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2771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有条件者应设隔离手术间。

三、一般规则

(1)入室处有专人管理,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或施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外出时,更换外出衣和鞋。

注意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2)患者人室应在清洁区更换推车。

步行者应换鞋,由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

(3)室内各种物品要定量、定位放置,用后物归原处。

(4)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动作敏捷、认真、细致、精力集中、团结协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5)对所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详细登记,逐月统计上报。

介入手术室消毒灭菌

、介入放射操作室清洁消毒概述

介入放射操作室同外科手术室一样,要有严格的无菌消毒制度,定期清扫消毒,保证

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一般每次穿刺插管结束后要及时清扫。

插管多时每天应清洁消毒一次,

插管少时,每次插管前应消毒操作室。

血管插管与胸腹腔脓肿穿刺应分开进行,若只有一个操作

间时,应先行血管插管诊疗再行脓肿穿刺。

二、介入放射室消毒的方法

(1)紫外线照射法:

紫外线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能使细菌体蛋白质光解、

变性、破坏核酸、降低酶的活性,引起细菌死亡或失去繁殖力。

室内空气消毒按每10〜15m2安

装30W紫外线灯管1只,一般照射30〜40min,必要时可延长。

但紫外线穿透力很差,不

能穿过纸片、布片甚至灰尘,因此消毒很不彻底。

(2)过氧乙酸(过醋酸):

室内消毒用20%溶液,每0.75g/m2,密闭房间,用电炉加热蒸发1h;

或用2%溶液8ml/m3,经电动喷雾后密闭房间30min。

喷雾后工作人员应撤离房间。

(3)氯己定(洗必泰):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毒性及刺激性小,能杀灭除结核

杆菌和芽胞菌以外的细菌和真菌。

方法是术前用0.1%的溶液喷雾1〜2次,每次数分钟。

(4)甲酚皂溶液(来苏儿):

本品能杀灭多种细菌,包括绿脓杆菌和结核杆菌,但

对芽胞菌作用弱。

常用2%〜5%的溶液擦拭消毒手术间的门窗和地面。

(5)甲醛(福尔马林)消毒法:

消毒作用较强,能杀灭细菌、病毒、真菌和芽胞菌,

用36%〜40%的甲醛,按18〜20ml/m3加热水10ml,再加入氧化剂高锰酸钾9〜10g

或漂白粉12〜16g,使其气化,密闭手术间4〜6h后,通风换气。

三、器械消毒方法

器械包及敷料,一般采用高压蒸气消毒法。

导管、导丝、穿刺针、导管鞘、扩张器等不耐高温的器械可用浸泡法乃熏蒸法消毒。

1.浸泡法

(1)10%甲醛溶液浸泡法:

将导丝、导管等器械在使用前浸入10%的甲醛溶液中

10〜15min之后取岀,用生理盐水冲洗3遍,再用肝素溶液冲洗后即可使用。

(2)75%酒精浸泡法:

将导管等物浸泡于75%的酒精中,一小时后,取岀用

生理盐水及肝素溶液冲洗干净。

(3)过氧乙酸(PPA)浸泡法:

取20%或40%的过氧乙酸原液加水稀释成0.04%〜0.2%溶液浸泡器械20〜30min,亦可用0.2%〜0.4%的溶液浸泡10min,取岀用生理盐水和肝素溶液冲洗干净即可。

(4)1:

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浸泡法:

导管等器械在1:

1000新洁尔灭溶

液中浸泡6〜8h,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和肝素溶液冲洗干净。

2•熏蒸法

(1)甲醛熏蒸法:

在能够密闭的较大溶器内,盛40%的甲醛50〜100mL,其上置一

有孔隔板,将导管等消毒物散放在有孔隔板上,熏蒸24h,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消毒时,室温

不能低于18C,过低时甲醛不易挥发成气体。

(2)环氧乙烷熏蒸法:

将导丝、导管、穿刺针等物品装人纸套内封好后置入环氧乙烷气体消毒锅内4〜6h即可保持一个月无菌,或将消毒物装入专用消毒塑料袋内,挤出袋内空

气,用胶管接通消毒袋和环氧乙烷药罐,把药罐置于温水中,打开通气阀,气化的环氧乙烷即进入消毒袋,消毒袋充满气体后,关闭通气阀,取下药罐,塞紧胶管口,在20C室温下8h后

取岀消毒物,通风1h即可使用。

四、皮肤消毒

(1)术者手和前臂皮肤的消毒

消毒范围包括双手、前臂和肘关节以上10cm的皮肤。

步骤及要求如下:

(1)修剪指甲。

(2)用肥皂和温水洗净双手和前臂。

(3)机械刷洗:

用软硬适度的消毒毛刷,沾10%〜20%肥皂水刷洗,自手指开

始逐步向上直至肘上10cm。

双手刷完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如此反复2〜3遍。

刷洗完毕,双

手向上,滴干余水,用无菌小毛巾从手开始向上顺序将肘以下范围的皮肤擦干。

(4)化学药品消毒法:

1)浸泡法:

将双手及前臂置于消毒溶液中浸泡,范围应超过肘关节。

浸泡时间根据所

用消毒溶液而定(表1)。

浸泡后手、臂应待自干。

表1手和前臂皮肤消毒时间

浸泡前刷洗时

药品名称

浓度(%)

浸泡时间

(min)

间(min)

酒精

70(重量计)

3

10

新洁尔灭

0.1〜0.05

5

洗必泰

0.02

图1备皮及消毒范围

2•颈、锁骨下静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4•肱动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6•经皮脾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1股动、静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3•腋动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5•经皮肝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7•经皮颈椎间盘抽吸术备皮及消毒范围

8•经皮肾穿、腰椎间盘抽吸术备皮及消毒范围

2)碘伏快速擦手法:

取无菌纱布1块蘸含0.1%〜0.2%碘伏溶液适量,顺序擦

手和前臂2〜3次,待2〜3min后自干(碘色消失)。

(5)注意事项:

1)刷时应注意甲沟和皮肤皱折处。

2)最好用温水冲洗,使毛孔扩张。

3)严格遵守刷洗、浸泡和擦手要求。

4)未戴手套前,不得接触已灭菌的物品。

(二)患者穿刺区皮肤消毒

(1)备皮:

皮肤的准备简称为备皮,它包括:

1)去除局部毛发和汗毛。

2)用肥皂和清水清洁皮肤,去除污垢。

(2)消毒范围:

见图1—3-1。

(3)消毒方法:

皮肤用2.5%碘酊擦拭之后用75%乙醇擦拭脱碘。

薄膜部位用

0.1%〜0•2%碘伏溶液擦拭2遍。

介入手术室安全管理一、安全管理

1•防止接错患者

接患者时做到十查,即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是否备皮、术前用药执行情况、碘过敏试验结果及随带药品。

2•防止用错药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特殊药品用药前请术者核对安瓿上药物名称及剂量。

(3)注意保留安源备查。

3•避免因物品准备不妥而延误介入手术时间

术前1日根据申请单所申请术式内容准备物品,其中应准备常用导管和因血管变异所需

要的特殊导管。

4•防止导管、导丝或钳头等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

(1)在使用导管、导丝、鞘管前,应仔细检查,如有折裂现象即弃之,避免损伤血管或断裂在血管内。

(2)金属器械尤其是心肌活检钳、髓核钳、取异物钳打包消毒前应仔细检查其前端细小轴承部分有无松动或脱落迹象。

5.防止管理不善而造成医疗缺陷

(1)各种急救药品(含毒、麻、限剧药)应有明显标志,用后及时补充,定点放置,

专人负责保管。

(2)介入手术过程中因特殊情况必须离岗时,应对本岗中的一切治疗及有关工作进行全面交待。

(3)各项精密、贵重仪器在交接过程中,必须填卡登记并签名。

(4)送患者回病房时,应向值班人员详细交待注意事项。

(5)术中取岀的血气分析标本即作检查。

6.防止意外和并发症

(1)在接送过程中防止撞伤、摔伤患者

(2)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注意手脚束缚带勿过紧。

(3)造影前,协助检查高压注射器设定程序,以避免压力过大损伤血管。

7•防止火灾和爆炸

(1)杜绝室内一切火源,严禁使用明火。

(2)氧气筒开关禁止涂油,远离暖气片和火源。

应备有氧气筒推车,避免紧急搬运过程中倒地而发生意外。

(3)下班(离室)前,关闭所有电源。

二、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1)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

进入人员戴口罩、帽子,换鞋、更衣。

(2)术中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谈话,外岀必须换外岀鞋。

(3)术中医护人员加强协作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4)医护人员术中应随时注意自己和他人有无违反无菌操作行为,并应及时纠正。

(5)每月对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1次细菌检测。

(6)连台手术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地面及器械台应用消毒液擦拭,并行空气消毒。

(7)定期检查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能。

设立无菌物品专柜。

(8)浸泡消毒的容器上应标明消毒液更换时间。

(9)对各类消毒灭菌物品和消毒液,每月做1次细菌培养。

(10)坚持执行清洁卫生制度,介入手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月做空气培养1

次。

其他房间如控制室、暗室、洗手间、更衣室、储藏室、杂物间、观察室、清洁间均应定期打

扫,保持清洁卫生。

(11)乙肝、丙肝、庚肝病毒携带者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间内应有红色的血液/体液隔离标记。

2)敷料、器械应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放入专用袋中,送往焚烧炉焚烧

3)术后,污水桶中按比例加入消毒液,达到消毒目的之后倾倒人下水道中。

室内设备

如器械台、导管床和地面用消毒液擦拭。

4)手术间通风,再次进行空气消毒。

5)工作人员离开前,用消毒液洗手。

四、介入放射学的防护

(一)介入操作者的防护措施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措施是:

(1)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缩短操作时间;

(2)采用合乎要求的X线机和必备的防护设施;

(3)设法增大操作者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后,操作者各个部位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远期防护效果较好。

(二)介入放射学防护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介入放射学的个人防护用品要能满足介入操作工作的性质,灵巧、方便、耐用、对人体无害。

防护设施要针对上、下球管两类X线机的不同进行设计,使介入操作者受到的辐射尽可能低而又不影响正常

操作。

对它们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方便、适用性

防护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保护手术者免受辐射危害。

因此,所设计的防护装置和个

人防护用品要做到使用灵活方便,不影响手术操作。

2.安全、封闭性

在医生手术区与患者照射区之间用适当的屏障隔开,隔离得越完善,即封闭放射源的性能越好,防

护效果越佳。

3•广泛通用性

介入手术类型多样,各单位使用的X线机型号、结构不同,又有床上球管与床下球管之分。

因此,我们在设计防护装置时,考虑到能与单C形臂、双C形臂以及普通X线机相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