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509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

《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平旅游资源录.docx

南平旅游资源录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东北与浙江省相邻,西北与江西省接壤,东南与宁德地区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毗连。

辖延平区和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等9个县(市),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市),人口293.99万人。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9℃,一年四季适于旅游。

  闽北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内陆腹地,新石器时期就有古越人栖息,周朝为七闽地,战国时为越王无诸属地。

东汉时,福建设5县,闽北占建安(今建瓯)、延平(今南平)、建平(今建阳)、汉兴(今浦城)4县。

隋置建安郡,唐置建州,宋时分设为南剑州和建州。

明清时,福建设8府,闽北占延平、建宁(今建瓯)、邵武3府。

民国时设南平、建阳2个行政督察区。

1949年后,改称专员公署,1956年,合并为南平专区;1970年,改称建阳地区,行政公署迁往建阳县;1988年,又改称南平地区,行署迁回南平市;1995年元月,撤销南平地区,设地级市。

  闽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武夷山自唐以后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旅游度假区,还是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

闽北在历史上素有“道南理窟”之称,名流辈出,出名的有朱熹、李纲、真德秀等。

经过几年建设,逐渐形成以武夷山为中心,包括南平的茫荡山、九峰山,建瓯的归宗岩、万木林,邵武的熙春园、李纲祠及松溪的湛卢山,政和的洞宫山,浦城的浮盖山,光泽的乌君山等景区的地区旅游网络。

  全市10个县(市、区)有6个设旅游局,武夷山和茫荡山、归宗岩设景区管理部门。

全市有旅游企业18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旅游宾馆150多家,床位1万多张,其中涉外宾馆床位3000多张;各类旅行社19家,各语种翻译导游人员250多人;旅游汽车公司4家,进口汽车100多辆;竹筏公司1家,竹筏240多张;涉外定点餐馆、商店13家;旅游娱乐场所200多家。

公路通车里程达8000多公里。

鹰(潭)厦(门)铁路和莱(舟)福(州)铁路在境内交会。

1988年,开通福州至南平的“武夷号”旅游专列;1995年,开通福州至邵武的“金湖号”旅游专列;南平经武夷山至江西横峰的福建第二条出省铁路通道正在施工。

扩建后的武夷山机场可全载起降波音737等中型飞机,开辟北京、上海、杭州、福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香港等9条航线。

华东最大的水口电站建成后,500吨位的客轮可从南平直达福州马尾口岸。

  “八五”期间,接待境外旅游者184418人次,比“七五”期间增长112.73%,年递增17%;旅游创汇13162万元人民币兑换券,比“七五”期间增长535.07%,年递增44.6%。

接待国内旅游者757万人次,比“七五”期间增长48.21%,年递增8.7%;旅游收入70268万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43.27%,年递增19.4%。

  

  

 表1-7

  1990~1995年南平市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一览表

单位:

人次、万美元

年 份

接待人数

其    中

外汇收入

外国人

华 侨

港澳同胞

台湾同胞

1990

19775

1504

3230

6282

8759

119.8

1991

24187

5674

1767

7535

9211

211.8

1992

25930

9115

981

5491

10343

391.8

1993

31927

12096

1066

7355

11410

335.9

1994

41835

18322

2500

12878

8135

 

1995

62237

29447

292

15332

17166

 

  本片主要旅游景区(点):

  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城村汉城遗址-余庆桥-茫荡山-九峰山-归宗岩-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建窑遗址-宋慈墓-朱熹墓-熙春山-李纲祠堂-宝严寺-乌君山-湛卢山-洞宫山-浮盖山。

  

(一)武夷山风景区

  在武夷山市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

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

相传彭祖茹芝饮瀑,隐于此山,有子二人,曰“武”,曰“夷”,故以之为名;另一说为当地聚居着闽越族的一个支族,其首领叫武夷君,故作为古越人栖息之地而得名。

1982年,被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溪东旅游服务区基础上,建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武夷山地质为红色岩层陆相盆地堆积物,属丹霞地貌。

九曲溪盘折山中,三十六峰夹岸林立,峰岩显而不裸,溪流惊而无险,水绕山转,石木相间,各具风姿。

山地海拔一般在400米左右,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17.7米,为低山风景区。

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9℃,7月平均气温27℃左右,1月平均气温8℃,一年四季皆可旅游。

  秦汉以来,武夷山为儒者、僧人、羽士流连之地。

汉武帝曾遣使者在武夷设祀台,用乾鱼祀武夷君。

唐天宝六年(747年),封武夷山为“天下名山”。

唐末五代,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即“第十六洞升真元化之天”。

山中文物古迹甚多,主要有架壑船棺、武夷宫(冲佑观)、武夷精舍遗址、遇林亭瓷窑遗址、元代皇家御茶园遗址等,还有宋以来的摩崖石刻400多处,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全。

199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3.6万人次。

  武夷山风景区主要由九曲溪、天游峰、桃源洞、天心、武夷宫、水濂洞和虎啸岩等旅游景区组成。

  九曲溪景区面积约8.5平方公里。

九曲溪发源于桐木关的西北角、三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自西向东流至武夷宫注入崇阳溪,全长60公里。

由于九曲溪弯弯曲曲,深切武夷群峰,形成九曲清流绕青峰之势,乘坐竹筏沿溪流观山景成为武夷山游览的一大特色,水上游程7.5公里,时间约2个小时。

古人游九曲往往从一曲开始逆流而上。

崇桐公路开辟后,游人则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

  武夷宫前,晴川一带为一曲,主要旅游景点有大王峰、幔亭峰、三姑石、铁板幛、水光石等。

大王峰拔地而起,雄踞溪北,因“端庄雄特,具王者威仪”而得名,有“仙壑王”之称。

大王峰左为丹壁环峙的幔亭峰,右为苍崖层叠的铁板嶂,隔水相对的是昂首天外的狮子峰。

幔亭峰相传为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幔亭招宴之所。

南宋诗人辛弃疾有诗道: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铁板嶂,以“石崖峭削,色如铁板”得名,嶂前的水光石又名晴川石,石上多题刻;其中有明代戚继光应招北伐,游览九曲时的题词。

水光石西边还有仙猿石、儒巾石等。

溪南的最高峰狮子峰,竹树繁茂,郁郁葱葱,周围有大小观音岩、兜鍪峰以及石瓶岩、竹盘岩、七贤峰、鹞子岩、赤霞岩、毛竹洞等景致。

  从玉女峰脚下的浴香潭逆水而上为二曲,主要景点有玉女峰、仙馆岩和溪北的仙榜岩等。

玉女峰突兀挺拔数十丈,亭亭玉立于二曲溪南,如玉女临妆,是武夷秀丽山水的象征。

玉女峰右边一岩耸立,岩上圆石如镜,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建州剌史华容谢上箴所书“镜台”二字,高5米,宽11米,是武夷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仙馆岩和仙榜岩隔水相峙,峭崖夹逼,苍松挺立,翠竹悬垂。

仙馆岩上有个崖洞,洞中石头有如几榻,人们便传为“仙家翰墨之馆”。

仙榜岩的得名则是因其平旷的崖壁上布满了龟裂的痕迹,人称“虫文鸟篆”——仙家的榜文。

岩下几块小石浮于水面,有形似道冠的“道冠石”,上有三个小孔的“三杯石”,水石冲激、声如音乐的“水乐石”。

  雷磕滩附近,溪水折而向南,形成一道弯环,就是三曲,主要景点有小藏峰、会仙岩、升日峰和仙游岩等。

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在千寻绝壁上,几块虹桥板纵横交错地凌空悬架于石隙间,搁在板上的船棺半悬空中。

船棺又称架壑船、仙槎、仙舟,是当地古代一种外形像船的葬具,在小藏峰、大藏峰、大王峰、玉女峰、仙钓台、观音岩等处均有遗存;虹桥板简称虹桥,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

这些3000多年前闽人留下的船棺葬制遗物,为研究福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珍贵实证,因此与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刘子羽神道碑一起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仙钓台到小九曲一带为四曲,主要景点有大藏峰、金鸡洞、仙钓台、题诗岩、试剑石、御茶园故址等。

溪东的大藏峰庞然崛起,危立水际。

半壁有两个洞穴,上为鸡窠岩,下为金鸡洞。

金鸡洞外小内大,洞口有虹板,还可看见船棺露出洞外。

溪南的御茶园创设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盛极一时。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荒废,现有通仙井、喊山台等古迹及茶叶品种园、茶艺馆等。

小九曲在题诗岩西边,一弯碧水中错置着一堆小石,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还有几竿翠竹。

水流石间,左盘右旋,也有天然曲折之妙。

  过小九曲到云窝的平林渡口为五曲,主要景点有隐屏峰、接笋峰、武夷精舍等。

这里境界空阔,北岸是一片林木葱笼的洲地,令人心胸豁然。

接笋峰半腰石壁上刻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年)豫章郡王熊明遇撰写的《武夷山溪记》,共1800字,是武夷山景区字数最多的摩崖石刻。

  从响声岩、目鱼石到老鸦滩一段为六曲,主要景点有天游峰、晒布岩等。

朱熹在响声岩上遗下的“逝者如斯”手迹,是景区内所能辨认的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

  过老鸦滩西行,至百花庄附近的獭控滩是七曲,主要景点有三仰峰、天壶峰、城高岩等。

天壶峰孤峰兀立,半腰有一个轩爽旷朗的岩洞,峰下有天壶道院旧址。

溪南的城高岩拔水而起,四面陡壁,前后临溪,如石城巍峨。

岩下有一口深潭,名“放生潭”。

  以芙蓉滩东西为界,便是八曲,主要景点有双乳峰、“上下水龟”、象鼻岩、骆驼峰、人面石等。

峰北的双乳峰又名鼓子峰、并莲峰,两峰大小相似,形状如一。

峰左的紫芝峰顶一石上大下小,形类灵芝,为灵芝石;灵芝石下一石独起,修长玉立,人称观音石。

峰右的环岩上一石弓腰缩颈,伏地欲出,如伺机捕鼠的小猫,为“猫儿石”;岩腰一石额阔顶平,浑如人面,称“人面石”。

“上下水龟”是两块重叠的岩石,如形态逼真的一对水龟,一块伏在水中,只露一个小脑袋和圆圆的背;另一块略小一点的,则爬在它的背上,伸出长脖,望着水下。

  从幛岩附近的浅滩到齐云峰的星村镇为九曲,主要景点有双狮戏球石、孔雀开屏石等。

  天游峰景区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天游峰、云窝、茶洞、雪花泉、仙浴潭、接笋峰、隐屏峰、天游观、妙高台、一览亭、晒布岩等。

  隐屏峰,在五曲北面拔地而起,如倚天而立的屏风,故名;从茶洞的留云书屋穿过,由勒有“步虚”二字的地方登铁梯,到仙凡界再沿曲折的石梯而上,就到了隐屏峰顶,往东行数十米到狐狸洞,可观五曲全景。

隐屏峰下平林渡畔的武夷精舍,又名紫阳书院、武夷书院。

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创建,为其著书立说讲学之所。

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室、石门坞、止宿寮、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改为朱子祠,主体建筑于1973年被拆除,现存清代重修的厢房2座。

  天游峰,在隐屏峰后,海拔410米,登峰看云海,如天上遨游,故名。

徐霞客曾评点说:

“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在峰顶远眺,九曲山水尽收眼底。

峰顶的天游观,始建于宋,明嘉靖五年(1526年)重建,民国25年(1936年)改为纪念堂,80年代初重建,成为上山游客饮茶、购物的场所,正面横匾题“遨游霄汉”四个大字。

观前有小巧玲珑的六角亭,名“一览亭”,原称仙掌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绝好的观景台。

  晒布岩,位于六曲溪北,天游峰下,是武夷山风景区最大的岩石,由于流水长年冲刷,岩壁上留下千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形如巨幅晒布,故名;又因半壁有几道深深的斑痕,如同掌印,故又名“仙掌峰”。

  接笋峰,高约90米,倚隐屏峰之西,尖锐直上,形同立笋,半腰横裂三痕,如折断又连接在一起,故名。

云窝,位于接笋峰西壁下,有大小洞穴十多处,周围环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