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5452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

《《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颜氏家训》原文 译文1Word下载.docx

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

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

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译文

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建功立业使名播扬,所有这些也都已讲得很全面详细了。

而魏晋以来,所作的一些诸子书籍,类似的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一个接一个互相模仿学习,这好比屋下又架屋,床上又放床,显得多馀无用了。

我如今之所以要再写这部《家训》,并非是敢於给大家在办事为人处世方面作什么规范,而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

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

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

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那师友的训诫,就不如阿姨的指挥;

阻止俗人的打架争吵,那尧舜的教导,就不如妻子的劝解。

我希望这《家训》能被你们所遵信,总还比阿姨。

妻子的话来得贤明。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受到诱导教诲。

每天跟随两位兄弟,早晚孝顺侍奉双承,言谈谨慎举止端正,言语安详神色平和,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好似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

双亲经常劝勉鼓励我们,问我们的爱好崇尚,磨去我们的缺点,引导我们的特长,都既恳切又恰当。

当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家道衰落,人口萧条。

哥哥抚养我,极其辛苦,他有仁爱而少威严,引导启示也不那么严切。

我当时虽也诵读《周礼》、《春秋左传》,但又对写文章稍有爱好,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世人的影响。

欲望放纵,言语轻率,且不修边幅。

到十八九岁,才稍加磨砺,只因习惯已成自然,短时间难於去除。

直到二十岁以后,大的过错才较少发生,但还经常心是口非,善性与私情相矛盾,夜晚发觉清晨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常叹息由於缺乏教育,才会到这一地步。

回想起平生的意愿志趣,体会深刻;

不比那光阅读古书上的训诫,只是经过一下眼睛耳朵而已。

所以写下这二十篇文字,给你们作为鉴戒。

2教子篇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俗谚曰: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

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

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

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

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

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海,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

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

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

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孔子说:

“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

”是很有道理的。

俗谚说:

“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

”这话确实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

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

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

实在是不得已啊!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

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

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

其实聪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

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

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

“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

”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

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

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

3兄弟篇原文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

自兹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亲焉,故於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已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

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

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

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

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

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

如此,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

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

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

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

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

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

是反照而不明也!

有了人群然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里的亲人,就有这三种关系。

由此类推,直推到九族,都是原本於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这三种关系在人伦中极为重要,不能不认真对待。

兄弟,是形体虽分而气质相连的人。

当他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右手携,拉前襟扯后裙,吃饭同桌,衣服递穿,学习用同一册课本,游玩去同一处地方,即使有荒谬胡乱来的,也不可能不相友爱。

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各有各的妻,各有各的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

至於妯娌比起兄弟来,就更疏远而欠亲密了。

如今让这种疏远欠亲密的人,来掌握亲厚不亲厚的节制度量,就好比那方的底座要加个圆盖,必然是合不拢了。

这种情况只有十分敬爱兄长和仁爱兄弟,不被妻子所动摇才能避免出现啊!

双亲已经去世,留下兄弟相对,应当既像形和影,又像声和响,爱护先人的遗体,顾惜自身的分气,除了兄弟还能挂念谁呢?

兄弟之间,与他人可不一样,要求高就容易产生埋怨,而关系录就容易消除隔阂。

譬如住的房屋,出现了一个漏洞就堵塞,出现了一条细缝就填补,那就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假如有了崔鼠也不忧虑,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么就会墙崩柱摧,无从挽回了。

仆妾比那雀鼠,妻子比那风雨,怕还更厉害些吧!

兄弟要是不和睦,子侄就不相爱;

子佳要是不相爱,族里的子侄辈就疏远欠亲密;

族里的子侄辈疏远不亲密,那僮仆就成仇敌了。

如果这样,即使走在路上的陌生人都踏他的脸踩他的心,那还有谁来救他呢?

世人中有能结交天下之士并做到欢爱、却对兄长不尊敬的人存在,怎么能做到待多和睦而不能待少啊;

世人中又有能统率几万大军并得其死力、却对弟弟不恩爱的,这又怎么能疏而不能做到对弟亲呢!

妯娌之间,纠纷最多。

即使是亲姐妹成为妯娌,也不如住的距离远一点,好感受霜露而相思,等待日子来相会。

何况本如走在路上的陌生人,却处在多纠纷之地,能做到不生嫌隙的实在太少了。

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办的是大家庭的公事,却都要顾自己的私利,担子虽重却少讲道义。

如果能使自己宽恕原谅对方,把对方的孩子像自己的那样爱抚,那这类灾祸就不会发生了。

人在侍奉兄长时,不应等同于侍奉父亲,那为什么埋怨兄长爱弟弟时不如爱儿子呢?

这就是没有把这两件事对照起来看明白啊!

4后娶篇原文

吉甫,贤父也。

伯奇,孝子也。

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於天性,而后妻之,伯奇遂放。

曾参妇死,谓其子曰:

“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

”王骏丧妻,亦谓人曰:

“我不及曾参,子不如华、元。

”并终身不娶。

此等足以为诫。

其后假继惨虐孤遗,离间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

慎之哉!

江左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

疥癣蚊虫,或未能免;

限以大分,故稀斗阋之耻。

河北鄙於侧出,不预人流,是以必须重娶,至於三四,母年有少於子者。

后母之弟与前妇之兄,衣服饮食受及婚宦,至於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

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

自古奸臣佞妾,以一言陷人者众矣,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仆求容,助相说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平?

此不可不畏。

凡庸之性,后夫多究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

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之僻,亦事势使之然也。

前夫之孤,不敢与我子争家,提携鞠养,积习生爱,故宠之;

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

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仇,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吉甫,是贤明的父亲。

伯奇,是孝顺的儿子。

以贤父来对待孝子,应该是能够一直保有父与子之间慈孝的天性,但是由於后妻的挑拨离间,儿子伯奇就被放逐。

曾参的妻死去,他对儿子说:

“我比不上吉甫贤明,你也比不上伯奇孝顺。

”王骏的妻死去,他也对人说:

“我比不上曾参,我的儿子比不上曾华、曾元。

”曾参与王骏两位后来都终身没有再娶。

这些事例都足以引为鉴诫。

后世那些做后母的虐待孤儿,离间前妻之子和其生父的骨肉之情,弄得伤心断肠的人多得数不清。

对此要小心啊!

江东不避忌庶妾,大老婆死了以后,多由小老婆来主持家事。

细小的纠纷,有时本来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