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572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Word下载.docx

我们将从几个定义和有关经济周期的一些历史事实开始本章的内容。

14.1有关经济周期的术语与事实

在第一章(5页)里,我们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生产与就业水平周期性而无规则的上下波动。

一个经济周期包含两个阶段——增长和衰退——以及两个转折点——波峰和波谷。

增长是从波谷到波峰的过程,而衰退是指从波峰到波谷的过程。

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实际GDP围绕其发展趋势而波动。

当实际GDP处于趋势以下时,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一些劳动力失业并且资本未被充分利用。

当实际GDP处于趋势以上时,资源被过度利用——人们的工作时间超过他们在长期内愿意承受的程度,资本因使用过度而不能维持在最佳状态,产品交付时间延长,经济中出现瓶颈,未履行的订货合同增加。

14.1.1确定经济周期转折点的日期

确认经济周期的阶段和转折点日期的任务是由一个私立研究组织——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NBER)、而并非由美国政府承担的。

在每个明显的经济转折点过后,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经济周期确认委员会便开会确认这个转折发生的准确月份。

2001年11月,该委员会宣布一个经济周期的波峰点发生在2001年3月。

在2002年11月,委员会报告中认为目前确认经济是否达到波谷点还为时过早。

经济衰退:

实际GDP持续至少两个季度(6个月)的下降过程,或总产量、收入水平、就业量和贸易总量持续6个月到1年的显著下降过程。

它表现为经济中各部门的普遍萎缩。

为了确定经济转折点的日期,国家经济研究局需要对经济衰退进行定义。

经济衰退(recession)的标准定义是实际GDP持续下降至少两个季度(六个月)。

国家经济研究局用的是更加宽泛的定义:

“实际GDP持续至少两个季度(6个月)的下降过程,或总产量、收入水平、就业量和贸易总量持续6个月到1年的显著下降过程。

在这一定义中,总产出和总收入相当于实际GDP。

我们知道就业率的波动和实际GDP的波动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实际GDP是对社会各部门总产出的测度,实际GDP的下降意味着很多部门产出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尽管国家经济研究局在准确确定经济转折点的日期时所考察的指标不限于实际GDP,但实际GDP持续两个季度的下降的确是经济衰退的一个很好的实用指标,可以达到和国家经济研究局更加精致的方法几乎相同的结果。

14.1.2美国经济周期的历史

从1854年12月的经济波谷开始,国家经济研究局已经确认了32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从2001年开始我们进入了第33个周期)。

在这32个周期中,增长期的平均长度为35个月(约为3年),衰退期的平均长度为18个月,两次波谷的平均间隔时间是53个月(约4.5年)。

所以在1854年后的147年里,美国经济经历的衰退时期约占三分之一,增长时期约占三分之二。

上面有关这147年的平均数据掩盖了周期长度以及增长和衰退期的相对长度的显著变化。

图14—1把美国经济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以体现这种变化:

18541919年(一战之前及期间),19191945年(两战之间及二战期间),19452001年(二战之后)。

插入原书343页图

图14—1衰退,增长和周期长度:

小结

在19世纪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衰退期长度几乎和增长期相同。

在二十世纪,衰退期有所缩短,增长期有所增加,整个经济周期长度增加。

横:

衰退期、增长期和整个周期的长度(月)

黄:

衰退蓝:

增长

资料来源:

录入原书343页

上图表明在1919年之前,经济衰退平均持续22个月而增长持续27个月。

所以在这个时期,衰退和增长一样司空见惯。

在两战之间以及二战期间,衰退期平均长度缩短至18个月,增长期延长至35个月。

(与1854年以来的整个周期平均长度相同仅为巧合。

)在这期间出现了一次大的衰退——大萧条时期,其影响巨大且持续了43个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平均衰退期缩短至11个月而增长期延长至59个月(约5年)。

有史以来最长的增长时期开始于1991年3月而结束于2001年3月。

14.1.3最近的经济周期

最近的经济周期的起点波谷出现在1990年6月至1991年3月的经济衰退之后。

在1991年3月至2001年3月期间,出现了持续120个月美国至今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

在这之前最长的增长纪录是从1961年2月至1969年12月,持续了106个月,其次是1982年11月至1990年7月,持续了92个月。

图14—2展示了最近经济周期的三方面特征:

围绕潜在GDP波动的实际GDP、失业率及通货膨胀率。

三幅图中的日期彼此上下对齐,使我们能够看出这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幅图中都对最近的两次衰退给予明显标示。

插入原书344页

图14—2最近的经济周期

最近的两次经济衰退(在三幅图中给予明显标示)开始于1990年中期和2001年第一季度。

1990至1991年衰退之后便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

当实际GDP在经济衰退中下降时(图a),失业率上升(图b),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货膨胀率下降(图c)。

当实际GDP向潜在GDP方向上升时,失业率向自然失业率方向下降,同时通货膨胀下降。

(a)实际GDP发展趋势和周期

年/季度纵:

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

红:

实际GDP黑:

潜在GDP

(b)失业率

失业率(劳动力的百分比)

(c)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百分率/年)

录入原书344页

在图a中可以看出,实际GDP从1990年中期的波峰下降到1991年第一季度的波谷,另外又从2000年末的波峰下降到2001年第三季度的波谷。

在一个衰退期里,实际GDP从潜在GDP之上下降到潜在GDP之下。

从谷底开始,实际GDP开始了较长的增长期。

在1990年代的增长时期,实际GDP在1998年超过潜在GDP之后,便一直在其上方运动。

在图(b)中可以看到,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上升,并且在衰退结束后一直上升然后开始长时间稳步下降。

在最高点处,失业率超过了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在1990年代有所下降(见第十七章,435437页),但是在2000年的最低水平上,失业率位于自然失业率之下。

在图(c)中,通货膨胀率在1990年的衰退中达到最高点,而后稳步下降直到1998年,然后随着实际GDP超越潜在GDP后开始上升。

所以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并不仅限于实际经济,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有着一致的周期。

通货膨胀率在实际GDP低于潜在GDP时下降,反之则上升。

检查站14.1

1、给出经济衰退的技术性定义,并描述美国经济周期的历史。

应用题14.1

表1给出了加拿大从1989年第一季度至1993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DP。

插入原书345页上表

表1

1996年十亿美元

年季度

a.加拿大在哪个季度处于经济周期的波峰点?

b.加拿大在哪个季度处于经济周期的波谷点?

c.加拿大在这些年里经历过经济衰退吗?

d.在什么时期加拿大经历了经济增长?

练习题14.1

表2给出了墨西哥从1994年第一季度至1996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DP。

插入原书345页下表

表2

1993年万亿比索

a.墨西哥在哪个季度处于经济周期的波峰点?

b.墨西哥在哪个季度处于经济周期的波谷点?

c.墨西哥在这些年里经历过经济衰退吗?

e.在什么时期墨西哥经历了经济增长?

应用题14.1答案

a.加拿大在1990年第一季度处于经济周期波峰点。

b.加拿大在1991年第一季度处于经济周期波谷点。

c.经济衰退从1990年第一季度持续到1991年第一季度。

d.经济增长从1989年第一季度至1990年第一季度,以及从1991年第一季度至1993年第四季度。

14.2总供给

我们已在第八章(183184页)中引入了总供给的概念。

我们知道总供给是价格总水平与实际GDP的供给之间的关系,此时假设影响生产计划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越高,实际GDP的供给量越大,价格水平越低,实际GDP的供给量越小。

我们把总供给用一条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示。

在第八章中,我们描述了价格水平对实际GDP供给量的影响,但是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影响。

这里我们将阐述其原因,并且研究总供给和潜在GDP之间的关联,同时研究导致总供给变化的因素。

14.2.1总供给的基本知识

实际GDP的总供给量(Y)取决于

·

劳动力就业总量

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总量以及其中的技术含量

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量

可利用的企业家才能总量

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实际工资率使得劳动力总需求等于劳动力总供给,同时实际GDP供给等于潜在GDP。

在一个经济周期里,实际GDP的供给量围绕潜在GDP波动,同时伴随劳动力就业量的波动。

随着总人口的不断增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增长,技术水平在持续进步,企业家才能的数量也在增加。

这些变化都是经济增长的资源,但是它们是逐渐发展的而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波动不大。

14.2.2总供给与潜在GDP

图14—3给出了总供给曲线AS和潜在GDP曲线。

沿着总供给曲线,唯一影响生产计划变化的是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使得实际GDP供给量增加,导致沿总供给曲线的向上运动;

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实际GDP供给量下降,导致沿总供给曲线的向下运动。

所有其它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保持不变。

这些因素里有

货币工资率

其他资源的货币价格

与此不同的是,在潜在GDP曲线上,当价格水平变化时,货币工资率和其他资源的货币价格以同样的比率变化,这样实际工资率(和其他实际价格)能够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

插入原书347页图

图14—3实际GDP供给量的变化

总供给曲线(AS)体现了实际GDP供给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此时货币工资率和其他资源价格以及潜在产出水平保持不变。

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GDP的供给量①下降,反之则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②上升。

实际GDP(1996年万亿美元)纵:

价格水平(GDP平减指数)

①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实际GDP的供给量减少②价格水平的上升使实际GDP的供给量增加

红线:

1)为什么AS曲线向上倾斜

为什么实际GDP的供给量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反之则下降呢?

答案是沿AS曲线方向上的运动引起了实际工资率的变化(同时有其他资源实际成本的变化,这些资源的货币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如果价格水平升高,则实际工资率下降,同样价格水平降低,则实际工资升高。

考虑这样一个实例。

假设微软公司和它的编程雇员的工资协议是每小时200美元。

微软销售Windows拷贝给电脑制造商(例如戴尔电脑公司等)的价格是每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