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03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文档格式.docx

3思想:

人文主义的起源         ③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

4地理:

海洋环绕,多山、多岛、多港   ④地理:

大河枞横,多为平原

▲重要提示:

1、原始社会:

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

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

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

3、封建社会:

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国家进一步巩固和

形成)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的繁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前475年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1368年1840年

【复习指导】

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学习政治文明史,要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理清线索,把握概念,如郡县制与分封制等;

这样;

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观念,如中国古代韩非和董中舒的君主专制理论等;

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进行比较;

注意联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

学习物质文明史,要化繁为简、理清思路;

注重归纳,总结规律;

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热点的联系等;

运用发展生产力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

注重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文明精神史,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以天文、历法、科技、教育、医学、史学等栏目为经,以时间顺序为纬,梳理知识点;

注意总结规律,尤其要注意中国发达的古代科技不能够顺利转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内容总结】

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

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

①政治上:

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②经济上:

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③文化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

④对外关系:

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考纲

政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鞅变法

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

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中华文明的基础逐步奠定。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

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总体特征】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

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选修一《商鞅变法》

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千年前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地点: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阶段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公有制、平等、无阶级、无国家。

【具体史实】

1、政治:

禅让制(概念: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特点:

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不得世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

实质:

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2、经济:

(1)农业:

①距今一万年左右原始农业产生,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

②多个中心:

黄河、长江流域;

③生产工具:

木、石、骨质农具,耒耜的出现;

④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刀耕:

用石斧、石锛除草。

火种:

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

(※社(土神)稷(谷神),“社稷”被代指为国家象征,农耕文明的反映。

)⑤生活:

经常迁徙(寻找肥沃土地),穴居;

⑥土地制度:

氏族公社所有,集体劳动。

(2)手工业:

①冶铜: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丝织:

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③陶器:

有彩陶、黑陶、白陶;

(3)商业:

原始商业出现:

物物交换、偶尔进行、原始贝币

(4)所有制:

原始公有制--私有制

3、文化:

①文字的源头:

6000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②绘画的起源:

远古时代的原始图画(质朴、粗犷),代表:

《鹳鱼石斧图》;

③戏曲的源头:

原始的歌舞(消灾辟邪、反映生产力落后)

第二阶段: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

【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经济上:

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

③思想文化上:

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④民族关系:

华夏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频繁,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发展趋势:

①由割据分裂趋向统一②奴隶制→封建制③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考试重点:

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孔子、小农经济关键词:

奠基时期

1、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

①土地制度:

实行井田制:

名义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分封,“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集体劳作:

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集体劳动有利于提高工效。

②品种:

“五谷”已种植:

粟、黍、菽(豆)、稻、麦;

六畜兴旺:

猪、牛、羊、马、狗、鸡;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珍贵稀少,仍以木制耒耜为主;

石锄、石犁;

④生产技术:

掌握除草培土、施肥、治虫灭害;

⑤耕作方式:

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

大禹治水;

生产方式:

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生活:

走向定居(安居乐业)。

①冶铸:

青铜铸造繁荣,“青铜时代”,主要用途:

兵器、礼器;

代表作:

司母戊鼎(大)、四羊方尊(精)、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商代已有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③瓷器:

商朝烧出原始瓷器。

④经营模式:

西周时期,官府统一管理经营手工业工匠集中、职业世袭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均有城市与市场。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将工商业者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其提供衣食,驱使其为政府服务,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2、政治:

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夏: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②国家的形成:

出现了公共权力和一系列国家机器

(2)商:

行政管理制度(内服外服制度):

①中央:

商王直接控制的区域(王畿),设相、卿士等管政务;

②地方:

地方封侯、伯。

方国首领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外服是方国,部落联盟发展而来,非商王赏赐,是一种联盟制度,不是分封制。

)③神权色彩:

商王每日及遇事必占卜,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3)西周:

①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以巩固王室统治;

②实行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以解决权力继承;

③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①文字:

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

周朝的金文(铭文又称“钟鼎文”);

②文学:

诗歌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阶层生活代表作《诗经》③教育:

西周:

“学在官府”④科技:

甲骨文记载日食;

殷历:

干支纪年(古代还有帝号纪年,年号纪年);

夏朝《夏小正》。

④文化:

青铜文化;

礼乐文化;

第三阶段: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

【总体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政局大动荡的时期。

【阶段特征】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

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

礼乐制的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4、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生产力大幅提高,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

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出现及推广②耕作技术:

牛耕;

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垄作法③土地制度: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

A.“公田”抛荒;

B.“私田”逐步成为私有土地,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

C.春秋各国税制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D.战国大举变法(前400年左右,魏文侯变法“废沟洫”“尽地力”;

秦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从法律上彻底废除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培植新兴土地所有者。

分类:

多种土地私有制:

①君主:

私有土地由宫廷掌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

②地主:

私有土地来源多种,“公田”转化,奖励赏赐,买卖土地;

后来土地兼并是其扩大地产主要来源,也是矛盾焦点;

土地经营出现租佃方式。

③自耕农:

也是土地主人,但私有土地规模限于家人自种。

④水利:

春秋的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