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169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废气处理培训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NaHS槽Na2S浓度

%

1

≤1

NaHS槽NaHS浓度

>22

新鲜碱浓度

5-5.5

新鲜碱流量

m3/H

9

上碱浓度

3-3.5

下碱浓度

2.5-3

废碱浓度

2-2.5

洗涤塔出口H2S浓度

ppm

10

吸收槽进气温度

<50

吸收槽灌氮气前氮气压力

Mpa

>0.35

蒸汽压力

MPa

>0.4-0.5

蒸汽温度

<175

去着时吸收槽上层温度

165

去着终了吸收槽下层温度

105

吸收槽干燥时新鲜风温度

95±

3

冷却终了吸收槽上、下层温度

50

吸收槽脱硫后活性碳含碱量

<0.2

吸收槽脱硫第一次调碱浓度

55-60

吸收槽脱硫第二次调碱浓度

35-40

吸收槽脱硫调酸浓度

25-30

吸收槽脱硫调碱液温度

75-80

吸收槽脱酸终子软水pH值

>6.5

废气冷却器出口污气温度

≤46

冷凝器出口水温

≤42

回碳速度

m/s

≤2

1.4.2副产品及排出物

a)副产品:

NaHS溶液

b)排出物:

废碱、废酸和废水

1.5生产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下表)

过程

故障

发生原因

处理方法

三次碱洗

1、结晶堵塞

2、碱浓度异常

1、a)倒泵后未反冲洗;

b)NaHS管路冲洗后未排空;

c)污气温度低。

2、a)反冲洗水进入碱洗槽;

b)调碱时,水或碱加入量不对。

1、a)及时反冲洗;

b)堵塞后用蒸汽热管及时排空;

c)停车处理。

2、a)开泵前检查并关闭反冲洗水阀;

b)调碱时留意水、碱阀开关,异常时及时手动操作。

洗涤

洗涤塔出口污气中H2S含量高

(3)新鲜碱浓度低;

(4)过滤水进入碱洗区;

(5)T02倒槽不及时;

(6)上下碱泵不上量。

1、提高新鲜碱浓度。

2、减小洗涤塔过滤水压力。

3、T02浓度达标后即时倒槽。

4、拆清滤器或修泵

吸收

1、阀位错误

2、进气时槽温高

1、a)极限开关失效;

b)齿轮箱不定位;

c)油缸行程不够。

2、a)污气中H2S含量高;

b)污气温度高。

1、a)检修或更换极限开关;

b)将齿轮箱手动定位;

c)提高油压或检修油缸。

2、a)增开T04,及时搬槽;

b)降低污气温度。

冷却

系统

冷凝器出口水温高

1、水压不够;

2、冷却水塔风机未开;

3、冷凝器换热管结垢。

1、换泵或拆掏滤网;

2、开启水塔风机;

3、定期清洗。

压碳

压碳压力不足

1、阀门改错碳压地沟;

2、溢水阀关闭不严;

3、压碳管路漏或计量罐漏碳;

4、压碳水泵不上量。

1、关闭阀门、改正确后压碳;

2、更换阀门;

3、停止压碳处理;

4、改供碳泵。

第二章废气车间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

作业范围:

高处作业(2米以上),地下作业,起重吊装,有毒有害介质容器内作业,含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管道、罐检修,含强腐蚀物质的设备、管道、罐检修,岗位空气中含易燃易爆气体的明火作业,排污水沟及封闭污水池的清理等。

2.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

2.1硫化氢(H2S)存在于除雾器、碱洗槽、洗涤塔等设备及相应风管、地埋管、水池中。

2.1.1硫化氢性质

2.1.1.1无色有臭蛋气味的可燃气体。

易溶于水。

自然点:

246℃,爆炸极限;

4.3-46%。

硫化氢很少用于生产,一般作为化学反应或蛋白质自然分解产物而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

凡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均产生硫化氢。

含硫石油开采和提炼、人造丝、鞣革等生产过程都有硫化氢产出。

2.1.1.2硫化氢是强烈的刺激神经的毒物,可引起窒息。

对粘膜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2.1.1.3本品极易燃,严禁明火、火花和吸烟。

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具有爆炸性。

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

生产场所应有防爆装置。

2.1.1.4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盐,对铁等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

与氧化剂反应很剧烈,易起火或爆炸。

2.1.1.5吸入:

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

戴化学防护镜。

2.1.1.6急救。

吸入:

救护者应佩戴好供氧呼吸器,将患者安全地移至新鲜空气处。

如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硫化氢剧毒,不宜进行口对口呼吸,以压胸法为宜,应坚持2小时以上。

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1-3%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眼。

2.2二硫化碳(CS2)存在于整个废气回收装置的各设备、风管、蒸馏汽管、液态CS2管、水池中。

2.2.1二硫化碳性质

2.2.1.1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熔点(℃):

-110.8,沸(℃):

46.5,相对密度(水=1):

1.263,闪点(℃):

-30,引燃温度(℃):

90,爆炸上%(V/V):

60.0,爆炸下限%(V/V):

1.0,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2.2.1.2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2.1.3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2.2.1.4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2.2.1.5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2.2.1.6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2.1.7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2.2.1.8储存注意事项: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3硫酸(H2SO4)存在于废气脱硫槽、吸收槽、脱硫管线及相应的地埋管线中。

2.3.1硫酸性质

2.3.1.1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

密度:

1.8,熔点10.4℃,沸点:

280℃。

2.3.1.2吸入:

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眼睛接触:

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局部刺痛,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

口服:

误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唇、口腔、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肠,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胃肠道穿孔。

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2.3.1.3火灾和爆炸:

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

着火时立刻用干粉、泡沫灭火等方法。

2.3.1.4人身防护:

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

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

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2.3.1.5急救: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

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

注:

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2.4氢氧化钠(NaOH)存在于废气脱硫槽、新鲜碱槽、碱调配槽、碱供应槽、碱洗槽等及相应的管件、地埋管网中。

2.4.1氢氧化钠性质

2.4.1.1白色、无臭、不挥发的固体。

熔点:

318℃;

易溶于水,同时放热。

适宜于配

溶液使用。

用来中和酸类、石油精炼、制造纸张、纺织生产、染料生产、涂料生产、清洁金属、清洁剂制造和食物添加剂。

2.4.1.2毒性属于强碱,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

0.5mg/m3

2.4.1.3吸入:

由于腐蚀作用,会对鼻、喉和肺产生刺激。

极严重的腐蚀

用,造成严重的灼伤,严重暴露会造成疼痛和永久失明。

极严重的腐蚀作用,造成严重的灼伤和深度溃疡,灼伤可能不会立即产生痛感,而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后产生。

会产生严重疼痛,口、喉和食道灼伤、呕吐、腹泻、虚脱,可能死亡。

2.4.1.4人身防护。

如尘粒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应戴用合适的呼吸器。

使用无渗透性的手套、工作服、工作鞋或其他防护服装,合适色材料是氯丁橡胶。

在直接工作的才场所应备有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戴用面罩或化学防溅眼镜。

2.4.1.5急救:

脱离氢氧化钠产生源或搬移患者到新鲜空气处。

使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流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30分钟,在流水下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用水充分漱口,如需要用鸡蛋清灌胃(10~15个鸡蛋)或给患者饮水约250ml。

如呕吐自然发生,使患者身体前倾并重复给水。

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2.4.1.6储藏与运输,将氢氧化钠储藏于不漏水的镍金容器内,放置于干净、阴凉的地方,与工作场所和禁忌物隔离。

储存地方应有单独的通风设备。

配置溶液时,应将固体缓慢地加入水中,以放水溅和气泡。

2.5硫氢化钠(NaH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