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5234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docx

京源学校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理修改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理科物理试卷

命题人:

王凌云审核人:

柯霞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自我估分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考后遗憾分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是10cmB.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s

C.在

时质点的速度最大D.在

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

2.心电图仪(如右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可推知乙的心率和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分别为

A.48次/min,25mm/s

B.75次/min,25mm/s

C.75次/min,45mm/s

D.48次/min,36mm/s

3.

如甲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物块,物块从弹簧的自由长度时的上端O处无初速释放,将弹簧压缩x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在如乙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块加速度a的大小随下降的位x变化的图象是

 

4.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

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

5.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

6.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顶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s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m.则这列波

A.T=0.2sB.λ=0.5mC.v=2m/sD.经1.6s传播了8m

7.如图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m。

t=0时,波源S开始振动,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振动由此以1m/s的速度开始向右传播。

t=1.0s时,波源S第一次到达波峰处。

由此可以判断,t=7.0s时

A.质点b达到最大速度

B.质点c达到最大加速度

C.质点e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质点h正好到达波谷位置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m,xb=5.5m,则

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

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9.一简谐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波长为

若在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t=T/2时刻的波形曲线为

10.已知一束可见光a是由m、n、p三种单色光组成的。

检测发现三种单色光中,n、p两种色光的频率都大于m色光;n色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p色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那么,光束a通过三棱镜的情况是

11.关于光的本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子一个一个通过单缝,经过足够长时间,光屏上也能得到衍射条纹

B.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C.光的颜色与光的频率无关,与强度有关

D.红外线热效应明显,可以用来杀灭细菌

12.某气象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是2.0×109Hz,它在真空中的波长是

A.6.0×1017mB.0.15mC.6.7mD.2.3×109m

13.下列几种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A.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

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C.水面上的薄油层,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彩色花纹

D.白光通过单狭缝后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

14.某位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某种液体的折射率。

如图所示,他在一个烧杯中装满了某种透明液体,紧贴着杯口竖直插入一根直尺AB,眼睛从容器边缘的P处斜向下看去,观察到A经液面反射所成的虚像A′恰好与B经液体折射形成的虚像重合。

他读出直尺露出液面的长度AC、没入液体中的长度BC,量出烧杯的直径d。

由此求出这种透明液体的折射率为

A.

B.

C.

D.

15.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

 

16.在水底同一深度处并排放置着红、绿、紫、三只球,人在水面正上方竖在俯视,感觉最浅的球是

A、红色球B、绿色球C、紫色球D、一样深浅

 

17.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下列说法正确的

A.爱因斯坦首先提出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并解释了光电效应

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哪怕在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也是不变的

C.一个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物体的长度和宽度都会缩短

D.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E=mc2,揭示核反应中蕴含巨大的能量

18.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对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19.当具有5.0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是1.5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A.1.5eVB.3.5eV

C.5.0eVD.6.5eV

20.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让电子通过电场加速,然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初速度为零,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不明显

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代替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

二、实验题

2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1),调整完毕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为L,经测量,第一条亮纹中心位置读数为x1,第十条亮纹中心位置读数为x2,利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推导出这种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在A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①验电器带______电,锌板带______电(填“正”或“负”)

②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偏转。

则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察到验电器指针______(填“有”或“无”)偏转。

22.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

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

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①用游标为1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

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3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cm。

②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如图4所示。

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5。

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

(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

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d/2)图线。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答题纸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二、实验题

21、

(1)________

(2)_________(3)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2、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

三、计算题

23.已知透块折射率

,如图,光线射向透明块的表面BC,光线从哪个表面离开透明块?

离开时的折射角是多少?

画出光路图,进行分析。

 

24.在一列横波的传播方向上有两点P和Q,两点间距离30m,它们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问:

(1)若P点距波源近,波速多大?

(2)若Q点距波源近,波速多大?

 

25.如图所示,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λ0=5000Å的钠制成。

用波长λ=3000Å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U=2.1V,饱和光电流的值I=0.56μA(当阴极K发射的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称为饱和光电流)。

(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1)求每秒钟内由K极发射的光电子数目;

(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

(3)将电路稍加修改就可以测量金属钠的用不同频率v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钠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请说明操作过程。

另有一种金属X,它的极限频率比钠小,请定性做出这两种金属的Ek—v图象。

 

2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P、Q,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C为一固定挡板。

系统处一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P使之向上运动,在某处撤去F,物体P继续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时恰好使物块Q与C分离。

重力加速度为g

求①物块P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a

②此后物块P振动的振幅A

③振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弹力

 

答案

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D

C

D

C

C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D

D

C

D

D

B

D

实验

21:

ABD,

,正,正,无,无

22:

1.52;9.76;D

计算

23:

从AD面离开,折射角60°

24:

1)P点距波源近,表明P点先于Q点振动.由图可知,P点的振动状态传到Q点需要时间:

Δt=(0.4n+0.3)

(2)若Q点距波源近,表明Q先于波源振动,如图可知,Q点的振动状态传到P点需要时间:

Δt=(0.4n+0.1)

25:

[解析]因为

(1)饱和光电流的值I与每秒阴极发射的电子数的关系是I=ne。

(2)电子从阴极K飞出的最大初动能Ekm=hv—W。

电子从阴极K飞向阳极A时,还会被电场加速,使其动能进一步增大。

解:

(1)设每秒内发射的电子数为n,则

n=I/t=3.5x1012(个)。

(2)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Ekm=hv—W=hc(1/λ—1/λ0),

在AK间加电压U时,电子到达阳极时的动能为Ek

Ek=Ekm+eU=hc(1/λ—1/λ0)+eUo

代人数值得Ek=6.01x10-19Jo

(3)施加反向电压,调节电压,使灵敏电流计恰好为零,此时电压为反向截止电压,根据动能定理,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