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3108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及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后3-4个月婴儿唾液分泌开始增加,由刚开始出生时50-80ml,达到200-240ml。

5-6个月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多。

因婴儿口腔小,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当萌牙以后,口腔深度变大,流涎的情况就会逐渐好转。

另外,小于3个月婴儿唾液淀粉酶含量不足,所以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二)食管

食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一是推进食物和液体由口腔进入到胃。

二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是漏斗状。

弹力纤维和肌肉发育不全,食管壁黏膜中的腺体比较少。

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发生呕吐。

(三)胃

新生儿的胃是水平位置,容量小,大概在30-60ml。

新生儿胃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

和贲门不一样,贲门发育不好是松的,幽门发育好是紧的。

新生儿由于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幽门痉挛。

发生痉挛以后,内容物不容易往外排。

新生儿胃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盐酸少,酶活力低,所以消化功能差,容易出现溢奶和呕吐。

婴儿胃和新生儿一样,也是水平位,幽门痉挛,贲门松,容易呕吐。

胃的平滑肌发育不完善,易发生胃扩张。

胃黏膜血管丰富,腺体少,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和各种的酶,易发生消化不良。

(四)肠

小儿的肠管相对成人要长。

新生儿的肠管总长度等于身长的8倍,有利吸收。

婴儿肠管总长度相当于身长的6倍,同样也是有利于吸收。

婴儿的年龄越小结肠相对短,不利于吸收水分而使粪便不成形,排出快。

所以小婴儿大便次数相对多一些,不成形多一些。

从肠的发育角度讲,婴儿容易胃-结肠反射,是因为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的时候容易表现出边吃边拉,或者一吃完就拉,显得大便次数多,就叫胃-结肠反射。

婴儿的肠系膜长,很柔软,肠系膜下的组织较松驰,肠壁固定差,容易肠套叠和肠扭转。

婴儿肠黏膜薄和嫩,所以通透性好,屏障功能差。

肠内有些毒素,以及消化不全的产物、过敏原等,可以经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五)肝

年龄越小的婴儿,肝脏相对越大。

肝细胞发育不完善,肝功能不成熟,表现在容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都可以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或者变性坏死,容易纤维增生而肿大。

由于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原因是婴儿肝的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硬化是在结缔组织再生的情况下发生,而婴儿的肝细胞再生能力强,肝脏的结缔组织本身不强大,所以发生肝硬化的机会少。

另外,婴儿胆汁分泌少,影响脂肪吸收,消化不好。

新生儿的肝脏还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刚出生,肝脏酶系统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可以发生一些病理现象。

比如黄疸、灰婴综合征、酪氨酸血症。

(六)胰腺

胰腺和消化功能有关,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大功能。

内分泌指的是分泌胰岛素,主要参与调控糖代谢。

外分泌指的是分泌胰腺的液体,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

这三种胰腺酶在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活性都很低,对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都不完善,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所以特别强调一下,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宜喂淀粉类的食物。

二、关于小儿肠道的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的细菌种类和比例受食物成分的影响。

纯母乳喂养儿正常菌群的细菌种类是双歧杆菌。

人工喂养儿的双歧杆菌比较少,以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为多。

双歧杆菌主要是和肠黏膜上皮细胞能够紧密结合,有永久的占位性保护作用。

在肠道内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使有机酸产生,降低肠道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势,起到抑制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对肠道的入侵,能够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三、关于正常婴儿大便

(一)胎便

新生儿出生时大便叫胎便。

正常的胎便排出的时间是在新生儿出生以后24小时以内。

颜色是墨绿色或深绿色,粘稠,不臭。

胎便的成分主要是胎儿肠道自身脱落下来的上皮细胞,浓缩的消化液,以及在分泌过程中吞咽的羊水。

排出以后,如果能够正常吃奶,2-3天就能转为正常。

(二)母乳喂养儿大便

母乳喂养儿的大便是黄色或金黄色,均匀、糊状,允许带少量的大便颗粒,也可以略稀,呈绿色,但一定不臭。

次数每天2-4次为正常,如果有的孩子吃母乳次数比较多,可能大便次数要超过2-4次,一天不超过8次,也视为正常。

母乳喂养儿添加辅食以后,大便次数就会逐渐减少。

(三)人工喂养儿大便

人工喂养儿大便是淡黄色,或灰黄色,比较干、稠。

酸碱反应呈中性,pH值在6-8之间。

因为牛奶含蛋白质比较多,而且不易消化,大便里有蛋白质分解产物的味道,有臭味。

次数一天1-2次,有些人工喂养的孩子表现出便秘。

(四)混合喂养儿大便

混合喂养是母乳加牛乳喂养的小儿。

大便与牛乳喂养的婴儿比较相近似。

但是要软一些,颜色要黄一些。

随着添加辅食淀粉类的食物多,大便的量会增加,略呈暗褐色,臭味加重。

如果添了各类蔬菜或者水果,以后再添肉蛋鱼这些辅食以后,孩子的大便外观逐渐接近成人。

四、婴幼儿消化道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婴幼儿易发生呕吐

呕吐有三个类型:

第一个是溢乳,主要是在吃多的情况下,或吞入了空气,吃完奶从口角流出少量的乳汁,这种情况一般不影响健康。

第二种是普通呕吐,吐之前常常有恶心,吐一口奶,不是从嘴角流出来的。

如果反复连续呕吐,就是病态的,就得看大夫。

第三种类型是喷射性呕吐,没有恶心,有大量的胃内容物突然从口腔或同时从鼻孔喷出来,这种情况一定要看大夫。

一个原因是吞咽了大量的空气,也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比如颅内高压、胃扭转、幽门梗阻。

婴幼儿容易发生呕吐主要是因为消化系统不完善。

第一个是食管,食管弹力纤维和肌肉发育不全,而且食管下段的贲门括约肌工作状态不佳,是松驰的,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向食管返流,返流以后出现呕吐。

第二个是胃,胃的出口是幽门,发育不是很好,自主神经调节又不行,常常由紧张变成痉挛,所以胃里的容物排出比较缓慢,容易一返流发生呕吐。

第三个是新生儿、小婴儿吃奶会咽下一些空气,空气排出是向上活动,经过贲门到食道,形成打嗝膈,往往会带出一些奶汁,量多会吐出一大口奶。

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吃完奶以后多拍拍背,打膈以后,吐奶机会减少,可以避免吐奶时误吸到气道产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二)为什么婴幼儿易发生“腹胀”

腹胀的表现腹部膨隆,新生儿、小婴儿吃饱可以看见全腹膨隆,常常高出剑突,这种情况属于正常表现。

把腹胀和不腹胀区别有一个方法,当饥饿的时候,膨隆的腹部是扁的、空的,如果饥饿时还持续膨胀而且有张力,就是腹胀。

小婴儿腹部容易膨隆是因为肠里气体比较多,肠管也薄,又充气,腹部的肌肉也软。

腹部外围就显得又圆又隆。

而真正的腹胀是有病因的,鉴别点就是饥饿时腹部是空的、扁的,如果饥饿时还持续膨胀,不扁也不空,有张力,就是腹胀,说明肠内不光是有积气,还有积液,大夫除了有叩诊和听诊以外,应该做相应的检查。

(三)为什么婴幼儿易发生腹泻

腹泻是正常大便的规律发生变化,次数增加,性状改变。

与腹泻有关的原因一共有三类:

第一,体质因素。

第二,感染因素。

第三,消化功能紊乱。

婴儿发生腹泻就一个原因,跟婴幼儿的体质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内因问题。

内因问题有几点:

第一是胃肠道负担太重。

第二是调节机能差。

第三是免疫功能不完善。

第四是小婴儿有一些基础病,容易患佝髅病和营养不良在这些基础上也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除了内因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指的是非感染因素,常见的有喂养不当,比如蛋白质少,碳水化合物多,肠道里发酵过程增加,所以大便过稀,容易泻。

第二是肠道缺少特定的酶,比如单糖酶、双糖酶,很常见的是乳糖酶,缺乏乳糖酶容易腹泻,大便次数很多。

第三是食物过敏。

第四是生活规律的改变。

比如外界气候突然变化,也可以出现次数增加和性状改变。

(四)为什么婴幼儿易发生便秘

婴幼儿有一种叫习惯性便秘,因为乙状结肠和直肠在婴幼儿阶段,相对较长,增加了它对水分的吸收,所以小儿容易出现便秘,这是内在因素。

还有就是饮食不规律、饮食成分不当、偏食、定时排便的规律差、喝水少而引起。

五、婴幼儿喂养的几个问题

婴儿喂养的意义不在于能从食物当中获取营养物质,而且还要有一个获取满足感的过程。

因为孩子吃完奶以后都很高兴,从这些感受中能获取对生命和人类本能的许多早期体验。

因此喂养对婴儿的情感和心理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婴儿获取食物的方式,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三大类。

母乳喂养是大力提倡的,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营养成分最合适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一般来讲,健康的母亲的乳汁分泌可以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的营养需要。

(一)母乳的优越性:

1.营养丰富。

营养丰富是指三大物质的比例适当,人乳的乳清蛋白多,酪蛋白比较少。

酪蛋白不容易消化,遇到胃酸以后易产生磷块,不易消化,妨碍吸收。

人乳牛黄酸比例比牛奶要高出30倍到40倍,牛磺酸对脑和视网膜的发育非常重要。

2.容易消化

容易消化是因为母乳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且乳糖的含量高于牛奶,钙和磷比例合适,适合吸收,容易消化。

3.免疫物质

免疫因子是母乳里面含有的,这是和牛奶的最大不同点,含分泌性的IgA、乳铁蛋白、溶菌酶,这些对孩子都非常有帮助。

4.卫生经济

不用煮,37度直接吃,省时间,省钱。

5.促进母子感情

母亲喂奶以后,孩子的情感发育非常受保护,通过喂母乳促进母子感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6.母亲美容

有助于母亲恢复体形,早康复,有利于子宫收缩,与母亲的美容有关。

(二)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1.母乳喂养的时间,一般越早越好,生后半小时就可以,只要有条件,妈妈休息好了,可以让孩子去吸,促进乳汁分泌。

2.喂前用温开水湿润乳头,把乳头擦干净,主要是为了清洁,保持孩子口腔不受外来不利因素的影响。

同时擦敷还能刺激射乳反射。

3.先吸空一侧乳房,再吸空另一侧。

4.在喂完以后注意把孩子的头竖起来,轻轻拍拍背,促使打膈,避免出现胃食管返流而引起吐奶,避免出现窒息的风险。

如果母亲有慢性病或传染病不要喂奶。

六、关于婴儿辅食添加的几个问题

关于婴儿辅食添加的问题包括添加的时间,添加的种类和添加的顺序。

婴儿辅食添加的顺序。

原则一个是由少到多,先开始加一种,适应了以后再加。

比如蛋黄开始从1/8开始,适应了不拉肚子,再变成1/6、1/4,逐渐变成1/2,再过渡到整黄。

第二个原则是由稀到稠。

第三个原则是由细到粗,先是菜汁水、菜汤,然后到菜泥,再到碎菜,泥、末、碎丁、丝、片,然后过渡到小块,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第四个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不要同时加几种。

在婴儿健康的情况下,消化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逐步的添加,一般添辅食主张在喂奶之前,因为那时候孩子有饥饿感,比较容易接受。

1-3个月添加鲜果汁、青菜水和鱼肝油。

能提供维生素A、C、D、矿物质。

4-6个月加米糊、烂粥、蛋黄、鱼泥豆腐、动物血类和菜泥、水果泥,可以获得的热量、动植物蛋白质、铁、维生素A、B、C,以及部分纤维和矿物质。

7-9个月可以吃烂饭、烤馒头片、饼干、鱼、蛋、肝泥、肉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