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8003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I卷Word下载.docx

C.倾倒液体

D.加入粉末

5.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

①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②两瓶气体元素组成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③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高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⑥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的方法。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氢氧化钠易潮解

C.碳酸不稳定

D.铁钉易生锈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气

8.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丁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原子个数比是2∶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9.化学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加热的条件下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加热时水分子变大了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双氧水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6000L的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成份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21%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11.下列仪器和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2.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32

a

反应后

42

b

48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B.a等于32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13.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先检验纯度后点燃,以免爆炸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移出水槽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后,再进行收集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①把药品装入试管中并固定仪器;

②加热;

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⑤停止加热;

⑥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③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

15.我们已学习了简单的物质分类,以下物质中既属于纯净物又属于氧化物的是().

A.充分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后的剩余固体

B.水和冰的混和物

C.胆矾

D.洁净的空气

16.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臭氧

1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火药爆炸

C.蔗糖溶解

D.干冰升华

18.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融化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干冰升华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0.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

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21.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毒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可燃性

22.2019年“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C.增高烟囱减少污染

D.生活污水净化排放

23.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6B铅笔芯做石墨导电性实验

B.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C.向洗净碎蛋壳中加入醋精有气泡产生

D.用冷瓷碟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制炭黑

2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

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

2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26.下列做法与创建文明城市,不吻合的是

A.植树种草

B.就地焚烧垃圾

C.节能减排

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27.下列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A.闻气味

B.检查气密性

C.晾晒衣服

D.压缩空气

2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微粒观: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由于水分子体积变大

B.能量观:

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且放热

C.守恒观:

电解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分子种类均不变

D.价值观:

氢氧化钠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9.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二、多选题

3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B.空气组成模型

C.物质酸碱度模型

D.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模型

三、填空题

3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实验时必须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__________

32.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课题组制备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将100立方厘米大小的“碳海绵”“踩”在狗尾巴草上,纤细的草须一点都没有被压弯,如图所示.该材料具有高弹性、强吸附,应用前景广阔.

(1)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物质,这里的“最轻”指的不是质量,而是指_____.

(2)全碳气凝胶是用碳的两种单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制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全碳气凝胶是一种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四、实验题

33.“控制变量”是进行对比实验的重要手段。

某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含有对比思想的化学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Ⅰ的目的,主要对比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的 

不同。

(2)实验Ⅱ的烧杯B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当烧杯A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当烧杯A中液体换成足量浓盐酸,且烧杯B中液体换成滴有少量石灰水的酚酞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此时引起溶液颜色改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科学探究题

34.实验探究能够从实际的实验来总结和探究一般规律。

请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

(探究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测定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玻璃管中装的是细铜丝。

(已知:

铜+氧气氧化铜;

氧化铜常温下是固体)

(1)若加热前,两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有30mL空气,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

(2)不同的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6mL,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不能将铜丝换成木炭的原因是________。

(探究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

某硏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硏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

该小组猜测,是否硫酸的浓度会对实验效果造成影响?

他们试图选择出合适浓度的硫酸。

(实验)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

在28℃时,分别向五支各盛有等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硫酸,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试管编号

2

3

4

5

硫酸浓度(%)

15

20

25

30

35

气体体积(mL)

47

55

51

请回答:

(1)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_________%。

(2)除选用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__________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CaSO4)、水和二氧化碳,试写出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

(4)提出猜想:

请写出另一种你认为可能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

六、科普阅读题

35.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硫醇。

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通过乙硫醇的气味察觉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已知1L一氧化碳气体净重1.25g左右,密度跟空气接近,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_____。

七、综合题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