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999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孔子世家》载: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

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③献诗说。

在周代的时候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刺,是有史籍考正的。

当时因为天子为了“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五.什么是四家诗?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亡于西晋;

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亡于三国魏时;

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亡于南宋之后;

“毛诗”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

六.《诗经》的思想内容:

1)描写爱情与婚姻的诗篇,凡属恋爱生活中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些诗歌里得到了表现,洋溢着真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比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关关睢鸠》,《邶风》中的《静女》,《卫风·

邙》等。

2)反映劳动和生产的诗篇,《周南-芣苡》,《周南-葛覃》,《豳风-七月》。

3)反映剥削和压迫的诗篇,《王凤-葛藟》,《邶风-北风》,《魏风-硕鼠》,《小雅-苕之华》等。

4)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的诗篇,《豳风-东山》,《秦风》中的,《小戎》,《无衣》,《小雅》中的《采薇》,《六月》等。

5)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小雅-正月》等。

6)古老的祭歌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诗,《周颂》中的《振鹭》,《有客》等。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1) 

 

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始。

3)纯朴优美的语言。

4)复迭的章法,四言句式及押韵的作用

八,楚辞体: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

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

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

《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楚辞》中的一篇,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九歌》是《楚辞》篇名。

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

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

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九章》: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9篇);

《招魂》,共23篇。

九,《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运用神话传说以驰骋想象。

3.发展了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4.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

十,《离骚》的思想内容1.提出“美政”的理想,要求政治革新。

2.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

3.坚持正义,反对奸邪,表现出“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十一,1.《国语》: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2.《春秋》:

儒家经典之一。

编年体春秋史。

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战国策》: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4.《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

它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

十二,春秋笔法:

以君臣父子的伦理大义为标准,通过斟酌文辞的方法来褒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达到微言大义,暗喻褒贬的效果,这种写法成为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

十三,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

春秋末期:

《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

《论语》:

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

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第二阶段:

战国中期:

《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阶段.《孟子》:

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及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

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第三阶段:

战国末期:

《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

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韩非子》:

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十四,《老子》、《论语》和《墨子》理解:

1.老子及《老子》简况。

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

先秦时流行孔子曾问学于老子的说法。

《老子》产生不晚于战国中期,是老子的后学所记,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文学价值。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

A:

.形象化的说理。

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B: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2.孔子及《论语》简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

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成书最早也应于春秋战国之际。

《论语》的文学特点。

《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

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3.墨子及《墨子》简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

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子》的文章特点。

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B:

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墨子》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

4.《孟子》:

孟子生平及思想。

孟轲,邹人。

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

《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雄辩色彩A.把握对方心理,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

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

《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揠苗助长”(《公孙丑上》)等。

5.《庄子》:

庄子生平及思想。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

《庄子》52篇,今存33篇。

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庄子》寓言特色。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

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

《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一.奇幻谲诡的想象,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

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描摹之能事。

四.谐趣和讥刺横生。

如《秋水》“鸱得腐鼠”。

6.《荀子》和《韩非子》。

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

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

《汉书。

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

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

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

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

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

如“买椟还珠”等。

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十六,三表法:

所谓“三表”,即《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认识事物,判断是非的三项标准:

一要“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是写文章立论要有根据,这个根据要从古史与先圣事迹言论中找,持之有据,不发空言;

二要“下察百姓耳目之实”,强调文章必须求证于现实,要有人民生活经验做依据;

三要“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要求文章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要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

《墨子》强调“三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