤层厚1.18—1.85m,一般厚约1.50m,单一,顶底板为灰色泥岩,厚度在走向或倾向上有一定变化,但规律较明显。

为稳定煤层。

C16煤层:

褐黑—黑色,粒状及碎片状,煤质较好,显层状构造,风化后呈粉末状。

该煤层位于P212地层的底部,煤层厚1.23—2.80m,一般厚约1.65m,下部含夹矸2层,上层为灰褐色粗晶质高岭泥岩,下层为灰色泥岩,结构为0.20<0.05>0.20<0.30>1.30m;厚度在走向倾向上有一定变化,但规律较明显。

为稳定煤层。

(见表4—1)

煤层在东北部、中部和北西的块段比较完整,南部和东南、西南的块段北切割严重。

煤层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东向西变厚,煤层倾角7—150,平均110,煤的容重1.3—1.4吨/m3。

2.2.4水文地质

1、矿区处于糯木河分水岭地带,地表水及地下水由南向北排泄于北西侧的糯木河,流入块择河进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

区内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

2、本区属高原季风气候,大气降水是各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在沉积岩型碎屑岩(P2L、T1K、T1f)分布区、在松散岩层(HP、Q)分布区,大气降水沿孔隙渗入地下,迳流于(P2L、T1K、T1f)层状岩层的孔隙中,在地处低洼处以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