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179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

《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科普知识文档格式.docx

14."

63.8"

海河大水有多少损失?

15."

75.8"

淮河大水损失有多大?

16.1915年的珠江大水有多大损失?

17.涪陵石鱼在哪里?

它表示了什么?

18.什么叫汛期?

我国七大江河主汛期分别是什么时间?

19.凌汛的成因和危害是什么?

20.洪水预报和汛情传递方法有哪些?

21.什么是水文站?

我国共有多少水文站?

22.黄河最早的水文站有哪几处?

23.遥感技术如何在洪水预报和监测中应用

24.洪水有几种主要类型?

25.如何衡量洪水的大小?

洪水流量和水位?

26.什么叫洪水频率?

27.什么叫洪水过程线?

28.什么是警戒水位?

什么是保证水位?

29.我国主要江河防洪标准有多少?

30.水库为什么要设置溢洪道?

31.什么是水库的防洪库容?

32.我国有哪些主管防洪的机构?

33.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哪些著名洪水?

34.军事征战与水灾有什么关系?

35.防洪的主要工程手段有哪些?

36.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哪些?

37.我国四大淡水湖的防洪作用有多大?

38.水库调度自动化在防洪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39.洪水抢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0.什么是洪水的避难系统?

41.洪水避难有哪些基本方法?

42.城市防洪特点,我国有哪些易受洪水威胁的城市?

43.堤防和水库有哪些隐患?

44.我国有多少座水库?

多少被列为病库和险库?

45.为什么说荆江大堤和荆江分洪工程是长江中游防洪的屏障?

46.滞洪区的建设怎样才能符合防洪要求?

47.40年来黄河防洪建设成就主要有哪些?

48.长江防洪体系有那些重要组成部分?

49.什么叫洪水风险图,如何编制?

50.洪水灾害会造成哪些损失?

51.如何评价洪水的灾度?

52.地震会引起水灾吗?

53.降水大多和太少就是水旱灾害吗?

54.什么叫水土保持,怎样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

55.超采地下水有什么危害?

56.水资源开发和防洪有矛盾怎么办?

57.水质污染的类型有几种?

有什么危害?

58.水法对防止水污染有何规定?

59.水法对防汛抗洪有哪些规定?

60.为什么要禁止围湖垦田?

61.什么是盐碱灾害?

如何防治?

62.历史上水灾救济方法有哪些?

63.什么是水灾和保险?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地处亚欧大陆东侧,跨高、中、低三个纬度区,季风特点十分显著。

降水在季节分布上,很不均匀。

  我国大部地区夏秋多雨、多洪涝。

全年的降水量大部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的时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6至9这四个月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80%,黄河中下游地区,海河、辽河流域,大部分集中在7、8两个月;

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所以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甚至一天大暴雨超了年平均降雨量。

形成特大洪水,这就是我国多水灾的原因。

在滨海及河口地区,还受风暴潮、海啸以及由上游汇集来的洪水双重灾害的威胁。

在河流上游山丘区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泥石流的灾害。

在中下游平原,湖泊地区,很多地区地面高程又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真泄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我国多水灾的原因。

  我国洪涝灾害首先和气候有直接关系,气侯对于水利最直接的影响是雨量的分布。

我国每年平均降雨量分布随着与海洋的距离加大而逐渐减少,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1500毫米以上逐渐减少到50毫米以下。

从大兴安岭起,经张家口、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附近的400毫米等雨线,把我国划分为两大部分:

东南为湿润和半湿润区,西北为干旱和半干旱区。

东南半壁以秦岭、淮河的一百毫米等雨线为界分成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可见我国降雨偏重于东部和南部。

  从地形条件上来看,我国西北是山地和高原,东部和南部是平原。

由于气候土壤交通条件适宜,我国东南地区历来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经济繁荣。

据统计,我国有一半人口,三分之一耕地和百分之七十的工农业产值集中在大江河中下游平原约侧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而这些土地大部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气候、地形和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大致有如上规律,这就决定了我国洪水灾害主要分布于自辽东半岛、沿燕山、太行山及大巴山到长江以东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地区。

从洪水频率上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年份约占总年份的百分之六十,黄淮海平原几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洪涝灾害。

  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地区。

此地区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一遇暴雨,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挟沙水流进入黄河下游的宽浅河道流速减慢,挟沙能力下降、造成河道严重淤积。

平均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高达16亿吨。

其中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

大量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日高。

黄河两岸几乎全靠堤防作为屏障,河道滩面一般高出地面35米,有的甚至达到10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悬河。

这种高悬在大平原之上的河道,河道宽浅,河床很不稳定,主流经常摆动,遭遇大洪水时,很容易决口。

决口以后,居高临下,难以立即堵复,有时就酿成改道,所以灾害比一般河流多而且严重。

从春秋战国到解放前的2000年中,据不完全统计,黄河决口1590次,重大改道26次。

黄河上有三年两决、百年改道之说。

  水量分配过于集中是黄河多水灾的又一主要原因。

黄河暴雨多集中于中游,暴雨次数多,雨区大、强度高。

下游又没有湖泊调蓄,因此洪水有暴涨猛落的特点,特别是发生于夏秋季节的伏秋大汛,是造成水灾的重要原因。

此外,黄河洪水还会发生在冬春季,称作凌讯。

这是由于黄河中游的宁夏和内蒙间河段,以及下游的河南和山东河段,黄河是由低纬度流经高纬度地区,冬季冰凌封河和春季开河时,由于上游纬度低的地方已开河,而下游纬度高的河段却是冰凌封河,上游流动的冰凌遇到下游冰河阻碍时,插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猛涨,凌洪漫溢,严重时也会造成堤防决口。

4.华北大平原是黄河泥沙堆积的吗?

  华北平原地跨冀、辽、鲁、豫、苏、皖六省和京、津两市,南北长达900余公里,宽30H00公里不等,总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自古号称"

中原"

这一区域的地壳属于沉陷带,为华北平原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

本区水系较多,河流在形成华北平原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在华北平原的塑造过程中,黄河扮演了主要角色。

黄河从黄土高原带下的泥沙都堆积在华北平原。

黄河以含沙量大,善淤、善决、善徙著称。

据历史资料记载,自公元前602年以来的2500年间,黄河决口达1593次,或由现河道以北的泛道入海,或由现河道以南的泛道入海。

黄河历年的泛水,波及河北、河南、山东、皖北、苏北,北至天津、南达淮河。

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

对华北平原的形成影响最大。

  在华北平原,还有海河、滦河、淮河等河流,它们对华北太平原的形成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可见,华北大平原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和河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黄河对华北平原的形成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说华北大平原主要是由黄河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人类祖祖辈辈经受洪水的侵扰,世世代代探求着根治水灾的良策。

然而尽管今天人类已拥有大规模改造自然的能力,洪灾损失仍有增无减,且在发展中国家尤甚。

事实上,水灾不断加重的趋势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1)毁林开荒。

近4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先后几次形成砍伐森林的高峰。

据测算,10万亩森林腑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库容为200万立方米的水库,森林锐减使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洪峰来势凶猛、峰高流急,增大了水灾频率。

毁林开荒又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河床抬升,降低了调洪防洪能力。

  (2)城市化的影响,城建面积扩大后,不透水地面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城市的"

热岛效应"

又使城区的暴雨频率与强度增加。

新增城市面积多向低洼处发展,必要的防洪排涝设施跟不上有些城市郊区行洪河道演变成市内排污水沟,加之清淤不力。

亦加重了洪涝灾害的损失。

  (3)湖泊锐减。

湖泊对削减洪峰起着重要作用。

近几十年来由于泥沙淤积与大规模的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大量减少。

降低了湖泊的调洪功能,加重了洪水危害。

  (4)不顾客观规律的盲目发展。

大跃进年代由于不顾地质条件,不讲施工质量,忽视维修管理,造成日后垮坝溃堤的教训已有许多。

盲目大搞围湖造田,与河争地,加重洪水危害的例子也不少。

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压力的增大,一些单位向河滩地发展,挤占行洪水道。

洪水一来首当其冲,损人害己,人口压力还迫使一些有效的防洪措施难以使用。

如分滞洪区内人口膨胀,洪水期难以再被启用,移民量大增,使一些水嘲以上马等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洪水威胁区内人口与财产密度必然不断增加,只有努力减少人类自身行为的盲目性,加强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才有可能遏制洪灾不断加重的趋势。

  在今徐州城下五、六米深处,埋藏着一座相当完整的古城,它是明代的徐州城,在这座古城下,还曾挖掘出更早的古代城市,所以徐州是名符其实的城上城。

  徐州城上城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在公元1855年黄河大改道以前,黄河下游不是走现在的河道,而是由兰考转向东南,经河南、安徽、苏北一带注入黄海。

徐州正位于黄河南岸,凌空的"

悬河"

从徐州北门流过,象一个大水槽架在徐州城的上空,而在明朝和清朝时期,黄河经常决口泛滥,每当黄河在徐州的上游一带决口,徐州城都受到洪水的冲击。

历史上有很多黄河在徐州决口的记载,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一条资料就记载说黄河"

大溢,徐州水积城中者逾年"

大水在徐州城内经年不退,大量的泥沙淤积在城内,明代的城市就这样逐渐被埋没了,新的城市又在它的基础上建设起来还在明朝以前,黄河无固定的河道有时长达数十年上百年,经常在豫东、苏北一带泛滥,此冲彼淤、左右摇摆,徐州正处在这个摇摆面积的中心附近,经常受到黄河的淹灌,明代以前的城市也是这样被黄河泥沙埋没的。

黄河岸边类似,徐州的城市还不少,如开封、中牟等,形成了城下城,桥下桥,坟下坟等特殊景观,可见,黄河洪水除了水的的危害以外,还有泥沙的危害。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也较大。

据建国四十年来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一亿一千多万亩,成灾7千多万亩,成灾率达62%,经济损失100亿元左右。

  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与乡镇,多处于洪水位以下,受洪水威胁这一地区有5亿人口、5亿亩耕地,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60%,是我国的精华所在。

建国以来,长江、淮河、海河发生的几次大洪水,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如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使4755万亩农田受淹,影响京广线通车100天,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

1963年,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104个县、市受灾,32座县城进水,受灾面积7294万亩,倒塌房屋1265万间,京广、石德、石太等铁路线多处冲毁,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以上;

1975年,淮河发生大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