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1270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3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旗,楼房,老师……

6

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

2

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

讨论问题的学生

向校园走来的学生……

7

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

3

石凳,踢足球的学生……

8

校园外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

4

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

9

所有女同学

5

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10

所有男同学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

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

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

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

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

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

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

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1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10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

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

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

(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

(4扇窗户)等。

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教学片断: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学过程:

一、口头数数

教师:

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

数数看。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

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试着跟大家数几次。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多媒体课件显示:

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

老师好。

同时鞠躬、敬礼。

师:

同学们好),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鸽子的哨音)。

这是什么地方?

(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

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

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有几位老师?

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

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

(一栋教学楼)

此时不再单独出示教学楼的图。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

仿照

(1)进行。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对不对。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数教室里的实物。

教室里有几扇门?

几扇窗?

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

三、小结

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

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多少

(第6~7页)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

通过本小节的教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有下面一些特点。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6~7页,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一方面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同时还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故事讲的是,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

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

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教材通过比较小兔和砖(一只小兔对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着4块砖)、小猪和木头(把猪和木头一个一个地对起来,木头多余1根),引出“同样多”和“多”、“少”的概念,使学生直观地看到:

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就是“同样多”;

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就是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材在引出“同样多”、“多”、“少”的概念后,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提醒教师在比较时,除了进行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的比较外,还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进行比较。

总之,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

3.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教材说明。

第1~4题是比多少的习题。

第1题,左右两幅图都是按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左图多的在上面,右图少的在上面。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多”、“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

第2题,有两行排列均匀的动物,第一行的第一只鸡与第二行的第一只鸭是上下对齐的,第一行的最后一只鸡和第二行的最后一只鸭也是上下对齐的,但第一行有6只鸡,第二行有7只鸭。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两行中的动物虽然排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排的密一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