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378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docx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至第五章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

 

  2、市场失灵:

 

  3、竞争失灵:

 

  4、信息的不对称性:

  5、社会公平:

 

  6、经济公平:

 

  7、自然垄断:

    

  8、洛伦茨曲线:

  9、公共物品:

  10、消费的非竞争性:

  11、俱乐部物品:

 

  12、外部效应:

  13、庇古税:

  14、科斯定理:

  15、公共选择:

  16、直接民主:

  17、投票悖论:

  18、票决循环:

  19、阿罗不可能定律: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   )。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    )。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

  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

  C、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

  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费尔德斯坦 D、维克塞尔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

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

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   )。

  A、A  B、B  C、C  D、B和C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

  2、公共资源的特征有(   )。

  A、稀缺性 B、使用不受限制 C、充足性 D、使用受到限制

  3、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   )。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4、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   )。

  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5、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

  D、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

  6、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   )。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C、消费的竞争性 D、消费的排他性

  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   )。

  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

  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8、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   )。

  A、兴修水利           B、治理环境污染

  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   D、安装路灯

  9、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   )。

  A、罚款或收税 B、财政补贴 C、公共管制 D、产权界定和保护

  10、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政府间转移支付

  11、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   )。

  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C、生产外部不经济性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12、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   )。

  A、私人的完全供给     B、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

  C、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D、政府和社区的联合供给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

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3、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5、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6、简述混合物品的分类。

  7、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

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8、外部效应包括哪些类别?

  9、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是什么?

  10、简述政府调节公民收入的政策工具。

  11、简述公共物品的特征。

  12、如何理解消费的排他性?

  五、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2、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3、试述如何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

  4、试述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5、试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3、竞争失灵: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

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

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6、经济公平:

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自然垄断:

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8、洛伦茨曲线: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9、公共物品:

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受益。

或者随着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11、俱乐部物品:

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2、外部效应: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13、庇古税:

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4、科斯定理含义是:

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还可以解释为:

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

  15、公共选择:

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16、直接民主:

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17、投票悖论:

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

1的票数获胜。

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

1的票数获胜。

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

1的票数获胜。

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

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