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献诗说。在周代的时候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刺,是有史籍考
2、正的。当时因为天子为了“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五什么是四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亡于西晋;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亡于三国魏时;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亡于南宋之后;“毛诗”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六诗经的思想内容:1)描写爱情与婚姻的诗篇,凡属恋爱生活中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些诗歌里得到了表现,洋溢着真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比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关关睢鸠,邶风中的静女,卫风邙等。2)反映劳动和生产的诗篇,周南-芣苡,周南-葛覃,豳风-七月。3)反映剥削和压迫的诗篇,王凤-葛藟,邶风-北风,魏风-硕鼠,小雅-苕之华等。4)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的诗篇,豳风-东山,秦风中的
3、,小戎,无衣,小雅中的采薇,六月等。5)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 小雅-正月等。6)古老的祭歌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诗,周颂中的振鹭,有客等。七,诗经的艺术成就1) 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始。3)纯朴优美的语言。4)复迭的章法,四言句式及押韵的作用八,楚辞体: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
4、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楚辞中的一篇,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
5、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9篇);招魂,共23篇。九,离骚的艺术成就:1.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运用神话传说以驰骋想象。3.发展了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4.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十,离骚的思想内容1.提出“美政”的理想,要求政治革新。2.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3.坚持正义,反对奸邪,表现出“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十一,1.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
6、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2.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3.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
7、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4.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十二,春秋笔法:以君臣父子的伦理大义为标准,通过斟酌文辞的方法来褒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达到微言大义,暗喻褒贬的效果,这种写法成为春秋笔法
8、。春秋三传: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十三,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墨子: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孟子 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阶段 .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及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 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
9、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十四,老子、论语和墨子理解:1.老子及老子简况。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先秦时流行孔子曾问学于老子的说法。老子产生不晚于战国中期,是老子的后学所记,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文学价值。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A:.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B:.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
10、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2.孔子及论语简况。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成书最早也应于春秋战国之际。论语的文学特点。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3.墨子及墨子简况。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子的文章特点。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B: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墨子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4. 孟子:孟子生
11、平及思想。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 :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一.雄辩色彩A. 把握对方心理,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公孙丑上)等。5. 庄子:庄子生平及思想。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
12、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庄子52篇,今存33篇。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庄子寓言特色。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一.奇幻谲诡的想象,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三.细腻逼真的描写。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
13、描摹之能事。四.谐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鸱得腐鼠”。6. 荀子和韩非子。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荀子说理文特色。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十六,三表法:所谓“三表”,即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认识事物,判断是非的三项标准:一要“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是写文章立论要有根据,这个根据要从古史与先圣事迹言论中找,持之有据,不发空言;二要“下察百姓耳目之实”,强调文章必须求证于现实,要有人民生活经验做依据;三要“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要求文章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要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墨子强调“三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