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606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docx

犯罪情报课件主要内容

第一章犯罪情报学概述

第一节犯罪情报基础知识

一、信息与情报基础知识

1、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

2、情报是人们对信息分析加工后形成的、能够指导实战的智力劳动成果。

3、数据、信息、知识与情报的关系

二、犯罪情报

1、犯罪情报是指为打击、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及其加工品。

2、犯罪情报的类型

第二节公安信息化建设

一、公安信息化的概念

公安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公安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警察个人潜力以及警务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警察行为、警察组织决策和警务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二、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为专业化警务插上科技的“翅膀”

为严打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为社区警务提供精确的“计量”

构建高效的情报主导警务模式

第三节情报主导警务模式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是通过整合和协调警察组织内外情报体制、系统与功能,促进情报信息的广泛采集、综合分析和应用,实现情报功能的最大化,并影响各个层次的警务决策,提高警务工作整体效能,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目的的警务运作模式。

第二章犯罪情报的搜集

第一节犯罪情报搜集概述

1、犯罪情报搜集的基本方法

2、犯罪情报搜集的渠道与方法

常规性收集:

是指在日常警务活动中收集情报信息。

(1)登记

(2)提取(3)调查访问

(4)电子监控(5)情报交流

任务信息采集:

任务信息是为了特殊目的而专门查找和收集的信息

(1)使用秘密力量搜集

(2)使用行动技术侦查手段搜集(3)数据搜索

自愿信息采集:

自愿信息是指那些由群众自愿提供的信息。

(1)线索征集

(2)设立举报电话或信箱

3、犯罪情报搜集的要求

(1)全面完整;

(2)客观准确;(3)快速及时;(4)规范操作;(5)持续不断

第二节线索型情报的搜集与评估

1、线索型情报的来源渠道

(1)监控;

(2)特情、耳目提供;(3)知情人举报;(4)犯罪嫌疑人供述;(5)部门、行业登记;(6)公开资料

2、线索型情报搜集的方法

(1)运用秘密力量搜集;

(2)运用技术手段;(3)信息查询;(4)审问在押人犯;(5)各种举报渠道;(6)信息交流

3、线索型情报评估是指具有情报专业知识的人员,对收集到的大量犯罪情报信息从来源可靠性、内容真实性及共享与发布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评价并划定等级的一项专门工作。

欧洲4×4情报评估标准

来源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确定无疑

多数可靠

多数情况下不可信

无法判断

内容真实程度评估

信息内容毫无疑问是真实的

内容基本真实

内容有可疑处

难以判断

第三节人员信息的收集

1、违法犯罪(刑嫌)人员信息的搜集的对象: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有犯罪嫌疑的人

2、违法犯罪(刑嫌)人员信息搜集的内容:

(1)《违法犯罪(刑嫌)人员信息表》包括:

基本本信息部分、体貌特征部分、案情信息部分、刑嫌信息部分、其他信息部分

(2)《指纹卡》

第三章犯罪情报资源管理

第一节犯罪情报资源管理概述

1、犯罪情报资源管理是指公安机关各级犯罪情报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为了确保犯罪情报信息的有效利用,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犯罪情报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管理活动。

2、犯罪情报资源管理的原则

共享原则——促进最大范围的信息共享

系统原则——形成智能化的信息系统

科学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要

安全原则——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

第二节犯罪情报息的组织

一、主题组织法

主题组织法是根据信息对象所反映的主题特征,直接以代表主题概念的主题词作为信息的标识,并根据主题词的字顺来组织主题词体系及相应的信息。

二、分类组织法

分类就是根据犯罪情报的内容和外部特征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使之各成体系,并使每份情报在其体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相应号码。

第三节犯罪情报的储存与检索

一、犯罪情报储存的原则

服务于警务工作目标

符合数据质量原则

避免重复储存

尽早储存

有效连接储存

二、犯罪情报检索的步骤

分析检索意图

制定检索策略

实施检索

评估检索结果

第四节犯罪情报资源管理制度

一、信息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准确、足够、相关、及时”四项信息数据质量原则

二、信息共享制度

1、信息共享是指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合作伙伴之间进行的一次性或持续的信息交换过程。

2、警务信息共享要把握两条基准线,一是信息共享应以充分保障公民隐私权和宪法权利为前提,二是要以保障信息安全为前提。

3、警务信息共享的原则

第一,警务信息必须是准确的;

第二,要与正当的共享需求相关;

第三,共享人员信息应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

人员信息共享要遵守适量原则(成比例性),也就是在考虑是否共享人员信息时,警方应当确保在保护个人权利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

三、信息复查、保留与清理制度

1、信息复查是对公安机关储存的信息进行检查,以判断其是否是充足的、最新的并且是不过度的,是否有必要继续保留的一种方法。

信息保留是指经过评估和复查流程论证,为了警务目标继续保存信息。

信息清理是指经过评估和复查流程论证,将信息从所有警务系统中删除,直至信息不能被复原。

2、信息复查、保留与清理制度的原则

必须原则、足够原则、准确和最新原则、不过度原则

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犯罪情报安全控制的制度措施

专人专岗制度、安全保密制度、严格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2、犯罪情报安全控制的技术措施

身份认证技术、加密传输技术、网络安全技术、防计算机病毒

3、数字证书使用规定

专人专用、防止密码泄漏、妥善保管、严禁私自转借、严禁私自借用或盗用他人证书

第四章犯罪情报的分析

第一节犯罪情报分析概述

一、犯罪情报分析是对各种来源的资料或原始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并使之成为成品情报的过程。

二、犯罪情报分析的具体步骤

综合信息使之有形化

提出初步分析结论

分析结论的评估核对

提出行动计划

三、犯罪情报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法

定量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趋势外推分析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法

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专家会议法、信息评估法、实证法

第二节战略情报分析

一、犯罪类型分析

通过对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各类刑事犯罪案件各方面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掌握该地区刑事犯罪发展变化的总体动态。

常用指标:

发、破案数量(历史同期比较、本年度各月份比较)、发案时段、地域、作案对象的选择、侵害动机目的、作案工具、作案手段、造成危害后果、赃物处理

二、案犯结构分析

对某一时期一定范围内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发现规律性内容,为防控犯罪提供依据。

常用指标:

性别比例、年龄段、文化程度、籍贯区域、家庭状况、职业经历、经济状况、违法犯罪前科劣迹情况、犯罪技能掌握情况、有无组织性等。

三、被害人结构分析

对某一时期一定范围内某类犯罪的被害人的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发现规律性内容,为防控犯罪提供依据。

常用指标:

性别比例、年龄段、文化程度、来源区域、家庭状况、职业经历、经济情况、有无引发犯罪因素等。

四、犯罪热点分析

通过对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多发性、系列性、危害性大、社会影响面广的犯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现规律性内容,提出打防控对策。

五、高危人群分析

高危人群一般是指公安机关需要重点关注的对社会治安有较大危害或者潜在危险的犯罪群体。

目前常用的分析数据源主要来自己掌握的违法犯罪人员和本辖区外来人口。

高危人群需要分析的内容包括:

(1)犯罪类型及特点:

分析研究高危地区人员涉及的主要犯罪类型及特点;

(2)分布落脚情况:

分析研究其在辖区内的主要分布区域,作案时习惯落脚的地点;

(3)人员组织结构:

分析研究高危地区人员的男女比例、年龄层次、有无血缘关系、相互之间的聚集因素等;

(4)职业特点:

分析研究其日常谋生手段、职业及具备的技能等职业特点;

(5)业余爱好:

分析研究其入场的娱乐状况、习惯出没的场合、喜欢聚集的场所等业余爱好;

(6)资金状况:

分析研究其资金使用特点、经常销赃的地点方式等。

第三节战术情报分析

一、团伙结构分析

通过对犯罪团伙成员间结构层次等情况的分析,掌握犯罪团伙的发展演变规律、作案动态苗头及犯罪证据。

常用分析指标:

背景资料、结构层次、与其他犯罪集团间的关系

二、犯罪嫌疑人画像

通过对已经掌握的犯罪情报线索的分析,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与犯罪相关的其他情况,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执行抓捕、查缉、追逃等战术行动提供决策支持。

常用指标:

生理指标。

年龄、身高、有无显著体貌特征、伤残健康状况

心理指标。

精神状态、犯罪心理评价。

相关情况。

籍贯区域、职业身份范围、犯罪技能、同案犯、关系人等。

三、作案手段特点分析

通过对现场痕迹物证分析、走访调查以及同类案件规律的综合研究,确定案件作案过程中已经暴露和所必然具备的犯罪手段规律性特点。

常见指标:

时机、地段、目标对象、工具、案后表现等。

四、犯罪轨迹分析

犯罪嫌疑人的轨迹:

前科轨迹;社会活动轨迹:

暂住落脚、手机漫游、邮政、民航、铁路、公路、就医、汇兑 ;涉案轨迹

案件轨迹

五、话单分析

分析调查对象(包括人和组织)之间的联系、联系的紧密程度(主要从通话的频度、时间长度等分析)

自身情况:

通过对某人一段时间内的电话通讯模式分析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年龄、籍贯、文化程度、犯罪嫌疑人的家庭、单位电话号码、所在位置地址区域,常用固定、移动电话,如其换了号码,还可以通过对旧号码话单以及手记串号分析,查到他的新号码;如无机主资料,可通过话单分析,查清其身份,通过对电信公司所提供的行踪记录(能够显示每次电话通讯信号大致位置的清单)日常活动轨迹,

交往状况:

亲属关系,交往人员、同伙、女友、情人情况,

涉案活动:

发案时是否在场、有无同案人、案前后活动情况、对外联络情况、有的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精确率。

第五章犯罪情报的应用

第一节犯罪情报应用的战术方法

一、网上查证

(一)人的查证

五查一联系:

查身份情况;查前科劣迹;查随身物品;查活动轨迹;查个体特征;电话联系

 

(二)案的查证

1、验证犯罪嫌疑人交代案件情况的真实性,

2、通过网上查证直接认定作案嫌疑人,

3、通过网上查证寻找损失物品,

4、通过网上查证进行同类案件的串并,

5、从有关涉案物品寻找作案嫌疑人的活动轨迹。

 

 

(三)物的查证

1、根据物品基本特征判断是否为涉案物品或作案工具

2、根据物品使用人的情况分析物与人、物与案之间的关系

 

二、网上排查是利用案件中某单一信息的特点在网络资源中进行排查,搜寻相关信息,通过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分析研究、反复比较、数据碰撞、层层筛选,将案件有关的各个单一信息串联成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的信息链,以达到缩小侦查范围,寻找破案线索和排查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方法。

网上排查工作要点

作案特点住宿登记

通信记录银行邮政汇兑

体貌特征高危人群

二手交易市场出租车出城登记

路面监控录像

三、网上串并

网上串并指通过网上信息资源查找和搜索在案件构成要素上具有相似特征的同类案件,分析确定其是否系同一人或同一伙人所为的侦查方法。

作案时机选择上的相似性;作案地点选择上的相似性;目标与对象选择上的相似性作案工具上的相似性;作案手段上的相似性;作案特点上的相似性;现场痕迹物证上的相似性;作案嫌疑人特征上的相似性;销赃方式上的相似性

四、网上控赃

网上控赃指公安业务中所搜集的具有一定辨别特征的可疑物品信息与事先录入网上信息资源库中各类案件的损失物品进行比对与鉴别,以实现对赃物控制的侦查方法。

五、网上缉捕

网上缉捕指对事先录入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