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5295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9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docx

物质的组成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STSE

2018年高考三轮复习系列:

讲练测之核心热点总动员

【名师精讲指南篇】

【高考真题再现】

1.【2017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名师点睛】考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其中绿色化学的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2.【2017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A

【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答案选A。

【名师点睛】明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义以及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的关键,有机物是针对无机物而言,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需要注意CO、CO2以及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更接近,一般归为无机物。

3.【2017天津卷】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从各种水处理技术方法等方面设计考核知识点,让考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功能。

展现学科价值,灌输绿色化学思想。

4.【2017江苏卷】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答案】C

【解析】A.设定温度很低时,空调会一直工作,浪费电能,A错误;B.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是浪费资源的行为,B错误;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属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应该提倡,C正确;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浪费资源,D不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社会生活。

解题的关键要抓住节能、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保等要素。

化学学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化学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答案】A

【解析】A.P的质子数是15,A正确;B.F原子的电子数为9,B错误;C.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隔排列,其电子式中离子分开写、不能合并,C错误;D.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原子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关键,如原子结构与离子结构的区别、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区别、有机物的分子式、实验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区别。

6.【2017新课标2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7.【2017新课标3卷】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的中,含有0.6N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molPCl3与1mol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A个P-Cl键

【答案】A

【名师点睛】考查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计算时,要正确运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同时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另外还要谨防题中陷阱,如讨论溶液里的离子微粒的数目时,要考虑:

①溶液的体积,②离子是否水解,③对应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涉及化学反应时要考虑是否是可逆反应,如选项D涉及可逆反应,反应的限度达不到100%;其它如微粒的结构、反应原理等,总之要认真审题,切忌凭感觉答题。

学*科*网

8.【2016年高考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史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9.【2016年高考海南卷】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谷氨酸单钠B.柠檬酸C.山梨酸钾D.三聚氰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谷氨酸单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B.柠檬酸主要用作酸味剂、抗氧化剂、调色剂等;C.山梨酸钾,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D.三聚氰胺有毒,不能不可用于食品加工及作食品添加剂。

故选D。

考点:

考查常见有机物及食品添加剂

【名师点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这几类: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等;着色剂——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如在酸奶、冰淇淋等中加入;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如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目的是增加甜味感,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阿巴斯甜等。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本题属于基础题,化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10.【2016年高考江苏卷】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题目难度不大。

11.【2016年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考点定位】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的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二者缺一不可。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题目较易。

12.【2016年高考天津卷】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麻黄碱具有平喘功能,常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正确;B.醋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降低药效,错误;C.图示标志为放射性标志,对人体伤害较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正确;D.该标志为可回收物标志,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史、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

题目比较基础,要熟悉常见的化学标志:

如物品回收标志;中国节能标志;禁止放易燃物标志;节水标志;禁止吸烟标志:

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等。

知道常见的抗酸药及其治疗原理。

此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1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或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

购买的衣服布料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也可以根据物质的面料的成分的性质在洗涤时采用适当方法。

实用的植物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

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1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