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280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书物流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3)供应链整合系统,透过物流与信息流完整结合,让图书集团供应链体系成为连续性系统,以解决目前因相关信息传递经时间延迟、需求变异所产生需求放大、扭曲之假象。

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

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制作等等。

?

(4)高附加价值的体系,顾客的需求不断升级。

现在的顾客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苛刻,都希望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更多的增值性服务,如实行一条龙的门到门服务、提供完备的操作或作业提示、自动订货、传递信息和转帐、物流全过程追踪等。

(5)强大之商流分析能力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实时且有效的市场情报,快速反应市场需求,藉以订定上游供货商的生产计划及下游批销或经销商的订货计划之参考依据。

并提供高附加价值之市场经营情报回馈机制,藉由资料分享及知识分享之功能,协助客户成长,强化顾客联系,藉此创造图书集团未来更强大之商业价值。

(6)标准化的作业规范,结合人员作业程序、物流设备特性以智能化之系统程序导引人员作业,进行进、出、盘、退、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提高作业速度,作业正确性,料帐正确性,建立“快速、正确、准时”的物流配送作业。

(7)最佳效率、最大弹性、最小空间、最大储位、最大吞吐量,在更短的时间内满足操作的能力。

建立具“弹性、扩充性、整合性”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因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2.设计依据在图书物流中心整体设计上,主要依据图书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招标书中所提供的附件资料。

2.1物流中心规划方法论在物流中心整体规划上,必须全面考量物流中心的特性,才能规划出符合当前物流需求与为来发展的物流系统。

依据(订单信息的品项与数量,运用EIQ分析是最容易掌握一个物流中心特性的调查分析手法,透过EIQ分析的结果,可导出商品出货之频率、每一品项出货数量之大小、每一张订单订购总数量之差异性、库存品项数之多寡、拣货之密度(出货单之品项数除以库存总品项数)等物流作业特性。

其次,再依据商品之物理特性,如包装型态、尺寸才积、重量等,在成本考量与客户服务水准之限制条件下,可规划出硬设备、作业原则、操作流程等各层次的需求与能力,本项目即透过此一规划架构进行科学的分析。

3.现有物流营运资料

3.1.1基本情况

业务型态

物流主要是提供仓储功能,收货、储存、打包、发货以及简单退货处理

营业范围

以XX省内为主,覆盖全国

业务码洋数

总出货码洋数为20亿元人民币

作业面积数

自有仓库将近2万平方米,以XX省新华书店为主,占90%以上。

其它各出版社租赁用仓库约2万平方米

人员数

近300人

车辆数

以外包为主,但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外包协定

供应商点数

30多家

配送点数

200多家,以省内基层新华书店为主

经销网点数

3000多家

3.2物流商品资料

3.2.1商品基本特性

基本物态

除了少量的文化用品和印刷物资以外,其它均为固态。

温湿度需求特性

常温,一般图书保存要求保持适当的湿度。

有无磁性

部分音像制品具有磁性。

单品外观

图书表现为长方形,但尺寸大小不一,印刷用卷筒纸及其它材料多为圆筒型,文化用品形状不规则。

图书基本包装单

包,一般体积为40厘米(长)X30厘米(宽)X25厘米(咼)。

每包的基本单位约为30本。

价值约为600—800元。

图书包装材料

捆包,主要是包装用牛皮纸。

图书购销、拣选

单位

本(册)

图书运输单位

有效使用期限

从商品本身特性和使用价值而言,可以使用上百年,从购销角度来讲,一般有效期为一年。

信息编码

绝大部分图书均印有ISBN码,但其它产品均没有统一编码。

物权保管形式

除了代运代发的商品以外,其它各二级单位自办物流,随着物流的发生,物权也进行了转移。

322分类商品特性

目前集团的物流处理商品包括一般图书、教材教辅、文化用品、印刷物资等商品,一般图书销售额是2.3亿码洋,教材教辅是13亿码洋,文化用品是0.4亿码洋,印刷物资是4.3亿码洋,年销售额是20亿码洋。

如下表。

分类

销售码洋

(元)

所占比例

(%

特征说明

一般图书

2.3亿

11.5

业务增长的重点,品种很多,单个品种数量少,发运范围广,是配送的重点,也是整个设计的重点。

教材教辅

13亿

65

年两季,量大、品种少,发运范围丿,般无退货,根据发展趋势而言,量会不断减少。

文化用品

0.4亿

2

量很少,但品种规格复杂,不易管理

印刷物资

4.3亿

21.5

品种相对较少,一般不存在配送,主要是仓储管

总计

20亿

100

3.2.3库存类型及数量

类型

品种

库存量

每月出货量

(平均)

(最大)

高峰出货月份

图书

60000种

600万册

2.5万件

4万件

1-3月;

9-11月

教材

2500种

20000万册

14万件

30万件

6-8月,11-第二年2月

杂心

音乐CD

实洋1000万

元人民币

多媒体光盘

18000种

2000件

3000件

1-3;

7-9月

软件

文具

3.3物流中心作业资料

物流中心作业资料主要根据图书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招标书中提供的现有作业资料(一般主要是指图书)。

3.3.1基本指标

每月配送箱数

2.5万件

每月订单频率

近1万张/月

配送比例

湖南本省92%、外省8%

配送效率

平均2天1次

出货效率

接单至出货时间平均为3个工作日

发行周期

省内的3〜5天,国内的15天

发行的单位成本

6.49元/件

每月盘损率

0.3%。

以下

年发行品种

教材2500多种,图书(本版、外版)60000多种,各

类音像制品18000多种

营业时间

一般为8:

00-24:

00,共有16个小时

3.3.2进货统计

接单方式:

数据传输

9000单/月

传真

50单/月

人工接单

20单/月

平均每日进货次数

20次

平均每次进货单数

40张

平均每张订单品项数

10种

进货时段

7〜11:

14;

17:

20〜次日凌晨2点

采用电子发票

3.3.3出货统计

平均每日出货次数

15次

平均每次出货单数

30单

暂无

25单/月

其它

5单/月

每周接单工作日

7天

每日出货单截止时间

全天

包装方式与重量限制

出货到货时效日

时/天

需急单配送服务

3.3.4退货统计

平均退货率

15%

平均每月退货次数

50-100次

平均每次退货数量

约500册

是否定期退货

接受退货时间

全天候

退货处理后是否再上架

再上架数量占总退货量%

30%-60%

预估每年退货量成长率

近几年暂时变化不大

3.3.5供货厂商资料图书主要供货商为省内出版社,另外还有全国各地有一定实力出版社。

3.3.6配送网点与分布

配送点:

主要是XX省市、州新华书店及全国的省级新华书店,一般不直接配送到门市零售点。

配送区域:

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进行配送,有的配送到县级店。

配送车辆:

铁路、公路和邮政快递。

自配车辆很少,除了少数货物以外,一般均委托外运。

4.营运控管系统规划

4.1整体设计依据图书物流中心省出版物流中心所提供之邀标书。

4.2整体方案目标

由于图书物流中心在集团内所承担的任务,在于满足集团出版发行配送任务,以及连锁通路配送任务所需要的效率及成本要求。

未来更可依据所建置的物流能力,对相同体量之商品进行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创造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获益的基础。

因此在营运管理系统架构上有必要建置一个共通之物流管理平台,于所有进销货环结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此一全方位物流营运管理信息系统,本公司在经过对图书物流中心的初步研究与探讨,依据内部管理作业以及外部需求两个方向,订定具体目标如下,以实现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所强调的市场产品、服务与信息同步化,让此一物流配送中心成为图书物流中心核心竞争力来源。

4.2.1物流配送中心内部作业管理目标

(1)透过物流机制与信息能力结合,强化集团对于连锁通路的控管,彻底解决连锁通路中经常存在的配送商品不统一、退货频繁、帐目核对困难、存货偏高、掌控不易的问题。

(2)透过物流与信息流完整结合,让图书物流中心供应链体系成为连续性系统,以解决目前因相关信息传递经时间延迟、需求变异所产生需求放大、扭曲之市场假像。

(3)规范内部作业人员作业标准,结合人员作业程序、物流设备特性以智能化之系统程序导引人员作业,进行进、出、盘、退、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提高出货速度,作业正确性,料帐正确性。

并藉以增强整体作业效能,提升集团物流配送竞争能力。

(4)提供未来发展及市场变化所需要的系统功能扩充性,作业弹性及整合性。

4.2.2外部需求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