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2669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5、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发展的是()。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6、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答案】C

7、中班幼儿一般指()。

A、2-3岁幼儿

B、3-4岁幼儿

C、4-5岁幼儿

D、5-6岁幼儿

8、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9、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10、不属于先天条件反射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选择性注意

1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12、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13、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小班教学

14、处于发展的不平衡期,甚至出现“撒野”行为的是()。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16、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是()。

A、福禄贝尔

B、夸美纽斯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7、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胜

18、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游戏

B、交往

C、活动

D、玩耍

19、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20、()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A、想象

B、表象

C、梦想

D、创造性

21、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

A、先决条件

B、中心环节

C、决定因素

D、重要环节

22、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23、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A、原型设计阶段

B、原型内化阶段

C、原型操作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24、()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25、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

A、学科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活动

26、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

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27、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项不正确。

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

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28、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29、小学儿童思维形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30、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1、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3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33、下列强化中,哪种强化所花时间少,但是行为减退快?

()。

A、连续强化

B、间歇强化

C、变化比例强化

D、变化间隔强化

34、()是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修养方法。

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个人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A、学而不厌

B、慎独

C、反躬自省

D、自我修养

35、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36、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37、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

A、体力

B、智力

C、创造力

D、个性

38、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9、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这说明该测验的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40、学习的主体因素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教师

B、教学环境

C、学生

D、学校领导

41、“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42、古希伯来人的幼儿教育一般分为家庭教育时期与()时期。

A、社会教育

B、社区教育

C、会堂教育

D、教会教育

43、()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44、()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4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46、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中,结构变化不包括()。

A、逐渐分化

B、逐步严谨

C、副词运用

D、语法意识

47、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8、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相互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指的是操作模仿阶段()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49、9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A、智力开发

B、培养创造力

C、知识传授

D、全面和谐发展

5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51、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52、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53、()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54、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55、“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的提出者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56、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5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58、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59、根据迁移的程度,迁移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D、近迁移和远迁移

6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形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6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2、最益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

B、行动操练法

C、发泄法

D、表扬鼓励法

63、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实施

6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