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0063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声科质量控制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超声科工作流程要求

1、每日交接班。

认真交接所有仪器及配套设备。

2、开机前先启动稳压器电源,电压稳定后再开机,关机时先关仪器开关,待停机后再切断稳压器电源。

3、病人排队预约。

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4、开通绿色通道,危重病人优先。

5、病人检查时,轻拿轻放探头,减少病人痛苦。

检查时仔细,规范化操作,保护病人隐私。

6、每次检查完病人后,应用柔软纸巾擦去探头上的耦合剂,以保持探头的清洁。

易感染部位应用无菌手套包扎探头。

7、结束检查时,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8、结束一日的工作后,检查仪器及探头是否完好,并做好交接班。

9、每周彻底清洁仪器及除尘网一次,做定期保养并登记。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

【检查内容】

房室大小:

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内径:

主动脉、肺动脉

室壁厚度:

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

心功能:

EF、FS、E/A

血流速度:

压力差:

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

心脏结构:

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

室壁运动:

幅度大小、协调性

心内分流:

房室间隔、A导管、其它

瓣膜分流:

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

1、左心长轴切面:

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

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

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

室壁:

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

左室流出道:

在心脏收缩期测量

主动脉测量:

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大血管短轴切面:

主动脉呈圆圈状

3、四腔心切面:

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

右房:

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

右室:

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4、剑下四腔心切面

[注意事项]

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

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

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

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

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

[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

30mm右房<

30mm

左室<

55mm右室<

35mm

女左房<

50mm右室<

左室后壁<

12mm室间隔<

12mm

右室前壁<

5mm主动脉内径<

肺动脉内径<

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

下腔静脉内径16—20mm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1、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膈顶部、肝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

3、肝内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后方增强或衰减。

4、肝内管系分布、走向;

有无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等;

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血管内有无栓子。

5、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6、肝门部及腹腔有无肿大淋巴结;

有无腹水。

1、先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或第4~5肋间开始探测,并确定肝上界的位置,然后沿肋间逐一向下探测,观察每一肋间切面声像图的改变,注意门静脉、肝静脉、肝内外胆管以及胆囊的变化。

2、右肋缘下纵切观察肝在锁骨中线肋缘下的厚度和长度,并沿肋缘下肝下缘处斜切,观察第一、第二肝门及肝静脉的一系列图像,对通过第二肝门显示肝右静脉长轴斜切面图,记录右肝最大斜径。

3、剑突下观察肝左叶各个纵切面的图像,应尽可能显示左叶肝的上缘,并通过深吸气后进行比较观察,通过腹主动脉矢状面记录左肝长度和厚度,通过下腔静脉矢状面记录尾叶长度。

4、沿剑突下肝下缘做向上后方向的斜切面,观察肝左叶门静脉的结构,并显示门静脉左支切面,记录尾叶的宽度和厚度。

5、当发现肝内病灶时,从纵、横、斜各切面图观察并记录,尤需注意肿块与第一、第二肝门的关系。

6、应同时观察脾脏有无改变并测其厚度及肋缘下长度,必要时测脾长度和脾静脉宽度。

【注意事项】

1、探头应于探测区内连续进行观察,不应点状跳跃式探测。

在每一探测切面进行观察时,应将探头进行最大范围的弧形转动,可连续广泛地对肝内结构和病灶进行观察。

在肋间斜切探测时,应让患者做缓慢的深呼吸运动,以观察到大部分肝脏,减少盲区,特别是肝上缘近膈区。

深呼气比深吸气观察到的肝范围要广泛,注意勿遗漏近膈肌区的小病灶。

2、探测肝脏时要同时观察脾脏的变化,因为很多肝脏疾病,如常见的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血吸虫肝病等均常有脾大;

原发性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探测脾脏有助于鉴别诊断。

3、探测肝内占位病变时需记录与第一、第二肝门的关系,对临床估计预后和决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4、探测肝内占位性病变时,需记录门静脉各分支及主门静脉大小及其内有无癌栓。

因为肝癌病人常发生门静脉癌栓,而超声显像较CT检查容易发现,这对估计预后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对难以做出诊断的弥漫型肝癌,当发现门静脉有癌栓时,有助于诊断。

5、探测肝脏病变时要同时记录有无胸腹腔积液,因为靠膈顶部的肿瘤及肝脓疡容易刺激膈肌产生反应性胸膜炎,而致胸腔积水;

肝硬化、肝癌病人常出现腹水;

常规探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胆囊与胆道

1、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囊壁的厚度、囊壁是否光滑。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占位性病变。

3、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4、肝内、外胆管管径;

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5、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1、病人体位

(1)仰卧位:

为常规探测体位,检查方便,病人舒适,但胃肠气体干扰多。

(2)右前斜位:

患者向左转体450是常用的体位。

此体位可使肝和胆囊向左下移位,扩大肝胆作为超声窗的利用,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从而提高胆囊颈部及肝外胆管的显示率。

(3)坐位或站立位:

可使肝、胆囊轻度下移,有利于观察胆囊结石移动和胆囊底部病变,同时可提高总胆管下段的显示率。

2、探测方法

(1)右上腹腹直肌外缘纵切:

可显示胆囊纵断面,长轴多向左倾斜,沿该轴附近纵断与横断,能显示胆囊与肝脏和肝门的影像解剖。

(2)右肋缘下斜切:

探头向右移动可显示右肝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和胆囊;

向左移动,可见左肝、门静脉左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肝管。

(3)右肋间斜切:

一般于第6~第9肋问可获得右肝、胆囊以及门脉右支伴行的右肝管直到肝总管的纵断图像。

(4)右上腹正中旁斜切:

为获肝外胆管的纵断图像,往往上段向右斜,下段与脊柱平行或向右曲折,需追踪至胰头。

(5)上腹部横切:

可显示胰头背外侧胆总管的横断图像,同时可观察胰头和胰管有无异常,此切面对发现胆总管下端病变是十分重要的切面。

1、探查胆囊颈部结石时应注意采用右前斜位的方法,有利于结石移动至体部。

由于囊壁和结石紧密相接触,其强光团变得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

因此,借助脂餐试验,可了解颈部是否阻塞。

2、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的方法:

(1)检查时饮水500~700mL,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及胰头,并做总胆管的横切扫查,可较快发现病变。

(2)膝胸卧式:

用探头反复挤压胆管部位腹壁,可使胆管下段的结石上移而容易显示,也有利于对无声影和弱声影的结石或肿瘤鉴别诊断。

3、探查胆道疾患时需同时探查肝脏和胰腺。

因为鉴别肝内或肝外梗阻的关键在于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因此需仔细检查肝内胆管扩张与否及扩张的程度,在黄疸原因待查时特别重要,一般认为结石性胆道疾患者扩张程度轻,肿瘤性的扩张较明显。

除鉴别肝内外梗阻外尚需确定梗阻部位,如胆总管全段均扩张,病变多在壶腹部及胰头部,此时一定要探测胰腺及胰管的情况,以便确定病变在瓦特壶腹部或胰头部。

胆总管下段病变也需探测到胰头背外侧的水平。

其他如胆囊癌、胰腺癌常见肝内侵犯转移。

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常显著肿大,光点增强,分布欠均匀。

4、提高检查胆囊结石的阳性率的方法:

(1)若胆结石太小,可选用高频探头。

(2)使声束垂直入射于体表和结石面。

(3)选用合适深度的聚焦探头,使结石位于声束的聚焦带内。

(4)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尤其是结石后方的增益不宜过强。

(5)力求使结石的后方区域避开肠袢气体强回声的干扰。

(6)可反复改变体位。

胰腺

1、胰腺的形态、大小、轮廓、边界、内部回声。

2、胰管内径。

4、胰腺周围主要血管,胆总管,相邻器官与胰腺的关系。

5、胰腺病灶的所在位置、数量、分布范围、大小、形态、边缘、回声强度、有无压迫及其转移。

1、平卧位,侧卧位、坐位、立位。

2、探头常规沿胰腺长轴走行检查,同时辅以胰腺各部位的短轴超声扫查。

3、在左第8-9肋间以脾脏为透声窗,在脾门静脉旁观察胰尾。

4、注意胰腺和周围脏器的关系。

5、肝外胆道扩张者须观察胰腺及胆道的全长。

6、胰腺超声显像不理想,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检查。

1、胰腺形态或位置有变异。

2、超声对胰尾部和较小胰腺肿瘤的敏感性较差。

3、胰头部有占位,需观察胆道系统、胰管受压狭窄闭塞或扩张的范围、程度。

4、假性囊肿邻近的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门静脉血栓。

5、胰腺外伤或炎症时,小网膜囊积液积血。

6、区分胰腺病变和周围病变。

脾脏

1、脾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分布均匀程度、形态等。

2、彩色多谱勒血流检查脾静脉及占位性病变血流情况。

1、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

2、体位:

右侧卧位、仰卧位及左前斜位。

3、探头位置:

左肋间、左肋下。

探头置于左腋中线、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9-11肋间进行扫查。

4、正常脾脏前缘不超过腋前线,下缘不超过左肋缘。

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观察脾门及脾内血管分布,用频谱多谱勒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脾实质弥漫性回声异常、脾实质实性占位良恶性判断应进一步检查。

肾脏

1、肾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包膜回声。

有无手术史,有无异位肾(盆腔、胸腔)、萎缩肾或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肾缺如(单肾)。

2、肾皮质、髓质(锥体)的厚薄和回声强度有无异常改变;

有无集合系统(肾盂、肾盏)扩张征象。

3、肾内有无弥漫性或局限性回声异常。

4、若发现局限性回声异常,应确定其部位(肾实质、锥体或肾窦区)、大小、形态和回声特征。

5、肾周有无积液或其他异常征象。

6、怀疑肾脏恶性肿瘤时,应常规检查肾门部及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肾静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