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63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艺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A、师生问好歌,“小朋友你好,你好你好,XXX你好!

B、音准节奏练习:

(板试)

5135;

3531;

5353;

1353;

X;

XX 

XX;

 

XXX 

XXX;

(XX 

XXX);

○XX○X;

○XX○X;

○XX 

○X;

○X 

C、根据节奏进行律动训练:

脚(踏、点步);

手(1~8簇腰;

2~8拍手;

3~8空心双拳上摆;

4~8双手顺风旗);

2、导入新课:

听《一幅壮锦》的故事。

3、根据故事,看图,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色泽鲜艳,坚固耐用,如:

被面、台布、背带、围裙、手提包。

4、让我们先来听一首壮族的歌曲:

《柚子龙眼棵棵甜》

5、教师示范唱歌曲;

6、教唱歌曲;

注意难点、重点。

(略)

7、欣赏歌曲并进行歌曲律动启示

8、利用录音伴奏演唱歌曲及律动表演。

9、我们在下一课给小朋友介绍壮族、侗族、苗族,让我们唱更好听的民歌。

(下课)

(一幅壮锦)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

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

老妈妈满心欢喜,就买下这幅画。

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

眼泪淌上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

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

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

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

“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

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

“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做样子了。

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咧焰熊熊的火山和漂浮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

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

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

二儿子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她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

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

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

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大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

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马上就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

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茂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

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展示欣赏作品。

2、导入新课,欣赏壮族民歌。

3、观看刘三姐的电影资料或图片,了解对歌的形式。

4、听故事《刘三姐的传说》。

5、学习打击节拍,学生尝试按照扁担舞的节奏进行打击乐演奏,可以使用自己身边容易找到的乐器,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手中的画笔杆和小水桶进行节奏型练习。

6、节选《扁担舞》片段学习和欣赏。

《飞歌跳花到苗家》

1、欣赏苗族服饰、佩服、刺绣手工艺术,了解欢乐、勤劳的苗族人民生活。

2、学会《歌唱美丽的家乡》这首苗族民歌。

3、通过绘画创作,加深对苗族服饰及节日的了解,使学生在观察记忆力、表现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及对苗族服饰、佩服、刺绣手工艺术和生活习俗的了解,进行绘画创作。

1、学生欣赏苗族服饰、佩服、刺绣,展示欢乐、勤劳的苗族人民生活。

在对比中欣赏壮锦和苗绣手工艺术,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主要特点。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对一幅作品进行绘画表现技法的探讨,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如苗族景象记忆想像画,苗族风格图案绘制等,加深对苗族服饰及节日的了解,使学生在观察记忆力、表现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1、苗族资料图片(服装、佩饰、刺绣、蜡染工艺品、节日场景)。

2、苗族“飞歌”音乐带、祭鼓节图片或VCD光盘。

3、舞蹈《跳花》的VCD光盘。

4、美术材料和工具:

彩笔、油画、图画纸等。

1、导入新课:

利用少数民族景致的手工艺品,欣赏苗族刺

绣的图案。

分析特点。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苗族人民为什么在他们的刺绣作品中反复出现龙的形象,这些龙的图案在苗族民俗中又说明了什么?

2、师生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并根据这一民俗创作想像画。

3、新歌教唱:

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4、教学难点:

5、歌曲演唱及伴奏歌曲。

1、上一课内容的延接,复习歌曲。

2、欣赏苗族的跳花舞。

先放一段音乐,在欢快的乐曲中想像这是什么情况下的音乐,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苗族跳花舞的资料带,作为对问题的回答。

3、教学生跳花舞的一个片段,大家一起学跳这个民族舞蹈。

4、聆听民间传说故事,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学唱民歌,,感受苗家人的欢乐,通过表演、比赛、游戏的方法,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了解。

5、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这一次经历用画笔表现出来,进行“记忆画”创作。

(回家作业或当场作画参加展出)。

6、利用苗族的跳花舞配歌曲演唱。

四、教学评价:

1、根据学生在舞蹈、音乐、美术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分别对学生学习跳花舞、记忆画、唱歌等活动进行单独评价。

《依山傍水唱大歌》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

教学目标:

1、观察侗族风光、歌舞、服饰及独具特色的村落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在观察事物与赏听侗族歌舞的同时感受侗乡文化的无穷魅力。

2、通过《侗家儿童多快乐》的演唱,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3、亲身体验《侗家儿童多快乐》的“罗也舞”表演,充分感受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踩歌堂活动。

教学准备:

CAI课件(光盘)---侗家风情画面、光盘、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旅游,我们到美丽侗族去看 

一看,让我们乘上音乐的列车出发吧!

a)学生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律动;

(大屏幕播放侗族的风情画面)

b)教师介绍侗族风情:

教师:

你们知道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两种乐器是什么吗?

c)介绍:

笛、萧

出示课题《侗家儿童真快乐》

二、参与实践、体验音乐:

a)听光盘范唱:

b)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并用手把它拍出来。

(XXXXX│XXX)

c)学习歌词:

(1)、让同学们带着节奏朗读歌词(电子琴伴奏);

(2)、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d)学唱歌曲:

(1)、分句让同学们跟着电子琴练唱,并进行纠正;

(2)、教师范唱;

(3)、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侗舞表演,深化体验:

a)教师进行简单的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解;

b)重复练习动作;

c)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圈,结合《侗族儿童真快车》这首歌曲进行歌舞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跟侗族的小朋友说再见了,现在让我们再次跟他们一起唱响这首歌。

播放课件(展现侗族人民送别的画面),在音乐中走出教室。

《向前!

向前!

欣赏表现革命先烈的《雨花石》等作品,从舞蹈、歌曲中感受和体验庄严、凝情、怀念之情。

让学生缅怀先烈的革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引导学生要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1、在欣赏表现革命先烈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庄严、凝情、怀念之情。

2、了解不同艺术手段的表现特点及作用,积累艺术欣赏的经验。

3、欣赏《雨花石》等作品,感受速度、音色与情感的关联。

4、让学生再一次受到爱国主义及缅怀先烈的革命主义熏陶。

1、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等。

2、录音机、歌曲录音带《雨花石》、《国歌》。

欣赏教材中出现的烈士,英雄雕塑,了解艺术作品的造型美、内涵美、构图美。

2、辨认教材中英雄人物的名称,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烈士故事。

3、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4、学唱歌唱《雨花石》

5、学唱歌曲《雨花石》。

知道雨花石的来历,引导学生创作石头画,以石头寄托思念之情。

6、经典问题——视听结合,欣赏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歌曲VCD光盘。

7、伴着音乐交流、朗诵课前查找的缅怀烈士的感人诗篇。

8、歌曲伴奏与歌曲欣赏、演唱,感受速度、音色与情感。

1、对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之后的表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适当鼓励,对识别美术作品的构图知识,学唱歌曲中的每个细小的环节,要特别关注,引导学生的审美倾向。

《王二小的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讲述和连环画的欣赏,了解王二小和鸡毛信的故事,让英雄们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暴的民族环节,激发他们的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