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69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传统文化讲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

1、好:

爱好

2、乐:

以此为乐

3、识:

牢记,潜心思考,加以辨别,存之于心

4、敏:

努力

5、恐:

害怕

6、盖:

或许,大概

7、作:

创作

三、解释原文

1、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意:

孔子说:

“对于学问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根据重点字的意思,解释论语原文

四、诵读体会

1、大家明白了《论语》八则中的内容和含义,能试着背诵和体会吗?

2、学生诵读体会

3、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结合实际提升品德

1、通过学习《论语》八则,你有什么收获?

谈一谈

2、积累其他中《论语》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论语》八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教学反思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二课《大学》

教学内容《大学》

教学目标明白“修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理解《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理解《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内涵

一、初读文章

1、诵读原文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

“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

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

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1、重点字词

大学:

这里相当于“小学”而言。

亲:

通“新”使动用法

止:

止息,停留

得:

收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们的美德,在于更新人们的精神风貌,在于引导人们专注于追求善的至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所专注之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之后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之后才能神思安和,深思安和之后才能潜心思考,潜心思考之后才能有所收益。

《大学》两则,意味深长,你能背诵下来吗?

五、结合实际,提高修养

1、谈一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2、你知道哪些严于律己的名人故事/?

六、拓展延伸

1、把两段选文内容讲给家长听,听听他们对学习态度和严于律己的看法

2、背诵《大学》中的其他经典

板书设计大学

通“新”使动用法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中庸》

教学内容《中庸》

教学目标理解《中庸》的大意

明白《中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鉴古人的思想,学习《中庸》提出的顽强精神

1、诵读原文

2、背景资料

《中庸》

《中庸》简介:

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所著。

现存的《中庸》,已经秦代儒者修改,大致写于秦统一全国不久。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

(《中庸章句·

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

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博学:

广泛的学习

审问:

详细的询问

慎思:

慎重的思考

明辨:

明确的分辨

笃行:

踏踏实实的去做事情

知:

懂得

柔:

弱,这里指意志软弱,不坚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要广泛的学习各种知识,详细的探讨事物的原因,慎重的思考问题,明确的辨别是非,踏实的去做事情。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除非不学,学了而没掌握,就决不放弃;

除非不问,问了没搞明白,就决不罢休。

四、结合实际,提高修养

1、谈一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2、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延伸

1、把两段选文内容将给家长听,听听他们对学习态度和严于律己的看法

2、背诵《大学》

板书设计

中庸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四课《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内容《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目标理解《列子.汤问》的大意

明白《列子.汤问》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鉴古人的思想,学习《列子.汤问》提出的学习精神

《列子.汤问》

《列子.汤问》简介:

《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搜罗先秦旷古奇闻,以飨博物君子。

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荣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观;

再通过大禹和夏革的两段言论,说明自然界的生息变幻以及人世间的寿夭祸福都是无所待而成,无所待而灭,即使博学多识的圣人也未必能够通晓其的规律与奥秘。

3、把两段选文内容将给家长听,听听他们对学习态度和严于律己的看法

4、背诵《列子.汤问》

板书设计《列子.汤问》

遂饯遏反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五课《史记·

淮阴侯列传》

教学内容《史记·

教学目标理解《史记·

淮阴侯列传》的大意

明白《史记·

淮阴侯列传》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鉴古人的思想,学习《史记·

淮阴侯列传》提出的学习精神

《史记·

淮阴侯列传》简介:

本传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

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二、文本解读

商贾怯耳俛出蒲伏

三、解释原文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翻译:

2、吾必有以重报母

3、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能报乎?

四、结合实际,提高修养

学了这篇文章,你认为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

1、把两段选文内容将给家长听,听听他们对学习态度和严于律己的看法

2、背诵《史记·

淮阴侯列传》一小段

板书设计《史记·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六课《马援》

教学内容《马援》

教学目标理解《马援》的大意

明白《马援》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鉴古人的思想,学习《马援》提出的学习精神

二、初读文章

《诫兄子严、敦书》简介:

东汉名将马援在军中听说兄子马严、马敦二人好评人短长,论说是非,于是写了这封信进行劝诫。

在信中,他教导严、敦二人不要妄议别人的过失短长,这是他平生最厌恶的,也不希望后辈染此习气。

接下来,马援举龙伯高和杜季良两人为例,指出两人虽都德行廉正,不过严、敦二人可以龙伯高为榜样,却不要学习杜季良

曹敕刻类

1、愿汝曹效之。

2、刻鹄不成尚类鹜

3、画虎不成反类狗?

学了这篇文章,想一想你的长辈平时是怎样教导你的?

1、把选文内容将给家长听,

2、继续查看关于马援的有关作品

板书设计《马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马援有了了解,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七课《诸葛亮》

教学内容《诸葛亮》

教学目标理解《诸葛亮》的大意

明白《诸葛亮》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鉴古人的思想,学习《诸葛亮》提出的学习精神

三、初读文章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

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任蜀国丞相,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

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

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

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

明志淫慢险躁何及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1、举办一个读《三国演义》,评说诸葛亮的讨论会

板书设计《诸葛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啊?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八课《岳飞》

教学内容《岳飞》

教学目标理解《岳飞》的大意

明白《岳飞》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鉴古人的思想,学习《岳飞》提出的学习精神

岳飞简介:

岳飞(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