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090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稻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4、行业发展前景7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8

1、有利因素8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农现代化建设8

(2)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9

2、不利因素10

(1)市场竞争激烈10

(2)食品安全问题10

(3)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11

(4)季节性变动的因素11

四、行业风险特征11

1、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的风险11

2、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12

3、农业生产资料、人工费上涨的风险12

五、行业竞争格局12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农作物种植及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主管部门分别为农业部下属农业种植业管理司及农产品加工局。

种植业管理司主要职责为:

拟订种植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

起草有关种植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

指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业标准化生产;

拟订种植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负责主要农作物高产创建工作,指导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

农产品加工局主要职责为:

拟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起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监督实施;

指导农产品加工业教育培训、技能开发工作,拟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组织指导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等。

行业自律性组织为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是由从事粮油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储藏、科技开发等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社团组织。

协会以服务为宗旨,依据市场经济要求,在全行业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服务、自律、协调、监督职能。

主要任务是沟通企业和政府、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

督促和组织会员企业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制定行规行约,维护公平竞争,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举办粮油展览、交易、科技交流、技术咨询、研讨等各种活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统计汇集粮油信息资料,发布行业信息,开展信息服务等。

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农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农作物种植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强调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行业发展分析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对于农作物种植而言,主要原材料为农药、种子、化肥以及包装物等,因此上游产业主要为农业、化工产业等;

农作物不是终端消费品,需经过加工后才能零售给消费者,因此其下游产业为产品加工、作物磨制等。

粮食种植和加工,在农业产业链中处于中间环节,是连接原材料与分销商、消费者的中间环节。

2、行业发展现状

(1)农业基础设施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自然灾害对作物影响特别大,而大部分农村所面临的状况是水利工程落后,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近年来,虽然通过土地整治等项目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部分农田生产条件,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2)资金投入足,农民劳动技能普遍较低

一直以来农业生产方式还是传统方式为主,由于财力困难,对农业资金投入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不高。

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不强,生产仍然沿袭传统模式,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农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接受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科技的意识还不强。

(3)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初步取得成效,但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化经营,整体经济效益未显现。

许多农户仍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尽管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其中的农户并不多,且多半以上是一种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团体,体现不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合作精神,合作组织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3、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全国人口13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粮食的供给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10-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如下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738.3千公顷(169107.4万亩),比2013年增加782.7千公顷(1174.1万亩),增长0.7%。

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4622.8千公顷(141934.1万亩),比2013年增加854.1千公顷(1281.2万亩),增长0.9%。

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103.2亿斤),增长0.9%。

其中谷物总产量55726.9万吨(11145.4亿斤),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91.5亿斤),增长0.8%。

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385公斤/公顷(359公斤/亩),比2013年增加8.4公斤/公顷(0.6公斤/亩),提高0.2%。

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889.4公斤/公顷(392.6公斤/亩),比2013年减少4.8公斤/公顷(0.3公斤/亩),下降0.1%。

4、行业发展前景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粮食需求多,使得我国成为主要的粮食消费大国,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将持续加大。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文件,2020年,国内粮食产量需要比现有粮食生产能力增加近900-1000亿斤。

根据国研网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增长至15亿,粮食总体需求为6亿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约395公斤/年。

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大米的生产牵涉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全国大米的流通量约为每年5,000万吨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大米家庭消费量约为2,513万吨/年,包装米家庭消费量约648万吨/年。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从温饱向小康发展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绝大部分居民的大米年均消费量基本保持不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米的消费逐步向优质化、绿色化、有机化方向发展。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农现代化建设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下发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已经连续14年聚焦“三农”。

为促进农业种植业行业平稳运行、大米加工业健康发展,国家相继颁布《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扶持一批新型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大型龙头企业进行政策支持,为农作物种植业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连续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一号文件”提到要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土地改革。

稳定和完善土地政策,深化并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农”工作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须臾不可松懈。

国家加大力度改进财税政策,增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这对于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高农民收入,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在对农业行业的财税政策支持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大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回农村创业,很好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创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免征营业税;

根据财税[1994]2号文规定,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根据国税发〔2004〕13号文规定,个人或个体工商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和捕捞业且经营项目属于农业税(包括农林特产税)、牧业税征税范围的,其取得的上述“四业””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不利因素

(1)市场竞争激烈

农作物种植行业虽然需求量大,前景广阔,但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市场呈现出同质化竞争格局。

目前行业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优胜劣汰的效应已经开始初步显现。

未来若种植企业不能持续在技术、管理、品牌以及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进等方面保持优势,则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会限制企业销售规模的增长速度,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行业地位。

(2)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日趋重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加深以及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已经成为食品加工企业的重中之重。

200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先后正式实施,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这对行业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若食品生产企业因质量管理工作出现疏忽或其他不可预计的原因和不可抗力,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因此产生赔偿风险,将会对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作物种植除了受旱灾、洪涝、风雹灾、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外,还受病虫害风险,上述风险对粮食生产影响巨大,因此,行业存在遭受自然灾害的不利因素。

(4)季节性变动的因素

农作物种植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受季节的影响较大。

农作物进入市场表现出很强的集中性,同一品种的农作物产品基本都是同时上市和下市,容易造成市场季节性饱和及季节性短缺,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四、行业风险特征

1、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的风险

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新企业如果要进入水稻种植行业并取得一定的规模优势,需要通过土地流转取得一定的土地资源。

为此,企业需要支付大量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前期成本较大。

另外,从农民手中流转的土地细、小、分散、水利基础设施不齐、不配套、田间道路窄且是土路等这些原因导致土地无法适应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因此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整修、简易场房建设、土地整治等。

企业后期成本摊销大,若后期营业收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2、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

目前农业保险赔付率低,每亩赔付额最高只有300元,而种植成本前期投入大,灾害发生保险远远不能冲销种植成本投入,因此农作物种植行业存在受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

3、农业生产资料、人工费上涨的风险

近年来,受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上涨态势。

加之农业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多,农业人工费用不断增加,推动了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

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国家严格控制农产品收购价格,因此,若农业种植企业不能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将会进一步压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